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免费论文 原创论文 论文搜索 原创论文 网学软件 学术大家 资料中心 会员中心 问题解答 原创论文 大学论文导航 设计下载 最新论文 下载排行 原创论文
返回网学首页
网学联系
最新论文 推荐专题 热门论文 素材专题
当前位置: 网学 > 论文模板 > 毕业论文格式 > 正文

学术论文写作常见问题

来源:http://myeducs.cn 联系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作者: 用户投稿 来源: 网络 发布时间: 17/05/03

鉴于大家对毕业论文格式十分关注,我们编辑小组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学术论文写作常见问题”一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学术论文写作中的常见问题有多种表现形态,有属于宏观方面的,有属于微观方面的。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查看。

  阅读招式

  (1)屏息凝气,因为太长了,接近3万字,3000字你能读完吗?可是这个东西真的很长!据说全国仅有3个人一口气读完,第一个人是作者,第二个人是编辑,第三个人是上帝,Oh,My Garden!

  (2)阅读中无论看到什么千万不能哭鼻子,因为你看着看着就会情不自禁地对号入座,真的把你的论文从头到脚批得一无是处。

  (3)如果真的看不完,那就果断收藏吧,每天拿出来读上200字,管他是毒药是养料,喝下去功力总会见长的。

  1、文体有毛病:宣传、教科书还是公文?反正就是不像学术论文

  一、理论宣传文章 ≠ 学术论文

  一些在机关工作或专门从事宣传工作的同志,由于经常要配合中央和上级部门的精神为党报党刊撰写理论宣传文章,形成了特定的思维模式,写出来的学术论文往往就是理论宣传文章。不用说,理论宣传文章需要理论,学术论文也需要理论。两种理论之间虽然有重合交叉,但在很大程度上又不是一回事。前者的理论属于政治理论,通常是对党的政策和策略的阐述,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阐释;后者的理论属于学术理论,是指从某一专业、某一学科客观研究的角度得出的关于社会、自然和人类自身发展规律的原理。政治理论或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可以作为我们开展科学研究的指导思想,但不能用它代替科学研究本身,更不能取代学术理论。

  二、教科书或普及性论文 ≠ 学术论文

  有些学术论文很像教科书或普及性读物,谈某个问题,从定义、沿革、意义、特点,到内容、方法、步骤、注意事项等,方方面面都讲到,生怕漏掉哪一项,讲完了,文章也就结束了。表面上看,这些论文结构完整,内容全面,观点也正确,好像什么都不缺,但缺少的就是论证和通过论证得出的独到见解。而这正是学术论文的灵魂。我们要求学术论文见解独到,有创新意义,并不是要求论文中的所有观点和材料都是全新的,都是别人所不曾论及的。一篇论文,哪怕是有一点新的东西,都是有价值的,或者是对某一问题的一点新发现、新发展,或者是对传统观点的一点修改和补充,或者是发现了某一个新材料,或者是发现了旧材料中蕴含的新意义,或者是通过对旧材料和传统观点的归纳与整合,发掘出了别人所不曾注意到的价值或意义等等。

  三、工作总结或经验材料 ≠ 学术论文

  长期在实际部门工作的同志,经常撰写工作总结或经验材料,形成了公文特有的思维和语言习惯,在撰写学术论文时,也往往难以摆脱这种影响,无论是内容还是语言,都像一篇总结或经验材料。撰写学术论文,并不是不要结合工作实际,相反,我们还提倡科学研究要为现实工作服务,为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服务。但同样是服务,同样是以文章的形式服务,学术论文与公文有所不同,前者是间接服务,后者是直接服务。学术论文的论题和材料虽然源自工作实际,但立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观察的角度、立场和方法必须高于工作实际。如果完全陷到单位工作中,视角只局限于本单位,就不能站在客观的立场上用学术眼光分析和研究问题,结果往往会写成一篇总结或经验材料。

  四、公文类调查报告 ≠ 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中有一类叫做调研型论文,又称学术类调查报告。有些作者在撰写此类论文时,往往容易将其写成公文类调查报告,具体表现为:取材范围较小,只局限于本地区、本部门或本单位,没有普遍性和代表性;只注重介绍调查情况,描述调查结果,没有对这些情况和结果进行理性分析;只满足于罗列现象,没有对这些现象背后的本质进行深层的挖掘,导致文章没有结论,没有观点,缺乏学术味道。所以在撰写论文之前,一定要搞清调研型学术论文的特征:其目的是阐述学术观点,而不是或不仅仅是对实际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讲究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有一定深度;论述时往往需要运用专业理论、概念、术语、假设命题等;调研和选材范围广泛等等。

  五、领导讲话稿 ≠ 学术论文

  有些领导干部撰写的学术论文,其语气和角度像讲话稿。这一问题的出现,既有没能把握两种文体区别的因素,也有领导干部没能及时调整心态、转换角色的因素。应该承认,领导干部撰写的论文肯定有自己的特点,因为他所了解情况的深度与广度,他看问题所站的角度和高度,他的工作经历和处理各种问题的经验等,都会在其论文中综合反映出来,和一般做理论研究或做基层工作的人写的论文必然有明显的区别。但领导干部写的学术论文毕竟也是学术论文,而不是讲话稿。因为这时你的身份不是领导干部,而是作为一位研究者或作者在平等地和读者探讨、交流学术问题,而不是在单位面对下属发表讲话。讲话稿其实类似于工作总结或工作报告、指示性通知,是用于处理公务的文体,而不是用于表述研究成果的文体。

