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大家对毕业论文格式十分关注,我们编辑小组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学术论文写作指引之校对论文的正确方法”一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对工作是学术出版工作中最为重要的工作之一,是出版水准的重要保障,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学术论文写作指引之校对论文的正确方法,欢迎阅读查看。
一、校对无小事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用以形容校对工作最合适不过了。百分之九十九的正确率与百分之百的正确率,虽然差之毫厘,却失之千里。阅读中冒出一处错漏,就像白饭中夹了一粒沙子,即使米饭再香,你都不能放心享受了,因为你不免担心还会不会冒出第二粒、第三粒沙子。一粒沙子,便让整锅白饭蒙受质疑,一处错漏,也会让整篇文章的可信度画上问号。编辑校对,能不慎乎?
校对不仅仅是技术性工作,它本身也是一门学问。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嬴政焚书,付之一炬。有汉一代,学术研究的首要任务就是校对原典,把重新收集、整理的经典校实、对准,进而才能在此基础之上从事学术研究、教书育人。
认真校对,是一种负责任的学术态度。不仅是对文章质量负责,对出版者负责,也是对读者负责。有一次,我查找一篇徐勇的文章《村干部的双重角色:代理人与当家人 》,转引文章标注说,徐勇这篇文章发表在2002年的《二十一世纪》,《二十一世纪》在中国知网没有收录,因此我在其网站上挨篇找,最后才发现,这篇文章其实是发表在《二十一世纪》1997年第7期。
校对不严谨,很可能误导读者。我曾经阅读一位知名学者写的书,其中他引用了杜赞奇的经典文献《文化、权力与国家》,但是我发现,他的注释是《Culture Power, and the State》,文化与权力之间是没有逗号的,而有没有逗号,意义大为不同,我顿生疑窦:难道这么多年我阅读的书名是错误的?中文翻译也是错误的?最后,经过查实,正确的书名应该是《Culture,Power,and the State》。
校对工作需要编辑认真负责,也需要作者通力配合。那么,到底如何校对,又具体校对什么呢?
二、三校一读
一般来说,除文章评审、编辑统稿等前期流程之外,文章排版后,还要经过三次校对流程:初校、再校和三校。文章正式付梓前,还要主编审读、签发,合称“三校一读”。
三校一读是自古以来的校对惯例,也符合学术出版规律。隋唐时期在翻译、誊写佛经时,就已经提出三次校对加主持审定。这是三校一读可考的历史雏形。
《四库全书》浩如烟海,为了保证出版质量,设置了分校、总校两级共183名校官。千万不要小看这183人,其中有128名进士,8名举人,其官职多数是翰林院编修 、检讨 、庶吉士 、修撰 、内阁中书 、内阁侍读 、中书科中书等。
即便如此,乾隆在阅读总校样时,仍然发现了不少错别字,于是大发雷霆。为此,又在分校官与总校官之间设立了复校官。全书誊录后,乾隆又让陆锡熊详校全书,又校对出很多错漏。
由此可见,三校一读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三校一读只是底限,为了保证出版质量,很多期刊、出版社还会增加审校流程。
三、具体校对什么?
总的来说,校对内容主要有如下八类:
第一类,文字错漏。其中包括(1)错字、(2)别字、(3)多字、(4)漏字等,这四类是最常见的。
通常我们说的错别字其实是错字和别字的合称。错字是完全写错了的字,比如因为输入法问题,将“九”写成“丸”。
而别字是指所写字词与正确字词相近,但意思不同,属于词不达意。举几个常见的别字:
安装,而不是按装;
安详,而不是安祥;
表率,而不是表帅;
艾滋病,而不是爱滋病;
辩证法,而不是辨证法;
笑眯眯,而不是笑咪咪;
备受欢迎,而不是倍受欢迎;
长年累月,而不是常年累月;
共商国是,而不是共商国事。
多字、漏字是由于行文过程中的常见错漏,各种各样,不一而足,这里就不举例了。
第二类,词语错误,常见的词语错误有(1)错用成语、(2)褒贬不分、(3)生造词语等,比如首当其冲这个词,应该是首先受到冲击的,但是却往往被错用为首先冲锋陷阵的;又如危言危行这个词是正直的言行,而不是危险的言行。
第三类,语法错误。这其中既包括词法错误,也包括语法错误。
常见的词法错误有:(1)名词、动词、形容词使用不当;(2)数量表达混乱;(3)指代不明;(4)副词、介词、连词使用不当。
常见的句法错误有:(1)搭配不当;(2)成分多余或残缺;(3)语序不当;(4)句式杂糅;(5)歧义;(6)不合事理。
