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学网为需要论文培训的朋友们搜集整理了李婧雅《下床气》VS朱杰《渔夫》相关资料,希望对各位网友有所帮助!
2014年11月14日 星期五国内统一刊号:CN34-0044
安徽日报报业集团报系:日期 更多
订阅安徽手机报 发送hah到10658000即可随身阅读每天早晚报 5元/月
2014合肥当代艺术十二人展之孤岛访谈·之三李婧雅《下床气》VS朱杰《渔夫》
婧雅篇
李婧雅,毕业于中国美院视觉传达系,学的是平面设计,但她更适合做艺术家
。香榭画廊都入选了“亚太设计年鉴”。怎么评选上的?你觉得对于设计师来说,先出名重要,还是先出活重要?
李:我们参与投稿的,他们有机构筛选。相对来说,出名比较重要吧,出名后就能收到更高的设计费了。
■孤岛访谈
橙:如果把你放在一座孤岛上,保障基本生存,给你带一本书,或一张碟,你会选择带什么?
李:孤岛上有动物吗?有动物的话我什么都不要带了。
橙:你确定能跟它们相处好?你觉得自己最能跟哪种动物相处好?
李:应该能和狮子、老虎、豹子之类的都相处好。我喜欢野兽。
橙:万科一直致力打造理想人居环境,你的人居梦想又是怎样的?
李:希望住别墅,能有个大院子。
橙:要院子干嘛?
李:多养几只猫。
橙:谈谈你对合肥的当代艺术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展望吧!
李:和你谈谈红烧鲫鱼的几种做法行不行?
橙:行是行,你确定你做的鱼好吃?拿手菜是什么?
李:好不好吃要问第三方。大鱼大肉我都拿手。
橙周刊(以下简称橙):这次展览主题叫《诗意的权力》,你们怎么理解这个主题?
李婧雅(以下简称李):觉得主题很牛。
橙:牛在哪?我怎觉得这五个字读起来挺拗口……
李:牛在于我怎想不到那么厉害的主题。
橙:好吧。这次展览你的作品主题叫“下床气”,展示的都是比较抽象的观念意识,请解释一下自己的主题。
李:“下床气”只是策展人谢泽对我个人的一种认识,不是作品的主题。而且我拍的照片和抽象好像也没什么关系,都是很直观的人或物。
橙:其实,“下床气”是大家对你的共同认识……小时候有个动画片叫《没头脑和不高兴》,看过吧,你知道自己是哪一个艺术形象吧。我就想问问,你是从小就有“下床气”,因为有“下床气”才开始搞艺术发泄呢;还是你成了艺术家后,开始慢慢有了“下床气”?
李:我还好吧……看到有人插队,或是虐待动物,我就特别来气。平时好好的我哪来那么多气。啥时候搞艺术成发泄工具了?我看艺术是拿来享受的。
橙:你觉得你自己是个快乐的人吗?会不会个性上有什么隐疼,才会用创作来给自己的人生补一个圆。
李:有一派是需要疼痛才能完成创作的。虽然我的作品还称不上创作,但那是我快乐的源泉。
橙:你的作品如果没作者解释,对观者是会造成理解困难的。
李:我不懂有什么理解上的困难。是难以理解为什么我不去拍日出日落,反而去拍些青椒西红柿吗?
橙:好吧,我知道如今你是“家庭妇女”,只能拍拍青椒西红柿了。据说当年走四方时,你连光圈都不懂,就买玛米亚带在身上了?你是觉得那玩意儿真能拍出好东西,还是觉得花了那么多钱,必须督促自己拍出好东西啊?
李:当然能拍出好东西,胶片的质感数码是达不到的。
橙:现在还用120机吗?看你现在的作品,大部分都是手机摄影了。
李:手机拍摄方便快捷,省时省力。我没法每天背个几公斤的机器到处跑。偶尔还是会把玛米亚拿出来用,拍出来的东西相对手机拍摄严肃一点吧。
橙:艺术创作是挺个人化的一件事,你会拿自己的生活用于创作素材吗?
李:一直都是啊,难道我拍的照片反映不出我的生活吗?
橙:我觉得你的作品很先锋,也关注了你的微信公共号“momo你在干嘛”,觉得你是个很性情的姑娘。
李:我没觉得自己的作品先锋,甚至都不想用“作品”来称呼我拍的照片。你说的先锋只是限定在某个环境里吧,比如在合肥。很多先锋的大家没见过而已。
橙:你就说合肥土呗。你会经常出去看艺术展吗?你所了解的那些先锋资讯从哪来?
李:以前上学时就喜欢到处看展览。现在主要通过网络,大部分都是国外网站。还有购买国外的画册。
橙:你觉得当代艺术和传统艺术相比了不起在哪里?
李:在于胆子大和创新性。
橙:听说你做设计从不改稿。合肥能容忍你的老板多吗?如果真没人找你做活了,打算靠什么养活自己?
李:能容忍的有那么一两个,合作也挺愉快。我一直都靠我老公养活啊。
橙:你和你先生合作设计的果仁咖啡和
朱杰篇
朱杰
,
当
代
艺术家
,
自
称包工
头
,
却
是
很
好
地
“
观念摄影家
”。
橙周刊(以下简称橙):这次展览的主题叫《诗意的权力》,你怎么理解这个主题?
朱杰(以下简称朱):“诗意的权力”,应该是自由的权利、创作的权利,也是对艺术追求的权力。每个人的生活环境、生活阅历不同,但都有对艺术追求的权力,大家都有对生活的感悟,我想这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有诗意的权力吧。
橙:你这次作品的主题叫“渔夫”,请解释一下自己的主题。
朱:其实这组作品是在上海外滩拍的,是以栅栏为背景,拍摄行走的人交错一瞬间时状态。这种交错是在时间亦或空间的维度里一种奇妙的关系,可能在它的形态或者状态里,能折射出某种东西吧。这一系列作品,起初我是想选用观念摄影作为一个解码过程,观者的确需要一定的信息储备。
橙:去年的“生生不息”展上,你送的也是观念摄影作品。为什么迷恋这种艺术形式?
朱:我喜欢这种艺术形式能让我更自由地去表达,也能去做更多思考,并提出问题,与观众之间产生思考的互动。
橙:我理解的观念摄影,就是“想法在前,行动在后”。这次您参展的作品,是拍着拍着有了一个IDEAR (想法),再继续创作下去;还是说之前就有了表达主线,再根据这个想法去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