  六、不符合学术论文的文体规范

  学术论文有一定的文体规范,这种规范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约定俗成的规范,如前面所谈大多属于此种;二是法定规范,如作为国家标准颁布的《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等,这些都是我们在撰写学术论文中应该遵循的。但有的作者往往忽略这一问题,不注意从技术上对学术论文进行规范化的检查和调整,因此往往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毛病,导致不能顺利发表或被通过。学术论文不符合文体规范的情况大致有如下几种表现:一是不符合格式规范。或者是章节设计、文中引证标示、注释及编号、文后参考文献的编排以及内容提要(包括英文提要)、关键词等某一项不符合要求;或者是缺项漏项,如缺少了参考文献一项或参考文献中漏掉了论著名称、作者或编者、出版社或发表的刊物名称、出版或发表时间等某一项。二是不符合术语、名称、数字使用规范。如随意引申或混用专业术语,生造词语或自拟术语,使用人名、地名简称不规范等。三是书写不规范,等等。这些虽属技术性问题,但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治学态度,有时可能会因为一个小问题而影响论文的及时发表或影响对论文的准确评价。

  2、选题有毛病:选题如易变的女人,我们痛并快乐着

  选题是否适当,直接关系到学术论文的价值大小和写作的成功与否。因此,确保选题没有如下毛病,应该是学术论文写作首先要考虑的。

  一、选题不够审慎,价值不大

  有的作者往往心血来潮,不进行价值评估,匆忙间就确定一个选题。而自己对这个选题,既没有深入研究,又不了解该选题当前的研究状况;既没有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又没有征求专家、同行或老师的意见;既不了解这一选题对当前工作有何作用和意义,又不愿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结果花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写出来的东西却没有太大价值。所以在确定选题时,一定要考虑它有没有研究的价值,或者是学术价值,或者是社会价值,这应该是撰写论文的基本前提。选题没有太大价值,大致有如下几种情况:

  1、落后于社会和学科发展,过于陈旧。在学术研究中,有的选题与社会和时代的发展有密切关系,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方面。某一社会发展阶段过去了,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已经得到解决,再研究就没有意义了。比如关于“依法治国的必要性”、“私营企业在我们国家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等,都是过时的选题。

  2、重复他人研究,没有独到见解。有的人没有良好的科研意识和习惯,选题时不做调查和比较,凭感觉,想当然,随意性太强,或者让人感觉似曾相识,没有新鲜感和阅读兴趣,如《当前中小学素质教育初探》、《论林黛玉的艺术形象》等;或者自己辛辛苦苦写出来了,却发现这个选题前人或同时代的其他人已经研究过了,而且对照一下,自己并没有新的补充和发现。这样完全重复他人研究过的选题也没有太大价值。

  3、脱离工作实戏,远离现实需要。有些作者长期在实际部门工作,或长期从事应用性、实践性学科的教学与研究,对该工作或该学科非常熟悉,但他们却往往忽略自己的这种优势,面对工作中出现的大量需要解决或探讨的实践和理论问题视而不见,或者选题脱离工作实际,或者选题并非当前工作实践或理论所巫需,或者选择自己并不擅长的纯理论问题进行研究,写出来的论文自然价值不大。根本原因还是缺乏学术意识,学术嗅觉不够灵敏,不能及时捕捉到切近实践、服务现实的有价值的选题。

  4、过小过易,水平不高。有的人由于对自己缺乏信心,或者对写论文有畏难情绪,或贪图省事,想应付过关,往往出现选题过小或过易的情况。如毕业论文选择对一首诗歌的赏析,或对一个公式的推导、一个定理的证明等,像平时老师布置的小作文、小论文,所能展开论述的空间和范围有限,不足以考查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理论的情况,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选题过小,过于微观,限制了作者的水平发挥,即使文章写得再好,在该学科很多重要且亟需解决的问题面前仍显得无足轻重,没有代表性,也就没有太大价值;选题过于容易,没有难点,没有难度,写作中一帆风顺,轻而易举就能完成,这样的论文虽然不能说绝对是低水平的,但可以说它绝对不是高水平的,绝对不会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学术价值。

  5、不注意优化和深化选题。选题一般是作者在开始着手研究之前,受某一资料启发或某一客观现象的触发而产生的。而当我们充分占有了该选题的大量材料并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之后,很可能会有一些新的发现,产生一些新的想法,促使我们对原来的选题做一定的调整或修正,使选题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和深化。而有些没有经验的作者往往没有这个意识,只知道按照原来的构想和思路选择材料,展开论述,不知道适时地调整角度,完善构思,优化和深化选题,从而提高论文的质量和价值。

  二、选题不切实际,难以驾驭

  有的作者由于缺乏研究和写作经验,没有深厚的知识积累,又不能对自己的能力、水平和研究条件做出正确的估价,往往不切实际,选择一些自己驾驭不了的论题,结果或半途而废,或重新选题,或草率收场。选题不切实际,一般有如下几种情况:

  1、选题过大。一般的选题原则是大小要适中。过大,容易空洞无物;过小,又发挥不了作者的实际水平。要在有研究价值的前提下选择较小的题目。小则容易出新,容易写实、写好。而有的作者往往喜欢大的选题,如《论我国的教育改革》、《中国古代散文研究》等。对非专门研究者或初学者、学生来说,应该从大处着眼,小处人手,以小见大,选择相对较小的、容易驾驭的论题,小一点,具体一点,往往能把问题讲深讲透。王力先生曾经说过:“应该写小题目,不要搞大题目,小题目反而能写出大文章,大题目倒容易写得很肤浅,没有价值。”

