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免费论文 原创论文 最新原创 最新系统 最新研究 原创论文 获取论文 论文降重 发表论文 论文发表 UI设计定制 论文答辩PPT格式排版 期刊发表 论文专题
返回网学首页
网学原创论文
最新论文 推荐专题 热门论文 论文专题
当前位置: 网学 > 论文模板 > 毕业论文范文 > 正文

语文基础知识类试题要降低难度

来源:http://myeducs.cn 联系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作者: 用户投稿 来源: 网络 发布时间: 15/09/02

鉴于大家对毕业论文范文十分关注,我们编辑小组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语文基础知识类试题要降低难度”一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转载请注明来源:毕业论文  需要其他论文可去论文范文查找。免费毕业论文下载语文基础知识类试题要降低难度   语文基础知识类试题,本来无甚可谈,它的基础性、稳定性、精要性早已成为命题和备考的共识。但是,近年来一些省市的高考试题在难度和方向上也出现了些许“剑走偏锋”之势,因此,还原高考语基试题特别是客观性试题的应有面貌,确有必要。
  先由一个例子说起。
  【示例一】(2008年高考天津卷第2题)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文身 诡谲 流金铄石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B.桥礅 碑帖 原物璧还 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C.简练 宽宥 犯而不较 万壑争流,千崖竞秀
  D.更迭 歆享 濯污扬清 明枪易躲,暗剑难防
  [参考答案]A
  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B项中的“桥礅”的“礅”应为“墩”,C项中的“犯而不较”中的“较”应为“校”,D项中的“暗剑难防”中的“剑”应为“箭”。本题看似没什么问题,但C项中的“犯而不较”遍查《现代汉语词典》和《辞海》,都没有这个词,它不应列入字形识记的范围。据笔者所查,此语出自《论语·泰伯》,其中“校”同“较”。“犯而不校”的意思是别人侵犯你,你也不计较,可见“校”与“较”义同。此语曾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的高中语文统编教材中出现过,即鲁迅先生的《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一文引用过这句话。后来这篇文章被删除了。“犯而不校”既不被常用的工具书列为熟语,又没有在中学教材里出现过,却拿来让考生辨析出“较”与“校”是错别字,实在是强人所难。“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这“现代”二字从何谈起呢?这种辨析又有何意义呢?
  数据显示此小题的得分率只有31%。加之第一大题的另外三道小题的难度不低,第一大题的得分率仅为53%。(2007年高考天津卷第一大题得分率为57%,2006年仅为29%)
  我们并不否认语文基础知识对一个学生的重要意义,但试题的繁难偏怪与现代社会生活的偏离是否又使问题跑到另一个极端上去了?
  这不是一道题的偏难,它涉及一类题的方向。它迫使我们进一步思考:为何会这样?它将带来怎样的影响?
  为什么一些省市高考语基客观性试题会连续几年出现得分率偏低的现象呢?大概命题者是想极力避开各校各区乃至各省市多如牛毛的模拟训练题的内容。这样做有一定道理,但与现代生活密切相关的语基内容又是有限的,在此问题上挖空心思,与一线备考斗智斗勇,避主流而循支流,则有与考生为敌之嫌。偌大一张语文试卷,非要在这里寻找区分度吗?
  更令人担忧的是,语文基础知识类试题偏难还会造成诸多负面影响。
  第一,答案欠妥,将使题目失信。通过近一年的复习和强化训练,大多数考生都已经具备了相当水准的语文知识的辨析能力。如果考后的数据显示第一大题的得分率较低,则有可能是命题超纲、题目偏难或者答案欠妥。为了证明这个推断,请看下例:
  【示例二】(2006年高考天津卷第4题)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滨海新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布局,为本市的跨越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但也应该看到,我们面临的竞争更为激烈。
