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为广大网友提供“高校毕业论文题目 南京高校大学生政治参与养成机制研究”,希望对需要高校毕业论文题目 南京高校大学生政治参与养成机制研究网友有所帮助,学习一下!
这是一篇与高校论文(paper)范文相关的免费(Free)优秀学术论文(paper)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paper)写作提供参考。
(南京邮电大学,江苏南京210009)
高校病毒[摘要]被喻为“社会晴雨表”的大学生,在政治参与中表现出明显的转型期时代特征,总体上朝着合法、有序、注重实效的方向发展。但是,根据我们对南京5所高校大学生政治参与的调查及其他学者的相关调查,目前大学生的政治参与状态也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为了消除这些问题,提高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及参与能力,为大学生政治参与提供良好的机制环境,文章分析了这些问题形成的主要的客观外部环境并提出了完善大学生政治参与养成机制的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政治参与;养成机制
[DOI]10.13939/j.cnki.zgsc.2016.12.062
在 政治的条件下,政治参与是政治体系的基础,是政治 化的必要前提和重要标志之一。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的大学生也是政治 化的重要主体之一。蔡元培曾说:“欲知明日之社会,先看今日的校园。”当代大学生很好地继承了中国知识分子历来都有的心系社会和忧国忧民的优良传统。他们关注时事变迁,关心民族发展,迫切希望了解社会政治并积极参与到其中。随着国家的发展,尤其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参与政治的机会日渐增多,参与的渠道不断拓宽,总体上朝着合法、有序、注重实效的方向发展。但是,根据我们对南京五所高校大学生政治参与的调查及其他学者的相关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在政治参与实践中呈现出诸多的不足,为此,本文不仅分析了产生这些不足的主要客观外部环境因素,还积极寻找教育和引导的基本对策,为促进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发展,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促进中国政治有序发展献计献策。
1南京大学生政治参与的不足
政治参与是一定政治历史时期的产物,它与国家的经济、 制度发展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与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政权。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改革浪潮的推动下,我国进入全面转型期,在这一过程中,政治经济运行机制、社会结构及思想文化等领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再加上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元化及文化多样化等世界大环境因素的影响,在被喻为“社会晴雨表”的大学生身上也必然会折射出时代的光彩。大学生的政治参与也表现出了明显的转型期时代特征,总体上是朝着合法、有序、注重实效的方向发展的。同时,根据我们对南京5所高校1126名大学生政治参与的调查,应该说南京大学生目前的政治参与状态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大学生的政治参与知识浅显,高校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和针对性需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虽比较强,但具体涉及自己身边的事情时就很犹豫,大学生入党动机存在着功利性,大学生在县级投票选举中普遍存在着消极和被动的参与,政治参与效能感低下,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着公心与私心的双重性等问题。
如何消除这些问题,提高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及参与能力,为大学生政治参与提供良好的机制环境,首先得分析一下这些问题形成的诱因。
2当前大学生政治参与不足之处形成的主要客观外部环境成因透析
当下大学生政治参与问题的出现,有其产生的深刻原因,它是主客观多种复杂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由于篇幅的限制,本文主要从以下两个客观外部环境成因方面来进行分析。
2.1利益分配方式和就业方式的转变影响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动机和行为
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确立,使得个体利益日渐明晰化,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权力和利益。这在政治生活中就表现为政治参与行为的增多,个人本位主义和务实化倾向加强。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平等意识和 法制意识有所增强,但是务实化倾向也使他们更关注现实,讲求实效,行为方式更理性化,减少了过激行为的产生。这具体表现在:一方面,利益分配方式的转变对大学生参与动机的影响。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原来的集体主义价值取向逐渐被个人主义所取代,表现在政治参与上就是只参与对个人利益有好处的行为,参加集体活动也仅仅是为了评奖评优、拿奖学金,价值观个体化、多元化、实用化的发展趋势直接制约着其政治参与意识和行为;另一方面,就业方式的转变深刻地影响大学生政治参与行为的投入。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求职大军越来越庞大,就业也越来越困难,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们很容易偏向于单纯的自身发展,而不愿意甚至是没有精力去思考国家政治问题。即使在政治动员下勉强参与,也不可能是高质量的。大学生更倾向于将时间和精力用于考研、考证、学外语、计算机等实用的东西,而不愿过多地参加政治活动。
2.2从外在的政策环境来看,大学生政治参与遭遇到“制度赤字”的碰撞