  2、选题过难。有些论文的选题过难,涉及的内容太深,太复杂,超越了作者的能力和水平,也不容易写好。比如同是学位论文,学士论文和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的难度自然不同,如《阿Q正传的悲喜剧特色》适合作为学士论文的选题,《王船山诗学研究》恐怕作为硕士论文的选题都太难,比较适合作为博士论文的选题。所以选题要难易适度,要选择自己所熟悉、感兴趣、能够驾驭得了的论题。

  3、选题类型不合适。学术论文又分若干类型,不同的作者应该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合适的类型。有的人在研究或写作时不考虑这一点,不知道扬长避短,化劣势为优势,适合选调研型的却选了论证型或考证型、争鸣型,适合选论证型的却选了调研型或实验型,其研究或写作的结果自然不会太理想。

  4、选题超出了专业范围。有的人不是在自己的专业范围内选题,而是凭一时兴致,就贸然涉足其他学科领域。本来是研究普通物理学的,看到计算机软件开发的重要与走俏,就要去选择计算机软件开发研究;本来是学生物教育的,却要去搞什么新物种的培植实验等。虽然不能说没有成功的可能性,但作为初学者或学生,在专业知识的积累、资料搜集的途径和进行实验的时间、条件等方面都有不可逾越的障碍。还有的人喜欢在边缘学科或交叉学科中选题,认为这样容易出成果,但因为对有的学科过于陌生,写作时力不从心,结果半途而废。

  这里还要谈一个与选题有关的问题,就是选题确定后如何通过题名准确反映出来。题名是论文的题目或名称。在写作实践中,论文的题名有时就是选题的高度概括和直接反映。读者阅读论文,首先要从题名开始,论文的选题有无价值,值不值得读下去,题名很关键。但是,有很多作者只重视选题,却不重视题名,本来一篇很好的论文,往往因为题名不当、未能准确地反映选题而黯然失色,从而使读者对该选题、该论文失去了兴趣。题名不能准确反映选题,有以下几种表现:一是过大或过小,二是不够简洁,三是不够清楚,四是不合规范。

  3、论点有毛病:论点站得住脚就是你得说对、说明确还得有深度

  观点是学术论文的灵魂和统帅。一篇论文如果在观点上有失误,立论的根基不稳,其价值如何或有无价值,就值得怀疑了。学术论文在观点上容易出现的毛病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甚本观点错误,论文从总体上站不住脚

  基本观点指论文的基本论点或总的结论。如果基本观点错误甚至荒谬,其他一切分论点和论据都不能成立,整篇论文也就站不住脚了。即使你写得再文采四溢,论证得再无懈无击,也不能说是好论文。如一篇分析青少年犯罪的论文,其基本观点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青少年追逐金钱、追求物质享受的财产型犯罪呈上升趋势。”这里的意思是,青少年财产型犯罪之所以呈上升趋势,是由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造成的。这个观点显然是错误的,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一是作者还没有掌握与论题有关的基础理论,没有把握住现象与本质的关系;二是有的作者平时说习惯了。写作时也没有注意推敲,因此撰写或修改论文,必须从大处着眼,从宏观上把握,首先要审查论文的基本观点是否正确,即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符合社会的发展方向,是否符合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并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二、观点偏颇,未能客观全面科学地认识问题

  论文的观点既有客观性,也有主观性。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是酝酿、提炼以至最后确立论文观点的重要原则。无视这一原则,作者就会脱离客观现实,先人为主,使论文的观点出现偏颇,或者主观臆断,妄下定论,或者顾此失彼,漏洞百出,或者看间题片面、思想偏激甚至走向极端等。如一篇论文分析为什么当前市场上的劣质商品越来越多,其结论是:“市场经济使企业之间竞争激烈,企业处在你死我活的生存环境中,为了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产品的质量就难以保证,所以劣质产品的出现是无法避免的。”这一观点显然偏颇,既不客观又不科学,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生产劣质产品并不能构成因果关系。

  三、观点不够鲜明,要说明什么心中无数

  有的作者研究目的不明确,研究对象或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不明确,到底想要说明什么,自己心里并不清楚,论文的观点自然也就不鲜明;有的论文对核心论点提炼不够,没有搞清问题的实质,概括也不准确,因此观点含糊不清,似是而非,似有若无;有的论文选材不严,又未对材料进行认真整理和深入分析,结果中心论点不明确,重点不突出;有的只是介绍工作过程或调查结果,没有观点和结论,没有表明自己的见解;有的则是同时出现几个观点,导致一文有多个中心,不知道作者究竟要说明哪一个问题;有的是因为选题太大太难,驾驭不了,无法得出明确的观点或结论。

  四、观点陈旧,人云亦云,奄无新意

  当前学术刊物上的不少论文观点陈旧,提法或对策早已过时,或者人云亦云,毫无新意和创造性。其原因在于这些作者平时不注意阅读文献资料,研究信息掌握不足,拿不准该写什么好,便临时找来一些资料,而对资料又缺乏鉴别能力,有的资料已失去现实性和新颖性,结果所选课题或者是别人已经研究或解决了的,很难再有新发现,或者由于水平不够,提不出独特的见解。如有篇论文研究如何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文中所引事例与数字全是几年以前的,可以想见,其观点或提出的对策与我国飞速发展的农村经济现实相比,肯定是陈旧和过时的。

  前面讲过选题要新,要避免重复他人的研究。当然这个要求是比较高的。事实上全新的选题毕竟不多,我们的研究大多是在前人或他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这就要求我们应选择一个新的观察角度,运用新的研究方法,力求提出新的观点和见解。力求观点新颖,必须符合客观实际,并且言之成理。同时要防止另外一种倾向,即作者并没有真知灼见,但为了标新立异,追求与众不同,于是专门猎奇搜怪,自认是惊人之笔,其实没有真正价值。