  B.获取信息的能力,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决定和衡量学生学习能力和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C.打开莎士比亚戏剧集,如同打开百宝箱,使人眼花缭乱,处处迸发出智慧的火花,闪现着艺术的光芒。
  D.如果把天津建卫600年比作一部恢弘的史诗,那么三岔河口就是这部史诗的主旋律和最激昂的篇章。
  [参考答案]A
  此题考查语病辨析,得分率仅为18%,其中错选D项的竟然占了40%。2007年版的高考天津卷说明中解析D项的错是“前一句将‘天津建卫600年’比喻为‘史诗’,而三岔河口作为一个地点,不可能成为贯穿这部‘史诗’的主旋律,存在逻辑错误”,这样的分析不足以令人信服。如果把天津建卫600年的历史比作“一部恢弘的史诗”,那为什么就不能把天津最早的发祥地三岔河口比作“这部史诗的主旋律和最激昂的篇章”呢?本题不仅太难,且过于主观,连解析题目的权威人士都被搞迷糊了。
  显而易见,语文知识题得分率低,大多是由试题偏难或答案欠妥造成的。一味追求命题的难度,就极可能使试题的客观性和答案的唯一性受到质疑,试题的区分度也会大打折扣。
  第二,思维“偶然化”,不利于选择。众所周知,客观试题的选择,有时带有偶然性。选对了不一定真懂,选错了有时往往是思考过度所致。如果题目偏难或答案有这样那样的欠妥之处,就更增加了此类试题作答的偶然性。吃亏的是哪一部分考生呢?这样真的有利于选拔吗?
  第三,加速语文学科的“边缘化”。从高中语文教学的角度看,目前多数高中生尤其是学习成绩较好的理科学生,偏重数、理、化、外语的学习,而轻视语文的学习,其理由是,在语文学习上,无论下多大功夫都没用,考试时一点把握都没有,只能凭运气。这种见解难道不是从一个侧面来委婉地回应语文试卷命题偏难或命题欠妥当的现状吗?长此以往,高考命题的导向作用给高中语文教学带来的困难可想而知。
  第四,可能使语文教学效率更加低下。语基内容的繁难偏怪,将使一部分教师减少在阅读、写作等教学上的投入,将有限的教学时间无限倾注于词语音形义等内容中;另一方面,语基试题的偏难又使这些倾注变得失去意义——教学投入依然赶不上试题不断攀升的难度。这对于广大一线教师的辛勤劳动和专业发展,可能造成伤害。
  第五,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呈现“怪圈”。从广义语文来看,基础知识的价值在于它能够且必须为阅读、写作服务,一般来说,一个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他的阅读写作水平也很有限。但是,语文高考却呈现出一个“怪圈”:基础知识水平较低的考生,语文综合素养却较高。我们从最近几年天津卷的作文情况来看,得分率都在75%左右。似乎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天津考生一面是基础知识水平较低,一面是写作能力较强!这样的结论符合学科逻辑和教学实际吗?
  笔者作为天津教师,尽管以天津卷为例来探讨相关问题,但并不认为相关现象只有天津卷才有。综观全国各省市高考试题,这种倾向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语基试题的规范、平易、朴实、大方、严谨是我们的期待。语文学科是高考的首日首科,而语基类客观性试题又是语文的第一大题。如果此类试题出得恰当,就能使许多抱有较高期望的考生放下包袱,减轻心理负担,轻装应考,有利于发挥考生的实际水平。这不仅对语文学科,而且对接下来的几门考试都是有利的。以人为本,关怀考生,维护试题信度,发挥良好的导向,将会使我们的高考命题赢得公众良好的评价。
  还原高考语基客观性试题的应有面貌,刻不容缓。 语文基础知识类试题要降低难度......

网学推荐

  • ·【推荐参考】最新可过维普检测低于30%
  • ·【推荐】原创参考论文 原创资料
  • ·【推荐】原创参考论文导航
  • ·咨询参考QQ:3710167
  • ·咨询参考微信号:yclw90
  • ·扫一扫 加微信 咨询
  • ·我们提供原创参考论文和原创的参考资料!
  • ·很多朋友如果想要查重指导等,请沟通我们!
  • ·原创的论文资料参考省时间!
  • ·论文格式排版可以找我们!
  • ·论文答辩PPT格式排版定制!
  • ·程序和网站等UI设计定制!
  • ·程序设计定制!
  • ·网站设计定制!
  • ·UI设计定制!
  • ·程序和网站等UI设计定制!
  • ·原创参考论文参考定制!
  • 免费论文

    原创论文

    版权所有 QQ:3710167 邮箱:3710167@qq.com 网学网 [Myeducs.cn] 您电脑的分辨率是 像素
    Copyright 2008-2020 myeducs.Cn www.myeduc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09003080号 常年法律顾问:王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