第四类,数字规格错误。国家对数字规格使用有专门的规定,详见《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 (GB/T 15835─1995)。很多数字的格式在不同的期刊上可能有不同的地方,但是必须局部统一,假如上文使用20世纪,下文就不能使用二十世纪。
国家技术监督局在1993年发布了代表国家标准的《量和单位》(GB3100~3102-93),对量和单位使用也有详细规定。
第五类,标点错误。标点符号包括顿号、逗号、分号、冒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等7种点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着重号、间隔号、连接号、专名号等9种标号。
国家对标点符号使用有专门的《标点符号用法》(GB/T 15834─1995)。比如说,不能在省略号的前面使用句号,不能在缺乏并列关系的句子之间使用分号,等等。
第六类,事实错误。对于学术文章来说,主要是校对作者信息、参考文献的信息、数据信息等。
第七类,体例错误。常见的有:(1)规格体例不统一;(2)相关项目不一致;(3)文图、文表不衔接,不配套;(4)各种附件与正文排版格式不规范。学术论文而言,最常见的错误是参考文献的格式不统一、不完整,图表、标题等的体例错误。
第八类,政治错误。政治错误在出版过程中最常见的体现在用词、标点、导向等方面,比如台湾领导人的相关职务必须加引号,港台不能与中国并列,等等。
四、不要过分相信自己的眼睛
如果你细仔读阅,便会现发这句话的有些语词是倒颠的。但是,这并不影响你整体性地理解这句话。为什么?
这是因为我们人类大脑有强大的完型能力。人类大脑对数据的识别与解读是整体性的,有时候会自动脑补。脑补是一种有效的信息处理技术,但在校对过程中,有时也成为一种局限,它会让校对者自动忽略一些错漏,这也就是为什么需要多人校对、反复校对的原因。
为此,我常常建议作者,把文章的校对稿打印出来,在纸版上逐字校对。而且最好是朗读校对,边读边改,通过调动多种感官来交叉核实信息,以保证准确性。
大部分期刊、出版社为了保证出版质量,都有比较系统的校对制度,比如,凡是引用马列原著的,必须查实原典,不仅要核实版期、年份,而且要核实字词、页码。再如,大多数期刊校对都要求挨个核实参考文献,多方核实。
五、对红:校对的校对
很多作者可能不了解,在编校过程中,编辑、校对与编务是分开的。有些期刊人手不足,编辑与校对可能合二为一(一般需要互校),但排版者一般是专职的,而排版者往往并不熟悉文章,甚至不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他们只是依样画瓢,严格遵照编辑和校对的意见,修改对应的排版内容。
所以,每一次编辑和校对之后,首要的工作就是对红。新的校对稿下来后,首先要核对排版者是否遵照上一次校对样修改到位。编辑和校对一般使用红笔,故称为对红。
作者收到期刊的校对样,其实已经过编辑和校对的初步处理,和自己当初的原稿已经出入很大,这时,如果有需要修改的地方,也不能直接在原稿上修改,否则,编辑还得再重复一次编辑处理。
正确的做法是:将校对稿打印出来,在纸质版上校对、修改,并且使用正确的校对符号,让编辑明确知晓其修改痕迹,以便编辑确定这样修改是否妥当,以及再把应该修改的部分转录到自己的编辑校对样上,以便让排版者明确知道如何在排版系统上依样修改。
一旦付梓,木便成舟。所以,印刷前的对红尤其需要全神贯注,不能有一丝马虎和懈怠。假如你有一个编辑朋友,千万不要在他对红的时候打搅他,否则,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六、作者如何校对文章
作者校对需要注意几个原则:
第一,重新核实关键信息。标题、作者信息、参考文献、注释、数据等信息非常关键,一旦出错,会让文章质量大打折扣。这些信息必须重新查实、校准。
第二,重点校对那些编辑不容易校对出来的地方。比如,作者信息、注释、数据、图表、参考文献等。
第三,把打印稿打印出来,在纸质版上通读校对,边校边读。
第四,一定要准确标示出自己的修改痕迹。
校对无小事。在投稿前,建议作者先将文章校对准确,这不仅可以提高文章评审的命中率,而且还可以提高文章的学术水准,省却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和成本。
《学术论文写作指引之校对论文的正确方法》相关文章:
1.学术论文写作指引之校对论文的正确方法
2.学术论文写作常见问题
3.社会科学类学术论文写作步骤及要领
4.期刊论文写作指南
5.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方法
6.计量经济学实证论文写作全解析
7.社会科学类学术论文步骤及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