  五、思想空泛,认识肤浅,缺乏深度

  有些论文的思想观点不能说不正确、不鲜明、不客观,也不能说片面、陈旧、重复别人,但给人的感觉就是一般化,或大而无当,泛泛而谈,或面面俱到,浅尝辄止,或分量单薄、笔下乏力,观点不深刻,内容也不实在,对于实际工作或学科研究,可有可无,没有什么价值。例如《试论太平天国》这个论题包含的内容何等丰富,如果写成论文,可以想见将是怎样的笼统空泛。要杜绝思想空泛的毛病,关键是论题范围不要太大,要注意选择角度,缩小题目,论在实处。例如前面的《试论太平天国》这一论题太大,把它浓缩到某一方面或某一点上,如《试论太平天国告示的起源》、《太平天国诏命衙简论》,从文书及文书制度这一方面去研究,就可以化大为小,以小见大,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写起来容易有深度。

  六、观点与材料不合,论点论据不够和谐统一

  观点与材料不合,有多种表现,一是有观点无材料。观点显得苍白无力,论文显得空洞无物;二是有材料无观点。文中罗列了大量材料,而这些材料如同一盘散沙,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应该对选用的材料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即观点后,反过来统帅这些材料;三是观点与材料脱节。观点是观点,材料是材料,彼此没有必然联系,或者未能有机地融为一体;四是虽然有观点有材料,但观点不能令人接受。因为观点不是从材料中提炼出来的,材料是为适应观点而随意拼凑起来的,二者表面上统一,实质上不统一;五是观点大于或小于材料。如有篇论文的论点是:“某某企业的经济效益一定能大幅度提高。”其论据则只有一个:“这个企业建立健全了规章制度。”在这个论证中,论据并不能证明论点,因为该企业即使建立健全了规章制度,但如果原材料价格上涨而销售价格不能提高,或该企业未能根据市场需求及时改进产品质量,增加品种数量、加强售后服务,因而产品积压销售不出去等,都可能影响企业的效益;六是观点与材料矛盾。材料不仅不能印证、支撑观点,反而会推出相反的结论来。

  七、观点自相矛盾,前后说法不一

  有的论文对同一个问题的看法,前后说法不一,甚至互相矛盾和抵触。如一篇论述某省人才政策与地区经济发展的论文,序论中认为:“该省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又制定了特殊的人才政策,保证和促进了该省的经济发展。”而在结论中却又提出了相反的观点:“该省的人才资源和人才政策,与该省的经济发展是不协调的。”有的是分论点与结论即总论点不协调或者相矛盾。作为前提的第一个分论点与推论所得的最终结论一旦发生抵触,就说明二者之中必有一方不真实。

  4、论据有毛病:你写的可能只是一堆草

  一、实际材料过多,湮没了观点

  选用材料太多,舍不得删减,这是初写论文者容易犯的毛病之一。有的人对自己花费心血搜集来的材料,特别是大量实际的、具体的材料,难以忍痛割爱,想一古脑都塞到论文中去,认为越多越好,结果造成材料堆砌,繁复臃肿,有时甚至湮没了观点。

  材料过多,常见的有三种情况:一是背景材料过多。有的人为了显示自己博学,在论文中大段大段地说古道今,旁征博引,无论有用无用,只管堆砌出来,造成背景材料冗长繁杂;或者与论说内容无直接关联,属于穿靴戴帽,画蛇添足;或者虽然有必要,也能说明问题,但过于详尽和具体,缺乏提炼与概括,因而分散了读者对所论问题的注意力。二是论据材料过多。有的论文在论证某一分论点时,所举材料过多,动辄就罗列十几个事例或若干人的观点。这是没有必要的,一般使用一两个或两三个即可。古人说:“善改者不如普删,善取者不如善舍。”因此,写作时要学会筛选,学会舍弃,因为有所失才能有所得,删去了多余、无关紧要或价值不大的材料,论文的重点内容才能凸显出来。

  二、缺乏实际材料,难以支撑观点

  有的论文内容抽象单薄,缺乏足以充分表现论点的实际材料,只能从理论到理论,重复说教,空洞无物,即使得出了结论,也无法证明其真伪,最终还是证明不了论题,不可能保证论文的科学性。如一篇探讨我国金融管理体制改革的论文,正文五部分内容,全是现有文章及著作中有关理论的移植和组合,从理论到理论,从分析到分析,既没有紧密结合我国当前金融管理体制现状进行具体的分析并提出减少金融风险的建设性意见,也没有介绍国外成功的金融管理个案并指出我们应该从中吸取什么经验,这就是只有理论材料而没有实际材料。缺乏实际材料的毛病更多出现在论文的个别部分。

  三、材料不移典型,说服力不强

  在论文写作中,既使掌握的材料都是真实的,也不需要全部选用到论文中。不少初学写作者对这一点处理不好,对材料未能进行严格鉴别和精心选择,信手拈来,不分主次轻重地罗列在论文中,导致材料不精当,不典型,没有代表性,没有说服力,难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因而影响了论文主旨的表达。如何鉴别材料典型不典型呢?可以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比如同一类材料,性质上有轻重之分,那么性质严重的就是典型的;同一类材料,数量上有多少之分,那么数量较多的就是典型的。总之,在同一论点下的诸多材料中,最能支持和论证该论点的一条或几条材料就是最典型的。

