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网学网论文培训频道为大家收集整理了“2014香港设计营商周 设计作品大放精彩“提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太平洋家居网 设计频道】“2014香港设计营商周”是香港设计中心自2002年起,每年举办的国际设计界瞩目盛事,每年均吸引来自设计、商界、中小企及教育界等全球优秀的设计精英汇聚香港,是享誉世界的年度设计盛会,本次展会更带来了许多设计师的新作,PChouse编辑现场一一搜罗。
作品一:消化
设计者: 陈德坚,毕业于英国李斯特迪蒙福大学,主修室内设计。毕业后,受聘于英国 Company Design Ltd. 为设计师,主要负责位于英国曼彻斯特城的商业项目,如银行及商店设计。后回流香港,随即加入戴凯勒设计公司工作,主要设计专案为酒店及会所,陈氏现任香港室内设计协会主席﹐香港设计中心董事及香港贸易发展局顾问。
作品介绍:设计过程就好像人体的消化系统,人必须鉴由摄取食物通透消化过程去吸取需要的养分,同样在设计中,设计师需要集合各色各样的资讯和构思,经过过滤和整理后设计才能够成型的。
作品二:i.Dummy
设计者:陈志驹博士
得奖机构:永奕有限公司(香港)
作品介绍:在创造和生产服装的实际过程中,最基本的是人体模型,它们在时装原型的设计、制衣和试身过程中的角色和重要,有见及此,香港理工大学纺织及制衣学系副系主任及副教授陈志驹博士埋首研发一个能准确变形成不同尺码,提供最佳试身效果的智能人体模型,同时减少八成存储空间及降低成本。产学研跨界别合作的发展模式,成就了i.Dummy的成功。
作品三:消失邻里
设计者:潘鸿彬于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分别取得室内设计学荣誉学士及设计学硕士。毕业后一直与多间著名的室内设计及建筑顾问公司合作,曾参与许多亚太区的商业发展得奖项目。潘氏于2003年创立自己的室内及品牌设计公司泛纳国际设计顾问有限公司,主要客户包括华润零售集团,Red Earth,香港加州红集团及香港海洋公园等。多年来,潘氏荣获不少奖项及认同,现更将其设计专业发展到设计教育范畴。潘氏现担任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助理教授及身兼香港室内设计协会副会长及香港设计中心副董事。
作品介绍:密集的邻里是香港街市中的常态,而这种既和睦又尴尬的邻里状态正随着城市社会的发展在消失。设计师从城市生活的细节出发,对邻里关系表达了一种新的认同。
作品四:反/反应
设计者:台正企划有限公司
作品介绍:香港人口稠密,是世界人口密度偏高的城市,为了表现这座城市人与人,大厦与大厦之间互利共生的发展张力,设计师利用平面的纸张形成态,折叠出一个立体、多面、扭曲的多元化模型。多元化模型创造出变化多端的全方位空间,向西面八方扭曲延生,却又不阻碍相互的发展,恰恰应正了香港人异于常人的适应力。就算周遭的空间多狭小,他们都能够随之应变,找到生存的空间,互不干涉,互不侵犯。
作品五:SKY FRAGMENT
设计者:盛世框(Seiki Mori),日本设计师/亚洲设研工作室(studio ARRT)设计总监,是一位40出头的新一代日籍建筑师及设计领导者。其室内设计与灯光设计项目的经验相当丰富,曾荣获香港设计师协会环球设计大奖,获奖国际知名杂志《透视》优秀奖,AIA美国建筑师协会荣誉奖,日本商业空间设计师协会(JCD)会员,同时也是香港室内设计师协会(HDIDA)专业会员,优良设计奖(GOOD Design Award)香港协会会员。
作品介绍:当一个密集的都市形态遇上“最大化”的想法往往都会出现在意想不到的结果,香港作为一个商业主导的城市,在土地有限的情况下,为了放大宣传的效果,一个个悬挂在大街上的大型广告牌就成了一个折中的办法。走在香港的街道上,我们不难发现香港的天空,除了给高楼大厦分割成条状,更被密密麻麻的悬挂式大型广告牌肢解分离的破碎。
广告牌的面向是群众,所以在设计形式十分多彩,因广告板分割的都市天空和因多彩反而变得中性的都市景观,隐含着代表香港的元素,表达地域性的特征,包含对香港独特性的考虑。
更多关于2014香港设计营商周精彩内容,请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