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机构改革,要求县级政府体制甚至市级、省级政府体制作出相应的调整,而上级政府体制中一些不适应形势要求的规定做法已经成为影响乡镇政府转变职能、推进改革的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一是县级以上政府机构设置仍然偏多,目前政府依然采用按职能归口设置机构的模式,而未体现按决策、执行、监督功能综合设置的原则,县级以上政府部门沿袭传统模式要求向下伸腿、对口设置机构,这就有可能使乡镇机构反弹,过多部门频繁指导也干扰分散了乡镇干部的精力。二是现有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滞后,乡镇层级的干部缺乏激励机制,在乡镇长期工作势必在行政级别、工资待遇上处于不利地位,乡镇干部急于跳出龙门,留下来的人也缺乏动力,长此以往使乡镇干部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不适应在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开展为农服务的要求。
5. 农民组织化层面: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是理顺政府与企业、与市场、与社会中介组织的关系,原则上应该做到凡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的;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事务,政府都不再干涉。政府转变职能的通行做法一般有:私有化、承包制、交给非政府组织、下放等。[5 ]
我国农村的现实问题是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高,农村的各类合作经济组织、社会性服务组织发育不完善,事实上无法承接应该由政府转出的组织生产、自律管理等相关职能。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已成为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一大制约性因素。[6 ]
目前我国农村主要存在四类组织,分别为政权性组织、合作经济组织、维权性民间组织和社会性服务组织。这些组织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农民政治组织化水较低的,以村委会为主的类政权组织的低效率运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农民经济组织化的主要载体未能完全发育;维权类的民间组织与社会性服务组织发展刚刚起步,种类较少,且分布不均。有人认为,我国农村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极低。[7 ]
农民组织化程度低,说明农村市场、社会发育不健全,势必造成乡镇政府想交出相关职能却无人接棒的局面。乡镇政府成功实现职能转变的前提是,能够承接政府转移出的职能的实体,包括农业生产大户、农业产业化企业、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各类社会性服务组织,蓬勃发展,在数量上、质量上都达到自立、自律、自治的水平。而当前,我国农村各类组织数量虽然有所增长,但相对于政府职能转换的进程来说还是较慢,远远不能适应目前乡镇政府职能转换的需要。不仅仅是数量上的问题,最主要的是这些组织的质量还存在问题,有很多组织都不能起到什么作用,它们很难承担起乡镇政府职能转换所转移给它们的职能,结果乡镇政府就不得不还是自己承担这部分职能,甚至有一部分职能出现真空现象,没有部门和组织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制约和阻碍了政府职能转换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项仁新. 对乡镇改革与职能转变外部环境和条件的思考[J ] .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6 (9) .
[2 ]温家宝. 不失时机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保障[J ] . 求是,2006 (18) .
[3 ]王克群. 农业税取消后乡镇管理体制遇到的问题[J ] . 中国发展观察,2006 (5) .
[4 ]李军鹏.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政府职能转变. 党建研究,2006 (4) .
[5 ]邹进泰,邹光,徐峰. 中国乡镇管理体制改革研究[J ] . 理论月刊,2006 (9) .
[6 ]冷明月. 试论政府职能转变背景下的非政府组织发展[J ] . 甘肃农业,2006 (3) .
[7 ]聂华林,高黎. 提高农民化程度与破解三农问题[J ] . 社会科学家,2006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