  四、单纯罗列实际材料,缺乏开掘与分析

  有的作者由于理论水平不高,思辩能力不强,或者态度不严肃,敷衍应付,往往在论文中单纯罗列实际材料,满足于材料与观点表面上的、机械的组合和搭配,没有对材料进行抽象和分析。或者只是轻轻一点,不做深入分析或进一步透彻的说明,因而没有开掘出材料本身所蕴含的深层意义,没有充分发挥材料的功能和作用;或者干脆就是观点加例子,没有论证过程,提出论点、罗列论据之后,根本不加分析,就以“由此可见”、“综上所述”、“大量事实证明”等语,转而扣合前面的论点。这样,即使实际材料再多,也无法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属性,无法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当然,最终也证明不了论题,无法保证论文的深度和科学性。

  五、以教材或词典的解释作为理论材料,学术价值不大

  有的论文在解释所论问题的基本学术概念时,由于对该问题研究不够,学术功力不深,加之视野狭窄,占有的理论材料较少,常常把教材或词典中的解释拿来作为理论材料证明所论问题,这显然不行,有勉强凑数之嫌。为了便于读者循序渐进地理解某一基本概念,在论述时可以介绍一下有关教材或词典中的解释,但教材或词典中的解释只是对这个基本学术概念的一般性解释,或称技术性解释。作为学术论文,重要的是应提出自己对这个概念的学术性理解或阐释。但有的论文在引用了教材或词典中的解释后,关于基本概念的解释就算完成了。像这样随意地解释基本学术概念,无疑会大大削弱论文的科学内涵和学术价值,很不严肃,不是开展科学研究应有的态度。

  六、引用文献资料不规范、不适当

  撰写论文时引用相关文献资料作为理论论据在所难免。但是,有的人没有受过正规系统的学术训练,不懂学术规范,引用时往往出现一些问题:

  一是没有掌握好尺度。具体又表现为下面几种情况:(1)引用不合理。有的人为了方便、省事而采取拿来主义,不注明资料来源和出处,让读者把所引资料误以为是自己的成果,则有违学术规范和道德,属于引用不合理。(2)引用不适度。所引内容只能是被引用作品的一小部分,在论文中也只能占极小比例。引用过度与抄袭、剿窃之间没有明确界限,容易造成侵权,失去合法性。(3)引用内部刊物或会议资料。引用的文献只能是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内部刊物、会议资料等一般不宜作为文献资料引用。这一方面是为了保证文献的质量,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尊重作者发表权的需要。确有引用必要时,应征得原作者同意,并在注录参考文献时予以必要的说明。(4)动辄引用政治领导人的讲话。论据材料可以包括权威人士的讲话、文章或意见,但除了少数现实政治的选题外,权威人士主要是指本专业领域内的专家,而不是前任或现任政治领导人,学术研究与政治理论宣传文章有时都需要请权威人士说话,但二者所指是有差别的。此外还要注意,权威人士的话不宜单独作为证明一个论点的论据,因为仅有权威人士的话,论据还不充分。

  二是复述不当。复述也叫转述,是对原作内容的重述,为引用方式之一。采取这种方法,无须逐句、逐段引用,只须概括大意,而且可以根据论证需要或详或略,或渗入作者自己的主观评判。运用复述常见的毛病是:(1)没有忠于原作。即没有准确理解和把握原作的意思,断章取义,歪曲原作,主观臆断。(2)没有为论点服务。不加选择,滥加引用,不但挤占了对论题的正常分析与论述,而且达不到突出论点的效果。(3)只注意了“述”,而忽略了“议”。复述就是要通过所叙材料达到论证论点的目的。其常用方法是夹叙夹议,边叙边议,叙议结合,叙为议摆事实,议为叙讲道理,叙是议的前提,议是叙的目的。如果只“述”不“议”,就无法达到复述的目的。(4)没有注明出处。复述别人观点时,没有说明作者的姓名、所引著作或文章名称、出版社名、出版时间或刊物名称、期数、页码。

  三是节录不当。节录即原文引用,是主要引用方法,可以是段、句引用,也可以是个别字、词引用。节录不当主要表现为:(1)节录的内容未能有力地表现和支持论点。也就是可有可无,无关紧要。(2)节录内容过多,以至出现对原作大段大段的照抄,显得冗长而又枝蔓过多,犯了文章要简洁的大忌,也容易引起读者的厌倦。(3)节录过于频繁,给人一种炫耀知识的“掉书袋”的感觉,这对论文本身并无好处。(4)节录内容失真,与原文不符。又有两种表现:一是文字错漏。或条款写乱,或多字漏字。二是强加于人,把本来不是被引者的原话当作原话来引。如有个学生把培根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当成了邓小平的原话来引用,指导教师感到作者不够严谨,并由此怀疑其论文的其他材料是否准确。

  此外,选用材料还有以下几种毛病,一是材料脱离观点。把一些与观点无关的材料写进论文中,材料不受观点统帅,也不为观点服务。这主要是因为作者构思不成熟,不完善,论文的观点是什么,该选用哪些材料,如何安放这些材料,心中没数,因而选用的材料没有针对性。二是材料陈旧过时。或者是陈旧的事例,或者是过时的理论,没有新鲜感和现实性,这样的论文当然也就没有吸引力。三是事实材料有误。对事件的时间、地点、原因、细节及一些数字等没有认真核对,照搬套用,或者为使论文生动而添枝加叶。这都反映了作者的写作态度不严肃。

