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网学网为您推荐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基于后发优势的落后地区高校硕士生创新能力培养,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欢迎浏览,yjbys小编为你提供的一篇关于基于后发优势的落后地区高校硕士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摘要:落后地区高校具有知识溢出效应、自然和人文资源、制度政策、变压力为动力等后发优势,要将这些潜在的后发优势变为现实的后发优势,落后地区高校必须因地制宜,管理方法、培养制度要由模仿创新向自主创新转变,构建合理的研究生录取和培养制度,提高研究生导师素质,利用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走多元化、特色化的道路,使落后地区高校硕士研究生具有竞争力。
关键词:落后地区高校;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后发优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创新能力已成为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研究生教育作为学历教育中的最高层次,肩负着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高层次创造型人才的重任,是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渠道。培养高水平、高素质、具有创新能力的研究型人才,使他们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特别是地方经济建设,也是摆在落后地区高校面前的重要任务。
针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这一课题,国内外都展开了研究。国外研究早于国内。1945年,美国哈佛大学发表了哈佛红皮书《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红皮书提出了研究生知识和能力协调发展的原则,认为研究生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完整的人,这种人需要具备四种能力:有效的思考能力,能清晰地沟通思想的能力,能做适切明确判断的能力,能辨识普遍性价值的认知能力 。英国的剑桥和牛津大学一直把探测、挖掘和开发研究生的潜在能力,激励个人的创造精神作为其办学思想。
20世纪70年代,美国教育界就明确提出了培养创新型研究生的教育目标。国内学者对此问题的研究较晚,主要围绕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培养机理和培养方法等内容开展研究。颜建勇提出,创新能力指的是由以下三大基本素质有机合成的一种综合能力: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不断准确全面界定和分析旧的见解的能力,不断形成或提出与旧见解不同的独到见解的能力,正确而恰当地客观描述与界定自己的新成果的能力 。瞿海东、陈慰浙通过长期的实证研究得出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结构,即:自学能力、研究组织能力、人际表达能力、理论构思能力和前沿把握能力 。钱存阳认为,阻碍研究生创新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导师队伍良莠不齐、生源质量下降、近亲繁殖现象严重、研究生学术道德水平不高、培养过程不合理 。覃睿、丁松滨认为,研究生创新潜力的释放受到其所处的环境的限制,这种环境包括微观环境,如校园文化、建筑风格、信息资源、实验设备、导师队伍、培养单位的规章制度、授课方式等,也包括法制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等宏观环境 。许多专家学者认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高校本身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关系。在我国,由于历史、经济等因素的影响,高校之间发展不平衡。
在许多落后地区高校,软、硬件都很有限,管理方式也很落后,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但是,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落后地区在高校硕士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也具有相当大的后发优势,这种优势表现在政策、资源、意识等各个方面。
一、落后地区高校硕士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后发优势落后地区高校由于地理位置、交通、信息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各个方面的原因,在软、硬件及管理方式等方面都明显落后于发达地区的高校。但落后地区高校在培养硕士生创新能力上也具有各种后发优势,这些优势都是天然状态的比较优势,至少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知识溢出效应的后发优势。知识溢出指的是经济学意义上的外部效应,是技术领先者带来的,但技术领先者却难以从中获得相应的回报,因而这种效应通常是在非情愿或无意识状态下产生的。
对落后地区高校来说,这种外部经济性,主要是通过如下途径来实现的。第一,通过人员流动实现知识溢出。当发达地区高校培训的管理人员、教学和科研人员后来为落后区域的高校雇用之后,他们会把在发达区域高校获得的技术、营销、管理知识扩散出去,从而为落后地区高校带来后发利益。第二,通过高校间的各种联系带来知识溢出。发达地区高校通过联合办学、对口支援等途径与落后地区高校建立起业务联系网络。这对于基础科学薄弱和人力资源稀缺的落后地区高校来说,节约了人力资源培训的时间和相应资源的投入。
(二)自然和人文资源的后发优势。落后地区的高校,在地理位置上相对偏远,经济技术较为落后,信息上也相对闭塞。但是落后地区高校一般都位于少数民族地区,这些地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风俗、习惯,这种文化、风俗、习惯的特殊性为落后地区高校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研究对象,也为硕士研究生提供了更好的研究平台,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制度和政策的后发优势。落后地区高校在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发达地区高校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政策,如研究生招生制度、导师制度、培养制度等等,通过借鉴和改造,节约制度创建的成本和时间,从而加快落后地区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速度。
(四)变压力为动力的后发优势。落后地区经济落后,但经济社会发展的愿望很强烈,这也是一种后发优势。随着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发展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其寻求经济发展的愿望会越来越强烈。
这种社会意识对落后地区高校也有影响。一方面落后地区自身经济的相对落后性以及维护本地区利益的愿望使高校充满动力,另一方面,发达地区的经验刺激能产生压力。这种动力和压力的交替作用会激发落后地区高校硕士生创造力培养的热情。
二、落后地区高校培养硕士生创新能力后发优势的形成机理后发优势是一个综合的、广义性概念,是指后进国家由于落后以及后发展地位而具有的在生产要素利用和配置方面的有利形势,如能充分利用这些有利形势,则可加快传统经济结构转型,最终实现对先进国家的赶超。1962年,美国经济史学家格申克龙在总结德国、意大利等国经济追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后起之益说。后起之益理论认为,后起国家在工业化前提条件与工业化模式方式方面同先进国家之间客观上存在一些偏差,这种偏差可视为对先进国家工业化标准前提条件和理想工业化模式中相应内容的替代,即后起国家工业化在资源条件上的可选择性和时间上的节约,促成工业化的大突进,并快速取得成功。这种替代性表现在后起国家可以通过开放引进先进国家的技术和设备,学习和借鉴先进国家工业化的成功经验并吸取其失败教训,以及因经济落后而寻求工业化发展的强烈的社会意识等三个方面。这便是后起国家的后发优势,这一优势在先发国是不存在的,也不是后发国通过自身努力创造的,而完全是与其经济的相对落后性共生的,是来自落后本身的优势。
落后地区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也具有后发优势,但这些优势只是潜在优势,要想转变为现实的后发优势,完全靠模仿发达地区高校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经验是行不通的。落后地区必须因地制宜,管理方法、培养制度要由模仿创新向自主创新转变,只有这样,才能使落后地区高校硕士研究生具有竞争力,才有可能超越发达地区的高校,为落后地区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硕士研究生。只有将比较优势动态化,进而转化为竞争优势,才能形成真正的更具能动性的竞争力。
区高校的初期,模仿能力呈加速上升,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得到迅速发展。当单一的模仿发展到一定时期,模仿能力以递减速率上升,因为先进地区高校的发展也到了一定的期限,它们也处于探索时期,而且先进地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案不一定适应于落后地区,所以模仿起来更加困难,如区域Ⅱ所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落后地区的高校不通过培养方案的创新实现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就会丧失模仿型的后发优势,研究生创新出现停滞,而发达地区高校培养方案的创新将会发挥作用,使得两者差距开始扩大,落后地区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出现中断。这说明仅仅依靠模仿型的后发优势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追赶效应,无法最终完成赶超。因此,落后地区高校现阶段要在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上追赶发达地区高校,就必须构造由模仿到自主创新的内生型创新的后发优势,达到赶超的最终目的。
三、结语
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是培养研究生的核心内容,是时代发展的要求。现阶段,国家、社会对属于高层次人才的硕士研究生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检验高校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落后地区的高校在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和发达地区的重点高校间还有着很大的差距。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落后地区只有加大力度培养其硕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才能提升学校的教学水平,为国家、社会提供更多的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