尚不健全的 体制,还不具备广泛接纳民众参与政治的能力,无法为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广大公民的政治参与提供足够多的合法渠道。现代政治参与文化,比如公 体意识养成教育、政治参与知识教育与技能培训依然较薄弱,政治参与行为的制度化和参与手段的现代化程度较低,对政治参与的宣传报道和价值定位认识较模糊,这便造成了大学生政治参与信息不灵、渠道不畅、兴奋点不多、形式手段落后、参与层次与水平较低等。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制度保障问题主要表现在:①政治参与的制度体系不完备。公民的政治参与要靠健全的制度去实现。在维护公民政治参与方面,我国已建立起了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 领导下的 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基层群众的 自治制度等,可以说我们在制度建设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尤其在改革开放以后,国家进一步发展了基层 自治制度和信访举报监督制度,不断扩大普选的范围,并把直接选举由乡镇扩大到县(区)、自治县,初步实现了职工代表大会、工会和村民自治、居民自治等直接的 形式。探索出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新渠道,比如社会协商对话制度、专家咨询制度、民意测验等制度。然而,在这些制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有诸多偏颇;有些制度还不够完善,常常影响和阻碍公民有效的进入国家的政治生活,遏制了他们参与国家管理和人民当家做主的积极性。在具体的政治参与过程当中,还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公民政治参与的行为得不到有效的法律保证;②政治参与渠道不够通畅。严格意义上的制度化的公民参政渠道的建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实践历史并不久远,行之有效的公民政治参与渠道也并不多,参政渠道的理论性与实用性相互脱离,公民切实可行的参政渠道较狭窄。即使是有限的政治参与渠道,其透明度也不高。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由于权力较多集中在少数人的局面并未彻底解决,再加上残留的封建等级观念以及特权思想,使部分领导脱离实际和人民群众,群众很难对政治过程有清晰的认识和有效的参与,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公民政治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人大权威与宪政规定有着较大差距,政治协商制度存在“行政化”的倾向,群众及人民团体缺乏自主性,独立参政的能力不足等,都易于导致政治参与渠道的受阻。在我国的政治体制下,由于人大代表的选举具有很强的政权支持性,因而此种选举对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动员作用,而更具风险和成本的参与形式,则需要更多的公 动性和积极性,参与的比例也会大大降低。此外,选举制度的缺陷使得选举的结果往往变成毫无悬念的仪式,这也是造成大学生政治参与效能感低下的原因之一。
高校发表
政治学术毕业论文(paper)文献综述政治学位毕业论文(paper)开题报告政治学士论文(paper)摘要政治学士论文(paper)题目政治学士论文(paper)参考文献政治学士论文(paper)提纲
3完善大学生政治参与养成机制的策略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 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十八届三中全会同时也明确要“加强社会主义 政治制度建设”“从各个层次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大学生作为我国政治、经济及社会发展的重要后备力量,是我国政治参与的重要主体之一,其本身的政治参与建设也是社会主义 政治制度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合本次我们对南京五所高校大学生政治参与的调查的结果及关于大学生政治参与的不足和成因的相关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完善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养成机制。
(1)进一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拓宽大学生政治参与渠道政治体制的改革,是 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大学生政治参与的重要保障
“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是守法程序和行为的道德 规范,它旨在约束追求主体福利或效用最大化利益的个人行为”,没有强有力的政治 制度保障,社会便缺乏确定和实现自己公共利益的手段。当前高校里大学生实质性参与政治活动的渠道比较窄,有些甚至流于形式。因此,要想让大学生实现最广泛的政治参与,就必须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制定有效的参与规则和配套制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进一步修订完善选举办法,改革选举制度和程序,深化政治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拓宽大学生公民参与的制度化渠道。目前我国的基层人大代表选举虽然是差额选举,但代表候选人基本上是由组织推荐的,且候选人之间的能力、身份特征相差悬殊,使得选举缺乏竞争性。这是导致选民政治冷漠的重要原因。差额选举犹如选择题,如果过易选择,不仅不能锻炼选民的分析、鉴别能力,而且结果毫无悬念的选举会导致选民对选举的厌烦。在能力、品质等资质势均力敌的候选人之间引入竞争,不仅有助于刺激代表候选人对选民的责任,而且能刺激选民的兴趣。竞争性选举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游戏,结果模糊的投票不仅能够刺激选民的兴奋情绪,促使其关注选举,而且需要选民审慎思考,讨论每个候选人的优、缺点,这也是对选民思维能力和智力的训练,是一种很好的公民教育形式;②扩大大学生参与校内外各类政治活动的比例,完善大学生信访、申诉、举报等政治渠道,加大对大学生参政议政的宣传报道等,通过多种方式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制度性参与政治的途径。如近几年,全国代表大会以及许多省市都会邀请、吸收部分大学生参与政府决策的咨询、旁听及反馈等。2007 年,徐本禹作为大学生代表亮相十七大,2009年的两会还专门邀请大学生代表参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讨论等。这些形式和渠道为大学生提供了表达政治热情和主张的机会和空间,让他们真正参与了政治、参与了建设;③提高大学生参与社区治理的力度和广度,拓宽大学生基层参政途径。公民参与社区发展建设是公民参与的基本途径之一,比如城市居民参与城市社区的建设与管理、农村村民参与村庄治理等。相比政府与市场,社区建设和服务能更快、更好和更有效的提供公共服务,同时也是公民参与社会事务管理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当今的社区组织都是自治的,而自治本来就是一种参政,公民直接参与社区建设和服务是社会的进步,同时也是社会现代化的直接政治成果。参政是政治现代化的主要指标之一,政治现代化涉及社会中更多群体的参政,而人民的大规模的参政是现代国家与传统国家的最主要区别。大学生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他们直接参与社会管理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因此,提高大学生参与社区建设和服务的力度和广度,既是拓宽大学生基层参政途径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体现;④重视青年人政治参与的特点,创设政治参与新渠道,例如通过网络和手机的参与渠道,政府应当紧跟时代科技潮流,鼓励网络政治参与,发展完善电子政务、电子投票、网络论坛等参政议政形式。