  5、论证有毛病:你写的这堆草堆得也很混乱

  一篇好的学术论文,应该拥有一个理想的组织形式即比较合理的结构,否则再好的材料也会杂乱无章,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再好的论题也会被淹没,难以得到充分有力的证明。

  一、顾此失彼,结构失衡

  论文的结构失衡有内外两种表现。内在表现是指有的人理论功底不深,没有掌握辩证思维的方法,往往会犯片面性的错误,强调一方面而忽略了另一方面。比如要肯定某一事物,所举都是正面材料,没有任何不足;要否定某一事物,所举都是反面材料,没有一个优点。观点片面了,选用材料就会片面,材料片面了,思路就不会严谨周密,进而导致论文的内在结构层次失衡,有悖常理。外在表现是指有的论文没有根据论题的需要,合理、均衡地确定各部分的篇幅比例,该详细论述的却一笔带过,该简略提及的却过于冗长;或对主要论点的论证惜墨如金,对次要论点则不厌其烦,随意性很大,从文面上看,也很不匀称美观。

  二、逻辑混乱,脉络不清

  有的论文逻辑关系混乱,以致出现层次不清、次序颠倒、内容庞杂、头绪纷纭、条理紊乱等问题。事物之间有各种不同的关系,反映这种关系的材料之间也有各种不同的关系,如因果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总分关系、主次关系等。理清了这些关系,并在结构中体现出来,才算顺理成章。如此,论文的眉目就清楚了,否则就难免出现上述毛病。如有的作者无视论文各分论点之间的主次关系,主次不分或主次颠倒,即没有把主要论点放在前面重点论述,次要论点放在后面简要论述,违背了人们的一般思维习惯和认识事物的规律;有的作者写作时缺乏总体规划,信笔写来,结果论文前后不衔接,上下文割裂,甚至前后重复、矛盾,或颠三倒四、东拉西扯,使人感到突兀、生硬,读来非常费力。

  三、层次段落划分不当,表意不清

  有些论文在层次划分上不够恰当、相称,主要表现为:一是各层次外延之和大于或小于论文内容。如《新形势下加快发展我省高等教育的对策》一文,下面分几个层次,分别谈了不同类型高等院校的发展策略,但其中有一层次谈的却是中等教育,这就不行了,就像谈论“语文课堂教学”却涉及了“课外语文活动”一样,属于内容大于论题,也就是各层次外延之和大于论文的中心;二是层次划分有越位现象,互相包容、交叉或重合。如把“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税收体制改革”并列排放,后两点内容的位置就是越位,属于把不同等级内容放在同一个层次上,需要调整;三是没有用同一标准划分层次。如有篇论文共分五层,前三层是从纵的角度划分,各层之间有递进关系,后两层则是从横的即间题性质的角度划分.不是同一标准,显然不恰当。

  学术论文是逻辑的构成,因此其段落划分不同于文学作品,应该遵循统一、完整的原则。论文在段落划分方面常见的毛病:一是段落零散。有的人写文章喜欢多分段,不管行文是否需要,都是三、五行一段,以为这样便于人们阅读和理解,因而导致论文分段零碎,形式上缺乏单一性,内容上缺乏完整性。二是分段过长。有的论文该分段不分段,甚至一段到底,或一连几页不分段,从而将那些具有相对独立意思、不应该写在一起的内容硬挤在一段里。这样不但影响人们的迅速理解,而且读起来比较累。三是意思割裂。有的人由于思维混乱,或者对某一问题的认识比较模糊,或者对论文的观点或材料把握不住,常常不将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观点集中在一个段落中说完,而是这一段说一点,那一段又说一点,结果哪一段也没有说清楚。四是段落间缺乏过渡和照应。有的人写作时只知道按照自己的思路走,不注意段落间的联系、起承转合和前后照应,结果造成结构上的脱落散乱,或意思不够连贯通畅,或过渡牵强,或照应欠妥,或衔接不够紧密等。

  四、开头空洞,结尾草率

  论文的开头有一些荃本的规范要求,也有常见的若干类型。但有的作者没有这个意识,怎么写的都有,或者先兜圈子,洋洋洒洒,写了一些与论题没有多大关系甚至无用的话,既臃肿繁杂又毫无意义,没有很好地起到导引本论的作用;或者整段抄录教科书上的有关内容,对一些基本常识,不厌其烦地进行介绍,却不认真概述自己的研究课题,没有说清论文的要害所在,因而内容空泛、文不对题;或者说些感谢的话,发表些不着边际的感想,像散文而不是论文,等等。

  有的人对论文的结尾更不重视,主要表现为四种情况:一是虎头蛇尾,三言两语便草率结束。二是画蛇添足,拉杂重复。三是应该有结尾段的没有结尾段,使自己的研究成果或结论不能完整、准确地表达出来。如一篇题为《我省企业股份制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论文,在写完调查过程和所获数据材料之后,就突然煞住,既没有分析原因,也没有归纳和总结,更没有评价和对策。这样的论文,没有反映调查研究的成果,没有作者的见解、思考和建议,看不出研究的完成情况和质量。四是在结尾处写上几点老生常谈的体会,而不是把自己的观点加以重申和强调。其实论文的结尾非常重要,它就像全文的缩影,或者从理论高度对论文的观点再度升华,或者对论题做再一次的强调和突出,或者对该选题的研究做进一步的展望等,对论文的质量有直接的影响,所以要认真对待。

