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大家对论文培训十分关注,我们编辑小组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北京钢结构协会全力打造的建筑钢结构行业第一网络品牌”一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钢 结 构 行 业 的 “脊 梁”
——中国钢结构事业著名老专家、老教授巡礼(一)
在共和国前行的道路上,总有那么一群人将自己的前途和祖国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总有那么一群人在默默地为祖国奉献和付出,他们就是鲁迅笔下的中华民族的“脊梁”。
老专家——钢结构业的不朽财富
今天,让我们把镜头浓缩,将镜头聚焦在默默地为祖国奉献和付出的钢结构行业的老专家、老教授们。虽然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域,但是,他们都是钢结构行业发展的见证者!正是由于这些钢结构老人们的开创性工作,加上行业内不同领域的人们的共同努力,我国钢结构领域的科研和推广工作才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才能在改革开放后迅速适应市场的急剧变化,迎来钢结构事业发展的春天。
从青丝到白发,从热血青年到公认的学术权威、行业元老,正是这些钢结构行业的老人们,将他们自己的满腔激情贡献给了我国的钢结构事业,才有了今天建设部有关领导和专家们的共同预期:钢结构将成为我国新建筑的主体结构!
7月22日-25日,第十一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在天津成功召开。与其同台庆贺的还有天津大学建工学院土木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钢结构老人刘锡良执教60周年庆典活动。83岁的刘锡良教授、82岁的北京工业大学陆赐麟教授、82岁的太原理工大学教授尹德钰、80岁的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李少甫教授、79岁的煤炭工业太原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刘善维、77岁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沈潞、76岁的刘锡良教授的弟子刘毅宣总工程师,74岁的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刘兴业教授、74岁的广东省空间结构学会王仕统教授、73岁的中国钢结构协会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陈禄如教授、73岁的河北金环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教授级高工王如生等老专家们成为大会上的一抹最靓丽的风景。
刘锡良83岁
网架结构的先驱、现代空间结构的引导者
刘锡良教授是业界公认的空心球节点网架结构的发明者。我国空间结构在很短的时间内即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并成为网架大国,刘锡良教授功不可没。
1955年,作为清华大学的首届钢结构研究生刘锡良顺利地完成了学业。他的毕业论文《高层钢结构》(由苏联专家指导),在我国钢结构领域创下了一个“第一”,他也成为我国第一位写出高层钢结构论文的人。1958年,刘锡良参加了南京长江大桥上部结构设计工作,自此,刘锡良开始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探索。
在工作中,“第一”似乎特别青睐刘锡良:1962年,刘锡良第一个研究成功马鞍形双曲抛物面悬索屋盖,并首先应用到天津大学体育馆;1965年发明创造焊接空心球节点并首次研制成功焊接空心球节点网架并应用于天津市科委礼堂,至今已有百余家企业及数千座工程采用这项研究成果(第十一届亚运会绝大部分场馆采用了焊接球节点网架),该第一使得刘锡良教授获得了“网架先驱、鼻祖、祖师爷”等称号;1966年,刘锡良根据自己的科研成果,第一次为大学生开设了网架结构课,并为学生开设了空间网架的毕业设计题目;1970年,在刘锡良的倡议下,天津市建筑学会在全国第一个成立了网架结构推广小组,刘锡良任组长;1979年,刘锡良编写了我国第一部空间结构专著《平板网架设计》;1980年,刘锡良作为主要编写人,负责主编了国内第一本网架规范——《网架结构设计与施工规范》;2003年,刘锡良又编写了我国第一本反映近代空间结构的专著《现代空间结构》。
刘锡良教授从38岁开始进行空心球节点的研究,介于当时的技术情况,许多资深学术权威对刘锡良的研究并不看好。在没有经费、不具备实验条件的情况下,刘锡良教授仍以坚韧不拔的毅力潜心研究,最终完成了网架空心球节点的设计理论,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试验结果。目前,刘锡良教授研究成功的焊接空心球节点技术已在北京亚运会场馆、2008年奥运老山自行车馆、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等数千项工程中得到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
尹德钰82岁
空间结构领域贡献卓越
尹德钰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空间结构和钢结构专家,长期担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空间结构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钢结构协会空间结构分会高级顾问(原任副理事长)、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委员会专家组成员等职务。1996年,他与刘善维、钱若军教授合著的86万字的专著《网壳结构设计》,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该书填补了我国网壳结构领域的空白,被一些高校用作研究生教材,在设计和施工单位也被广泛使用。
为了建造跨度更大、更经济、更适应现代生活和生产需要的建筑结构,他和课题组成员承担了山西省科技发展计划中的三层网架结构的研究,研究成果被鉴定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999年荣获山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该成果现已转化为生产力,先后应用于亚洲最大的机库——首都国际机场四机位机库(两跨各153m)、沪东造船厂焊接车间等20多个大型工程中,可节约钢材20%-30%。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尹德钰非常重视和关心工程质量问题,几年来,总结了各地发生事故的原因和教训,在国内外发表了数篇论文,奔赴全国各地分析处理了几十起事故,为国家挽回了重大的经济损失。2001年,他协助上海市空间结构技术发展中心完成了我国第一个《事故案例数据库》、制订了《设计校审大纲》。他还先后应邀到九个省市作学术报告和经验介绍,2002年12月,在第十届全国空间结构学术会议暨空间结构委员会成立20周年庆祝大会上作了《20年来中国空间结构施工与质量问题》的专题报告。该项工作对预防空间结构工程事故的发生起到了重要作用。
现年已是82岁的尹德钰老人认为:在科学领域,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在科研的沃土上,没有年轻、年老的区别,只要辛勤耕耘,就有希望获得硕果。他每年都要撰写1—2篇论文。其中,《考虑桥式吊车作用的网架结构的研究》、《网架质量事故实例及原因分析》、《网架结构边界条件的处理方法》等多篇论文被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空间结构委员会等单位评为优秀论文。将自己所学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民是他毕生的信念。
陆赐麟82岁
国内预应力钢结构研究的开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