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为广大网友提供“ 基于pr技术的互联非线性编辑系统的架构 ”,希望对需要 基于pr技术的互联非线性编辑系统的架构 网友有所帮助,学习一下!
1.互联非线性编辑系统的设计1.1互联非线性编辑系统需求分析互联非线性编辑制播系统主要是用于新闻类节目的制作和播出,并能与原有的节目自动收录系统、非线性编辑网络实现无缝衔接。系统的设计以及设备的选型和配置必须能够满足电视台新闻节目制作及业务流程处理的需要。总体需求如下:要求具有极高的安全可靠性:整个非线性编辑制播网络系统要有高可靠性和安全性。在系统设计中必须考虑完善的应急方案。在设备选型上要选择国际上同类设备中性能优良,并经客户使用达到高标准、高质量、性能稳定的产品。在操作上要做到简单方便、安全可靠。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系统各个部分、系统各级之间的冗余备份措施,选择的设备必须达到广播级要求。
要求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先进性:非线性编辑制播系统是电视台对外交往中的一个重要窗口,要求系统设计要求科学先进,要采用世界先进、国内外成熟的技术,尽可能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使建成后的电视台非线性编辑制播网络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保持领先水平。要求具备升级扩展能力:根据电视工程流程特点,结合实际需要,保证系统功能齐全、结构清晰、扩展灵活。系统整体结构设置要求每个环节能够扩充和升级,系统的软件和硬件也要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综上所述,新建的非线性编辑制播网络系统的目标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存储技术,利用先进的网络视频技术,建立一个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高效率的节目制作平台。在新建的非线性编辑制播网络系统中应包括节目制作、文稿编辑、配音、审片、新闻直播等功能,并能与节目收录,同时整个系统的运作要纳入统一的管理体系。
1.2互联非线性编辑制作系统结构1.2.1网络架构所有的系统核心服务器,包括数据库服务器、媒体服务器等,均采用双机互为备份方式工作,保障核心业务服务7x24小时的连续性。采用经典的以太网和FC网组成的双网架构,网络核心由以太网核心交换机和FC交换机构成,系统中各类站点分别上联到网络核心交换机上,既实现了安全策略下的网间以太网通路的信息互通,也实现了跨系统的FC高速通路的数据传送。
1.2.2软件架构采用成熟的三层软件架构体系,中间件软件隔离作业终端对数据库的直接访问,在中间件软件层面上集中解决并发访问吞吐控制、安全访问控制、业务逻辑调整、多系统信息互通和系统扩展性等问题,保障数据库体系的安全和稳定运行。采用标准的XML和Webservice接口规范,全面支持C/S和B/S作业界面,系统互连的软件实现接口标准化和开放性。
1.2.3系统工作流程系统工作流程可以详细分解描述如下:、采访申请(记者提出)~申请审批(栏自编辑等)~新闻标题(记者登录)~新建标题(编辑稿件)~标题报题~标题审查[审稿](部门主管)~审查通过上载工作站~按标题登记~采集素材~卫星收录工作站~按标题登记素材标题送配音~配音工作站为标题配音(视频编辑(按标题编辑)~标题上字幕编辑结束~栏目送审~标题审查(审片)~审查通过送串片~节目串编[制作人员」~节目送审~节目审查~成片播出或下载互联非线性编辑系统模块设计服务器选型及配置最少应使用两台配置完全相同的服务器建立群集方式,共同承担整个网络的系统服务和数据库服务。服务器要求是进口服务器,其主要配置为双电源、CPU3.0G以上、内存1G以上。
MDC和数据库服务器我们选用DELL公司的PowerEdge2850。同时为了排除服务器损坏导致的网络单点故障,因此一个子网配置了四台服务器,采用热备份技术实现MDC和数据库可用。MDC服务器安全设计对中心存储系统还要指定一台服务器为主MDC,另一台作为备MDC。主备MDC服务器上运行SAN管理软件Sanergy和MSCS软件,一旦主MDC出故障,备MDC自动切换,并向所有连到与该MDC相关磁盘的站点发出信息,更改磁盘与MDC间的映射关系。数据库安全设计数据库中保存着大量的数据信息。为了保证网络安全,数据库服务器也采用了双机容错技术,它保证了数据、应用程序和通信资源的高可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