  五、思路简单,结构单调

  有的作者的研究思路不够开阔,思维方法简单,行文平铺直叙,没有任何起伏和波澜。主要有两种表现:一是论证方法单调。有的论文通篇下来,只采用一种论证方法。如《论司马光的史学观念》一文从头至尾都使用“例证法”来论证,每一个论点下面,都选用一两个事例进行说明论证。这种单调的论证方法给人的感觉就是作者的思路简单,研究流于表面化,缺乏科学性和说服力。二是结构单调呆板,缺乏创造性。很多论文的结构样式是三段式:现状(间题)—原因—对策,千篇一律,读来枯燥乏味。要克服这种毛病,除了要掌握和灵活交叉地运用各种论证方法外,还要注意结构要为观点服务,一旦论文的观点发生了变化,结构自然也要进行相应的修改和调整。即使观点没有变化,为了更有力地突出和表现观点,也需要不断地对结构进行优化或完善。

  六、结构残缺,不够周严

  论文的篇幅无论长短,在结构上都应该做到完整和谐、周密严谨。但有的人思维不够填密,写作时往往顾此失彼,遗漏一些重要的内容或环节,导致结构残缺。如有篇题为《关于我省农村干群关系的调查与思考》的论文,在归纳了农村干群关系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后,就直接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中间没有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明显缺少一个层次。提出间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认识客观事物的一般规律,也是人们通常的思维习惯,缺少一个环节,思路出现中断,在论文中就会导致结构残缺,那么提出的建议就失去了针对性,论文的深度要大打折扣。

  6、语言有毛病:请问你是故意不让编辑看懂的吗?

  有的人以为执笔起草属于机械劳动,只需把材料语言塞到拟好的提纲中就可以了,这是一种错误而危险的认识。其实执笔起草是论文写作中一个重要甚至关键的环节,因为前面做的工作再多再充分,一旦这个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前功尽弃。而很多初学写作者的实践也证明,在起草和行文时,确实容易出现很多问题。

  一、没有找准切入点,入题缓慢

  论文讲究开宗明义、直奔主题。但有的作者心中无数,把握不住文章的中心,开头文字拖沓冗长,有时甚至从离论文中心很远的地方谈起,结果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本来一篇论文只有五六千字,结果仅序论就占去了两千多字;有的作者则从国内国际形势或该学科的基本情况说起,虽然与论文内容有一定关系,但属于大的背景材料,对研究的论题来说,过大过空,可有可无,反而影响论文迟迟不能进人正题。之所以人题缓慢,是因为没有找准切入点。论文的切人点与序论即开头的类型有密切关系。所以遇到这种情况,可以先从研究论文的开头人手,是开门见山阐明中心论点,还是先阐明论题中涉及的重要学术概念;是先阐述理论根据进而引出论题,还是直接提出问题。有些调研类论文还可以先介绍调研的目的和意义、开展调研的基本情况等。相信通过分析比较,就会不断拓宽思路,迅速进人正题。

  二、要点没抓住,表述不准确

  一是标题表述不准确。或者标题的外延与论文内容不符,或者字数过多不合要求,或者表意不够明确清楚等。这一点在本系列文章的第二篇中已具体论及。二是摘要表述不准确。或者没有抓住要害,未能把主要观点提示出来,或者概括能力较差,“摘”的过长过多,几乎等于论文的缩写,名为“摘要”,实则不“要’‘,从而影响读者迅速准确地把握论文的论题和观点。三是观点句表述不准确。有的过于抽象,不着边际,如某段观点句本来应该概括为“施行罚款处罚应当严格依法办理”,第一稿却概括为“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规章”,这就太大太空太抽象;有的抓不住要点,以偏概全,比如上面这个观点句,第二稿又走向另一个极端,仅仅抓住该段内容中的一个侧面,概括为“施行罚款处罚手续必须齐全”,观点句小于段落外延;还有的概括不够,重复后面内容,或者语意不明。如某段观点句“盗窃犯罪除了具有刑法规定的犯罪故意外,还突出了主观性”,就让人不知所云,因为凡是盗窃犯罪都是故意的,都具有主观性。四是行文中对材料的分析、阐述和归纳、概括不准确等。

  三、违背规则,论证失败

  论证有一定规则,遵循这些规则,论证才能达到无可置辩的程度,否则会导致论证失败。具体有如下几种情况:一是论证目的不明确,没有紧扣论文核心。因为没有紧扣中心论点展开论证,行文时盲无目的,不自觉地游离了中心论点,所用材料也未能有效地说明论点。二是只有理论分析,从理论到理论,缺少必要和充分的事例与数字作为依据,内容空泛,论证没有力量。三是论证材料陈旧过时,缺乏新意,证明力不强。四是草率论证。或者论据不足,或者以小论据支撑大论点,或者材料没有代表性,或者论据与论题不符,得出的结论过于牵强等。五是论证方法简单,满足于观点加例子的机械组合,缺乏论证过程。六是材料不可靠,论据虚假,论点自然难以成立。七是违背了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等法则,总论点与分论点、分论点与分论点之间有矛盾。八是循环论证。即采取绕圈子捉迷藏式的语言游戏,用论据证明论点的同时,又用论点来证明论据的可靠性。

  四、图表使用不当,制作粗劣

  具体表现为:有的图表太多太乱,缺乏选择,本来用较少文字就可以说清楚,却硬要加上图表;有的图表与论文内容不符,甚至互相矛盾;有的图表与文字叙述脱节,呈游离状态,完全没有必要;有的图表位置安排不当;有的图表互相重复;有的图表不合规范,或表格设计不合理;有的图表制作粗糙,或图像不清晰,或文字潦草;有的图表出现了疏忽遗漏,或者缺少图序、图题或表序、表题,或者干脆只有图序、图题或表序、表题,却漏掉了图和表;有的该用图却用了表或该用表却用了图,或该用示意图却用了形象图,该用横表却用了竖表等。

