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导读:在新的一年中,各位网友都进入紧张的学习或是工作阶段。网学的各位小编整理了论文培训-让土地重新赢得青年眷恋毕业设计海报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工作和学习顺利!
原标题:让土地重新赢得青年眷恋
大学毕业后,黎炯选择了一条被父辈认为“不务正业不成器”的路——回家乡贵州省荔波县尧花村养山鸡。
在外打拼多年,已成为外企主管的张少伟作出一个艰难的决定——回家乡贵州绥阳县溪源村种西红柿。
在贵州,像他们这样愿意回到农村干事创业的青年越来越多。而贵州要完成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重点在农村”已成为广泛共识,如何让这些有知识的青年“回得来、留得住”,让土地重新赢得青年的眷恋,也成为摆在贵州各级团组织面前的重大命题。
助“领头雁”拓商路
这是一条黎炯已预想了诸多困难的创业路,但好不容易在山沟里养大的野鸡无人问津时,他才真正感受到了“一筹莫展”。
想起养殖基地落成时,团荔波县委曾专门来调研过,黎炯抱着“一点微茫的希望”,敲开了团荔波县委书记覃农子办公室的门。
听了黎炯创业的困难后,覃农子认为,创业路上总有被泼冷水的时候,但千万不能让一盆水把创业青年的心泼冷了,况且像黎炯这样的年轻人很可能成为农村创业致富的带头人,是当地经济发展最需要的“宝贝疙瘩”。
于是,帮助推广山鸡成了团县委的“头等大事”。县里搞“梅花节”,团组织帮忙联系展位,还协调电视台挤出时段“打广告”,甚至县里开会,团县委的同志都帮着发山鸡的宣传名片。10多天时间,黎炯养殖基地的优质山鸡就销售一空。
团组织自此在他心里扎了根,让他觉得返乡创业路不再孤单。
如今,他的养殖基地已有山鸡5000羽,还带动了20余户当地群众共同养山鸡致富。
团贵州省委在调研中发现,农产品的推广和销售是困扰黎炯这些农村致富“领头雁”的棘手问题。
为了帮“领头雁”扫清这一障碍,团贵州省委按照“团组织搭台、农村青年唱戏”的思路,着力为创业青年提供农产品市场信息、产供销对接、产品升级及品牌推广服务,从而拓宽市场销路。
和黎炯一样,80后“快乐菜农”张少伟的大棚蔬菜,也得益于团贵州省委的这一“拓路”之举。
瞅准了现代设施农业的发展前景,张少伟2009年回到家乡绥阳县溪源村进行西红柿栽培,并在一年内成立了佳鑫农业专业合作社。从外企主管“变身”田间菜农后,“做一个快乐的农民”就成为张少伟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然而,这个“快乐菜农”在创业初期遇到了种种“不快”,最让他头疼的,就是“有好产品,但没名气、没销路”。
令张少伟没想到的是,团绥阳县委主动找上门跟他对接,提出帮忙解决这些“不快”——从去哪些场合推介到产品的标签怎么设计,团绥阳县委副书记唐璇都全程参与。
探索智力支持新模式
如果说帮助农村创业青年推广只是“小门路”,那么贵州团组织推出的各类创业培训和技术服务,就是从长远层面开辟的一条“大道”。
近年来,团贵州省委分别在省级、市(州)级、县(市、区)级及乡镇四个层面举办培训班,重点培训农业实用技术、电子商务、创业思路及职业技能等内容。仅2014年,毕业设计海报,全省开展农村青年创业就业培训就达38540人次,其中电商培训500人次。
“随着农村青年创业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相关知识和技术的缺乏就成为其发展瓶颈,这种情况下,团组织要做的就是为他们提供智力支持。”团贵州省委青农部副部长孟兰说。值得注意的是,农村电子商务培训渐成这一系列智力支持的亮点,助力“电商扶贫”更是被贵州各级团组织列为一项重点工作。
不久前,从浙江温州来贵州开起“淘宝荔波馆”的傅智建,被当地团县委礼聘为“青年创业导师”。这个大学里就曾被评为“创业之星”的年轻导师,拿出了一套贵州电商O2O扶贫新模式:在一个主要景区和县城,开设一个爱贵州O2O体验馆;打造一支大学生电商服务团队,开设一批网店;打造“一县一品”特色旅游商品。
“荔波是国家级贫困县,电商基础薄弱,但如果能在一个贫困地区把这个电商扶贫模式做成功,那就有机会在其他地方复制。”傅智建说。
他还表示,合作小伙伴一定要找贵州当地最有创业精神的大学生,变输血为造血,“他们对家乡有感情,留得住,帮贵州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愿望也更强烈。”目前,他的荔波馆作为全省第一家O2O模式的旅游农产品体验馆试点,就已带动10多名贵州籍优秀大学生来荔波创业就业。
事实上,这也正是贵州团组织看重农村电商的原因。站在“同步小康”的关口,贵州这个贫困、留守人口大省,对“傅智建们”的渴求,比以往都要强烈。
在团贵州省委的规划里,除了加大对农村电商的培训外,还将继续开展“万名农村青年创业培训计划”、“千店万人”创业圆梦计划等,通过创业带动就业,毕业论文封面设计,培育一批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争取用3年左右时间,培训农村青年10万人,帮助3万名农村青年提升素质转移就业,扶持1万名农村青年创业发展。
聚帮扶合力
2012年,经过一番实地调查,卢猛的弟弟给家里带去了卢猛在贵州思南县“种茶叶“的真实情况后,远在湖北的父母才相信他没有在外“搞传销”。
此前,卢猛丢下在武汉的高薪工作,跟着大学里一起“做过创业梦”的同学来到思南县,以知识入股的方式帮助当地的常青种养合作社“改头换面”——运用专业知识和先进管理理念,围绕“合作社+核心基地+农户”的组织模式,推行KPI考核制度;用有机生产、生态养殖、构建循环系统,建立以有机茶为主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让这个一度濒临“散架”的合作社走上了可循环生态发展之路。
然而,卢猛体味到的个中酸楚也不言而喻,从繁华都市到深山,物质条件的匮乏倒在其次,心理上的煎熬显得更加“磨人”,“经常连个聊天的人都找不到”。
不过对卢猛而言,“留下来种地”的诱惑始终更大:能实现自己的创业理想,可以清晰看到进步的成果,还有各类“自找上门”的创业服务……
作为团贵州省委和贵州省科技厅“联合培养”的青年科技特派员,他不仅可以获得科技部门“以奖代补”等项目的帮扶,还能得到团组织的“青年小额贷款”、“青年创业卡”和“青年创业导师”等项目的支持。
在团贵州省委书记涂妍眼里,这些放弃城市优越环境,来贵州农村逐创业致富梦的年轻人值得大力“点赞”,更需要得到团组织全方位的支持。但是,团组织的资源有限,仅靠团组织的力量“单打独斗”肯定不行,必须积极协调各类资源,汇聚各方帮扶力量。
为此,除了与省科技厅联合下发《关于实施青年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行动的通知》,培养卢猛这样的科技特派员,团贵州省委还与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省农委等7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服务工作的通知》,探索服务农村青年创业致富的“合力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