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导读:在新的一年中,各位网友都进入紧张的学习或是工作阶段。网学的各位小编整理了论文培训-“以优秀毕业设计展板学生为本”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工作和学习顺利!
高等工程师学院工程实践
本报记者 钟华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在大学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普及的过程中,高校在教学和管理制度方面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渐渐显示出一定的欠缺。高等教育该以何为本,成为了大学的管理者们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
在一次工作会上,北京科技大学党委书记罗维东的一句话,令北科大高等工程师学院副院长赵志毅感受颇深—“一所大学的学生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如果没有学生,大学就不成为大学。”
事实上,这种“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不仅存在于北京科技大学管理者的思考里,也贯穿于他们的教学管理实践中。近年来,北科大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需求为教学管理工作的根本目标,构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管理机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打破转专业门槛
在机械学院副院长夏德宏的办公桌上,有一个用雪糕棒手工编织成的笔筒。这个看起来并不起眼的笔筒对于他却有着颇为重要的意义。
笔筒的制作者是机械学院工业设计1302班学生傅伟,她原本是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学生。高考的时候觉得自己计算机编程的水平还不错,她就选择了计算机专业。然而等进了大学,才发现自己并不喜欢这个专业。有一天,她经过机械学院,楼下正在进行工业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展,“看着这些设计展览,当时就觉得我的兴趣和天赋都在这上面,知道以后自己的职业就是这条路了!”傅伟对记者说。
当转专业这个念头冒出来之后,她就向学校提交了申请。没想到特别顺利,很快她就获得了批准,毕业设计论文模板,“转专业之后,虽然课程和作业都很多,常常忙得焦头烂额,但是因为自己喜欢,心里一点都不觉得累。”傅伟为了表示对夏院长的感谢,送了他这个手工编织的笔筒。
而对于夏德宏来说,这个笔筒是对自己的一个提醒:“为学生服务,就是以学生为本。满足学生的兴趣,这对他们今后发展的作用不可估量。”
不限制转专业人数比例,不要求成绩排名,不设跨类转专业限制,大一、大二各有一次转专业机会。—傅伟只是北科大2010年出台的转专业政策的众多受惠者之一。
北科大校长助理、教务处处长薛庆国介绍说:“站在学生的角度审视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以学生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关注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优势和潜能,满足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需求,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正是我们教学管理改革的核心。”
有一句话薛庆国常常挂在嘴边:“虽然受办学资源限制,不可能做到让每位学生都学上自己最喜欢的专业,但是我们可以做到让学生不学他不喜欢的专业。”
说到转专业,一般学校会首先限制转出的人数。因为大家会考虑到,如果某个专业的学生都转出了,老师怎么办?
“这时候,我们就应该来反思,这个想法是以学生为本还是以老师为本?”去年底,学校还出台了专业调整政策,对专业每年进行评估。评估的三个依据:第一是招生录取时的调剂志愿率;第二是一年后申请转出的指标;第三是学生毕业时的签约率。
“这三个指标都不理想的专业,我们会考虑停办。”他认为,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
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高等工程师学院、理科试验班、黄昆班……北科大积极探索学术型拔尖人才、国际化创新人才、工程研究及应用型人才等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来满足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需求,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
为培养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学术型拔尖创新人才,2007年北科大开设理科实验班,依托优势学科,强化理科基础,聘请院士、长江学者、知名教授等开设学术前沿课程或专题报告,制定本科生直接攻读博士研究生政策等。在后期,学生可自主选择专业学习,综合排名在前50%的学生可自主选择指导教师直接攻读博士学位,毕业设计展,进入导师的专业实验室,参加科研活动。
材料物理系2010班学生田耀森,是个听到“量子物理”这四个字眼睛就会发光的物理迷。在理科实验班,他得到了一片适合自己成长的沃土,“我们从大二就开始做本科生科技创新。从学生到科研工作者这种角色的转换是非常重要的,把我们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做科研要读很多文献,英文阅读、论文写作的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高。我体会到有两个方面的提升,一是我们的学术能力,第二是我们与人沟通的软实力”。
2010年,作为首批入选“卓越计划”的试点高校,北京科技大学成立了高等工程师学院。为了让学生真正热爱工程,在工程中受益,学院下功夫规划各种实践活动,在大型钢铁企业及科研院所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聘请企业专家担任学生的校外导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科研意识明显增强,效果显著,这一培养模式也得到合作企业的认可。
北京科技大学校长张欣欣说:“为国家钢铁工业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和行业领军人物,这就是我们的教育工作理念。如何服务学生,满足学生的需求,在培养过程中有增值的效果?我们在教育中也需要有服务型的思维模式。”
科技创新纳入培养方案
北科大开拓了科技创新、社会实践、海(境)内外交流、修读第二(辅修)专业、本科生选修研究生课程等多种途径,让学生得以拓展成长空间,加强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
从2005年开始,北京科技大学将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作为必修环节纳入培养方案,近60%的本科生受到了初步的科研训练。学校制定了《本科生科技创新基金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设立科技创新基金。
作为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负责人,夏德宏对将科技创新活动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也有着自己的理解与感悟:“从学院的角度如何具体地以学生为本?我认为就是要确定到底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即以目标为导向的培养模式的优化和改进,根据目标来设计培养环节和培养模式。”
在他看来,过去的培养模式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理论与实践脱离的现象;第二,学生主动实践的意识薄弱;第三,学生的原始创新能力欠缺。
因此,机械学院结合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设计了一系列科技创新和科技竞赛。“这些科技竞赛使得学生主动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自主选题、开放性地选题,化定式为开放式,化主动为被动,培养他们的原始创新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