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教学行为,提倡从注重传授知识和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教学观念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并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当代教育教学的实践上来。在学生管理上做到“以学生为本”,学校学生管理部门要转变工作职能,加强服务学生的工作职能,如就业指导中心、助学贷款机构等。在学生的管理中,注重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作用,提高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
2.向每一堂课要效益
“向每一堂课要效益”,要从“教”和“学”两方面去抓。“有效课堂”的真正实现,需要教师与学生双方共同努力,做到“两备”:一备教材,二备教法。
备课是教学活动的起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备课。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实际,结合教学内容在“如何讲”这方面大做文章,能认真、深刻地去思考,对课堂教学做出最科学、最优化的设计。科学地安排堂课时间及课程是实现“有效课堂”的重要保障。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该注重摸清学生的底数,加强教学的针对性。要讲究语言技巧,用富有激情的语言感染、激励学生。注重让学生多参与,多活动,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竞争向上的课堂气氛,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师生的默契度。教师不仅仅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才能,还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组织教学的能力,通过教学设计诱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探索知识的的方法,并且将方法运用于学习,培养学生的成就感,从而进一步创造成功的教学模式。当然,教学设计的方式方法要切合学生实际,合乎学生的心理特点;能够有效地控制课堂教学的秩序、节奏和气氛,做到放得开,收得拢,严而不死,活而有序。
3.树立全新的教材观念
教材就是教学过程中使用的资料,是教师指导学生获得知识的载体,但绝不是教学唯一的凭借。时代在进步,教材也随之更新,教师的教材观念也要更新。一线教师不能囿于教材,而应站在教材之上,将其作为一种可以改造的客观存在加以审视,科学地加工教材,准确地选用教材。立足于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计,努力培养创新型、实用型和复合型人才,同时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的理念。即使不是教材上的内容,只要其体现了时代发展符合学生的自身需求,能够拓宽他们的就业道路,具有文质兼美的特点,都可以做教材使用。课程改革后的教材不再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纲领性权威文本,而是以参考、提示的功能出现,它将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多样式的学习方法和丰富多彩的学习参考内容。教师应该注重“用教材”而不是“以教材为蓝本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也就是跳出课堂书本教学,通过更广、更新的知识、技能传授,充分挖掘课程的潜能,做到真正理解教材,敢于超越教材,大胆地增删取舍。这样就要求教师应接受新挑战,转变教学理念,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4.积极采用引导发现法进行教学,实现课堂主体的互动
传统教育方法的最大弊端是“老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课堂气氛不活跃,师生的积极性受到很大制约,导致课堂效率很低,效果较差。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交流是造成课堂气氛不活跃的一个最大的症结。
就教师而言,由于课程内容多,教师往往只把学生当成客体,一味地灌输,忽视了他们的主体地位,剥夺了彼此进行思想交流的权利。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课程可以尝试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展开教学。如利用引导发现法进行教学,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同学提供更多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去认真思考,主动学习,而不是流于形式的简单问答,这样有助于扩展学生的眼界,死记硬背不复存在了,所代替的是自由发挥,这给学生潜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