  五、不会排除写作障碍,草率收场

  撰写论文时遇到各种障碍和困难是正常的,或者感觉思考成熟了要起草却又一时无从下笔,或者写得不顺手,或者写作过程被中断。初写论文者对此往往一筹莫展,写作情绪大受影响,以致草率收场。其实,出现这种情况,只要冷静下来,知难而进,对症下药,就能找到顺逆转化、走出困境的机会。起笔困难、无从下手时,可以先不急于动笔,放一放,再熟悉一下各分论点和各层材料,或检查、调整一下写作提纲;也可以先写某一层,等各层都写完后,再写开头。如果是写了上文没下文,怎么办?既不能“事不够,话来凑”,也不能随意塞进一些材料,以堆砌论据来增加论文长度。积极的办法是继续进行深入的研究,发现论证的新角度,增加新的分论点论层。执笔被中断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和别人“撞车”而中断。遇到这种情况,如果另选课题,重新搜集资料,很不甘心,时间也不允许。这时不妨同中求异,开辟新的论证角度,进一步研究现有材料,找到与别人不同的论证角度;二是受外界干扰而中断。一般情况下,一篇论文不可能一口气写完,但要尽量保证其中某一小论层在较短时间内完成。非停不可时,也要用简明的文字把想好的要点记下来。初写论文者最好在写完一个段落后再停笔。另外,把起草论文安排在一个相对完整的时段内也是,种有效的方法。在此期间,要尽量排除其他事务,避免干扰。

  六、语言粗疏多病,文风不够健康

  有的作者文字基本功不够扎实,书面表达能力较差,行文时语言粗疏多病,文风不够健康。

  语言粗疏多病表现为:一是词语使用不当。生造词语或词类误用,造成句子不通或词不达意;用词不合逻辑,语意前后矛盾;乱加形容词,使文章杂乱而不合情理。二是不合语法规则。句子结构残缺不全,妨碍了语意表达;句子成分搭配不当,语意含混不清;句子结构混乱,在一个句子里将两种以上句式硬套在一起,文理不通等。

  文风不够健康表现为:一是语言锣嗦,废话连篇。通篇充斥着重复的阐述和论证,多余的交待和说明,应酬性的客气话、空话和套话,以及不加选择地罗列一些没有必要的定律、公式、符号和图示等;二是语言枯燥,词汇贫乏,文章没有生气,没有文采,读之味同嚼蜡;三是故弄玄虚,语意空泛难以捉摸或自造一些别人不懂的语言;四是文白夹杂,生硬别扭,自己似懂非懂,用得似是而非,不知所云,令人生厌;五是华而不实。如没有必要的旁征博引,目的不明的背景交代和历史考察,炫耀才华的材料、引文和词藻堆砌,以及过分夸饰、令人眼花缭乱的枝蔓等;六是不合论文的语体和文体风格。论文是以逻辑概念的论证推理为主要表达方式的,因此其语言多为议论性语言,议论性对于论文的学术价值起主导作用。但有的作者不辨文体特征,滥用表达方式,只顾罗列、阐释他人观点或材料,或者偏于记叙某一观点的产生和演变过程,甚至滥用修辞手法和叙述、抒情、描写等表达方式,显得轻浮、空泛,写出来的文章四不像,冲淡了论文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七是生吞活剥洋理论,故作艰深,或句子欧化,洋腔洋调;八是不以理服人,而是以大话压人,语气蛮横;九是写作态度不认真不严肃,有应付、敷衍之嫌;十是大段抄袭别人的论文,等等。

  七、不了解刊物要求,行文没有针对性

  除了毕业论文和学位论文,一般来说,我们写论文都是想要发表的。但学术刊物发表论文有一定要求,有的作者不了解这些要求,因此命中率不高或屡投不中。之所以造成这种结果,一是不了解刊物的风格和类型,写作和投稿没有针对性。比如综合类学术刊物,理论性较强,对论文的学术水平要求较高,一般不太容易发表;专业类学术刊物分若干栏目,有的理论性较强,有的实践性较强。为了提高写作和发表的成功率,要精心研究不同刊物的风格、类型和学术品位,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使写作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二是不了解刊物对论文内容的要求。刊物对论文内容的要求包括政治性要求、社会价值要求、科学性要求三方面。三是不了解对论文形式的要求。如结构不严谨,层次不清楚;各级标题、序号不齐全,或者互相不对应;所用术语和符号前后不统一;数字用法不规范,不符合国家对出版物的规定等。四是不了解对书写或格式的要求。


《学术论文写作常见问题》相关文章:

1.学术论文写作常见问题

2.学术论文标题写作常见问题及优化案例详解

3.学术论文写作中的常见问题

4.研究生论文写作常见问题与对策

5.学术论文发表常见问题

6.大学生学术论文写作中的问题分析

7.硕士学位论文写作常见问题

8.学术论文写作时常犯的十大问题

9.研究生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10.论文写作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 上一篇资讯: 英文论文写作基本结构
  • 网学推荐

    免费论文

    原创论文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论文首页 |原创论文 | 论文专题 | 设计下载 | 网学软件 | 程序设计 | 关于网学 | 站内搜索 | 网学留言 | 友情链接 | 资料中心
    版权所有 QQ:3710167 邮箱:3710167@qq.com 网学网 [Myeducs.cn] 您电脑的分辨率是 像素
    Copyright 2008-2020 myeducs.Cn www.myeduc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09003080号 常年法律顾问:王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