(2)加快高校管理 化进程,扩大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深度与范围
高校管理 化是推进大学生政治参与的重要途径之一。欧美发达国家大学生在这方面的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的。英国、法国、美国、德国等国家的大学内部的各级行政管理机构小,大学生代表占有相当的比重。在美国一些大学的董事会中,学生自治会主席和州长一样是董事,在涉及学生事务、学术事务、学校基建和土地管理的各种委员会中,都拥有表决权;这些大学还十分注重发挥学生组织的作用,如在美国,由各层次学生代表组成的“学生政府”向学校反映学生的要求,就一些具体问题的解决与学校沟通、交涉。相比之下,我国的高校管理 化还处于初级阶段,高校在学校的制度制定、发展规划、各项事务管理执行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向大学生开放,在学生组织的独立性、重要性方面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应该扩大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深度和范围,在各类校务委员会中应有学生代表的参加,他们有权就相关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高校应鼓励推进学生组织和社团的自治性。大学生参与高校 管理的范围,应包括重要人事和财务决策、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任免、教学科研工作安排和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管理等各个方面。
有关论文(paper)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高校论文(paper)范文 | 大学生适用: | 3000字函授论文(paper)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25 | 写作解决问题: | 怎么写 |
毕业论文(paper)开题报告: | 论文(paper)模板、论文(paper)摘要 | 职称论文(paper)适用: | 杂志投稿、职称评初级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高校病毒科目 | 论文(paper)题目推荐度: | 免费(Free)高校选题 |
(3)加快思政课的改革步伐,培育参与型公民文化
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为核心体系的主流政治思想为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是中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和主要形式。要促进大学生的公民素质、能力和参与状况,需要在两个方面做出努力:一方面,加强对大学生的公民教育,提高其公民意识和政治资源的存量。在教育内容上,应加强对大学生社会公德、权利意识和法律知识的教育。通过开设政治学、法学、 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课程,传授政治参与知识和技能,加强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共精神培养。加强大学生公民知识和公民意识教育,对于社会政治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在教育方式上,必须加强大学生的参与和介入。在长期的灌输式教育方式下,大学生成了被动的接受者,教师成了高高在上的权威,这种教育方式会强化学生的依附、被动心理,造就臣属性人格。因此,通过互动式、讨论式与社会实践结合的形式,有助于培育参与型公民文化。
(4)要以党团组织为核心平台,辅以学生自治性社团等其他社团,通过高校各类社团的组织与指导作用,引导大学生积极、健康、理性、务实地进行政治参与,逐步提高其政治参与水平
实践证明,处于各种社会联系的公民,必然会受到多种来源的社会群体压力,从而影响公民参与的状况。如果某一群体“面对着要求它投票的社会压力”,就会显示较高的投票率。一般来说,介入多种组织和社会团体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交叉压力。组织成员身份就是一种稳定的、有力的政治参与变量,这是因为组织成员身份提供了一种场景,在这种场景中可能会促进知识、技能及政治机会的获得。社会网络是政治信息、讨论和对成年人进行动员的重要来源。在我国高校,党团员身份和校园社团成员有更多的开会、沟通联系和合作活动的机会,有助于公民参与的积极性。
在我们对南京五所高校的1126名大学生的政治参与调查中,要求入党并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学生占调查样本的35.5%,很愿意以及比较愿意参加校园社团的学生两者加在一起高达70.2%,这表明大学生积极要求加入党组织以及参加学生社团已成为非常普遍的现象。高校的党团组织和社会团体在大学生政治参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大学生政治参与创造和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平台。具体到实际工作中,就要求高校以党团组织为主要平台,辅之以学生自治性社团,立足于高校大学生的政治参与,以高校管理 化为主阵地,同时积极开辟周边社区自治管理、各类群众性集体活动、政府举办或组织的大型公益活动等大学生政治参与实践阵地,组织和指导大学生积极、健康、有序、高效地开展政治参与实践,并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大学生对政治参与效能感的认知,锻炼其实际参与政治活动的各项能力,提高其政治参与水平和信心。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在这一过程中,高校要通过各类社团平台,提供信息服务、知识补充、技能培养、能力锻炼活动组织、经费资助、后勤保障等全方位的服务与支持。
参考文献:
[1]高校大学生政治参形式特征
[2]高校大学生政治参形式特征
[3]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大学生政治教育路径
教师评价
如何写高校论文(paper)?本论文(paper)为您写高校发表毕业论文(paper)范文和职称论文(paper)提供相关论文(paper)参考文献,可免费(Free)下载,适合政治和大学生和公民论文(paper)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高校病毒本科毕业论文(paper)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