论文摘要: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就业压力推动了创业教育的发展,各类高校采用多样化的创业模式和创业实践。文章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性,探讨了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开展普及性的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提高创业教育管理水平,促进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相结合。
论文关键词:创业教育;创业教育模式;创业文化
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教育。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增加,创业教育作为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日渐得到重视,全国各类高校纷纷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创业教育活动。创业教育的开展密切了高校与社会的联系,不仅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改变有重大影响,同时增强了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对高校提升素质教育,促进“产学研”有机结合,以创业拉动就业具有一定作用。创业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但创业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创业活动的综合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创业教育的困难性,因此在实施过程中要求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探索创新,建立新的教育体系,实现管理和教育机制的创新。
一、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
1.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概况
和国外创业教育相比,国内的创业教育起步较晚。1998年,清华大学成立了中国创业研究中心,开始了我国的创业教育研究及推广工作。2002年教育部确定清华大学等9所大学为我国创业教育试点院校,探索我国高校学生创业教育的基本方法和发展模式,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进入了政府指导下的多元化发展阶段。试点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主要形成了四种创业教育模式:第一,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的模式,“重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构建创业所需知识结构,完善学生综合素质”;第二,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代表,以提高学生的创业知识、创业技能为侧重点;第三,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代表的综合式的创业教育,将创新教育作为创业教育的基础,注重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第四,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代表,依托创业教育学院,开展系统化、专业化的创业教育。随着创业教育外界环境的不断完善,许多高校都已经把创业教育摆在了学校教研工作的重要位置,总体来看,在创业教育模式的选择上也日趋完善。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因此获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基于这些经验与启发,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并展开了相关的研究。据清华大学创业中心的调查报告显示,在创业教育上,中国的平均水平低于全球创业观察统计的全球平均水平。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不到毕业生总数的1%,而发达国家一般占20%~30%。因此,我国的创业教育必须尽快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结合各校的培养目标和资源特色,深化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从就业教育转向创新创业教育。
2.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还未形成相对成熟的理论体系与框架。从总体上看我国的创业教育理论还未形成相对成熟的理论体系与框架,主要靠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为主。创业教育体系和实践活动还不完善,大部分学校关注的仍然是少数人的“创业活动”而不是多数人的“创业教育”,而且形式单一,缺乏多样性、系统性与层次性,影响创业教育的实际效果。为了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国家也出台了相应政策提倡并扶持高校的创业教育。但由于各级政府政策的宏观调控性,使得实施方案缺乏可操作性,真正落到实处的保障措施很少。同时学生的创业意识也很淡薄,灵活性、创新性不强,其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相对薄弱。
(2)普通高校还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创业教育并没有纳入教学计划。由于创业教育涉及面非常广泛,需要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