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学网为广大网友收集整理了,河南省清代1809,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转载请注明来源:毕业论文 需要其他论文可去论文范文查找。免费毕业论文下载河南省清代1809-1819、1836-1881年两时段县级赋税GIS 摘要:空间综合研究方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越来越受到重视,GIS也正在成为一种新的历史学研究工具。本文尝试将GIS应用于财政史研究,并对建立河南清代县级赋税GIS的可行性进行了讨论。针对《河南简明赋役全书》的内容、结构和特点,初步设计了数据库结构,制定了数据整理入库技术路线。清代河南省县级赋税数据库的初步建立表明:将GIS应用于财政史研究是基本可行的,也将为税赋时空展现、分析与应用奠定了数据基础。
关键词:清代 赋役 赋役全书 GIS
Abstract: Spatially integrated research methodology has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researchers in social sciences,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GIS) is increasingly becoming a new tool for historical research. This paper attempts to introduce GIS to the finance history research and discusses the feasibility to establish the Qing Dynasty county taxes GIS of Henan Province.
According to the content, struc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ook “simple tax of Henan Province” , the database structure has been designed and the way of the collation of the data to the database has been made. The preliminary establishment of the database shows that it is feasible to use GIS in the taxes history research, and it will also lay a data foundation for the taxes space-time exhibition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1. 引言
信息化的发展正在影响和改变着许多学科的研究方法,也在向历史学渗透。我国古籍资料丰富,研究价值极高[ 1 ]。历史学传统上采取的手工卡片抄写的工作方式,不利于成果数据的深层次共享、分析和应用。因此,信息技术被引入到历史学领域,成为一种新的研究手段,历史文献数据库的开发和利用已经成为历史学界的基础工作。
时间和空间是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两个基本尺度,二者不可分割。历史学注重时间概念,但也有部分历史学家也同时注重空间概念。在历史学研究中,加入空间要素,能够帮助相关问题的解决,开拓研究思路,甚至是一条解决问题的捷径[ 2 ]。GIS是管理空间数据的强大工具,能将历史数据与拥有统一坐标参照基础的空间数据整合[ 3 ]。这种整合使得GIS不仅能够帮助收集、整理、管理、展现和共享大量历史文献数据,而且通过地图可视化和空间分析为历史学研究提供方法与技术工具,可以在一定程度解决上述困扰历史学家的时空分析问题。
十多年来,已有不少学者将GIS引入历史学,依据历史文献资料和其空间位置,重现社会历史状况,探讨相关方法、技术。但时空分析的复杂性阻碍了成为这类研究的开展。本文尝试将GIS引入河南省清代赋税研究,并探讨了系统的可行性、初步设计及工作路线,为下一步研究工作奠定了初步基础。我们期望河南省清代赋税GIS的建立能够为历史学研究提供新的方法,也为大量古籍资料的深层次利用开拓思路。
2. 文献回顾
历史GIS研究已成为热点,较成功的国家级的系统有The Great British Historical GIS(gbhgis), the U.S National Historical GIS, the Chinese Historical GIS(chgis)和the Historical GIS of Belgian Historical Structure。英国的历史文献整理研究进行的较为深入,The Art and Humanities Data Service(ADHS)其中一个国家级的提供发现、创建、保护艺术人文电子资源辅助服务的一个项目,其网站提供了丰富的教程、案例和数据,并有专人辅导。ESRI出版的Past Time, Past Place: GIS for History一书中有大量关于GIS在历史学研究中的应用[ 18 ]。除chgis研究内容较为多元化外,其余的很多系统都是一些包含长时期19-20世纪统计资料和与这些统计数据向对应的空间单元的数据库。学者们也建立了一些反映微观小区域的历史GIS,如Karl E Ryavec应用GIS对西藏历史上土地利用情况的研究[ 19 ] ,Andrew A. Beveridge依据1900-2000年的人口统计数据和统计区域边界图对纽约城的研究。台湾中研院也早就着手进行历史文献整理与数字化工作,制作了中华文明时空之基础框架和台湾历史文化地图。香港中文大学最近也将GIS应用于晚明松江地区棉花产业的研究[ 20 ]。国内学者也认识到现有研究方法的局限性[ 21 ][ 22 ],尝试将GIS应用于古气候、历史人口等方面的研究[ 23 ][ 24 ]。另外,复旦大学与哈佛燕京学社合作,进行了chgis项目。
从文献分析,国内外均注重建立历史数据库,引入GIS工具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但在研究基础、研究时段、研究过程等方面存在差异:精密的测绘与地图制图技术在欧美国家普及较早,留下了不少高质量的地图,而我国的历史地图相对较少,但历史文献资料非常丰富;国外历史城市GIS研究时间段,大部分都集中最近的几十或上百年内,而国内研究的年代则较为久远。
中国台湾、大陆和香港古籍信息化工作都已相继进行,建立了不少古籍数据库[ 1 ][ 4 ][ 5 ] ,并对其中遇到的诸多技术难题如古籍生僻字编码、字形选择、古籍的保真与整理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6 ]。同时,学者们在使用过程中也遇到了诸多问题[ 16 ][ 17 ],如缺乏分析功能、古籍数据库应用程度差、重复建设问题,呼吁国家参与、承担古籍信息化的工作中,并制定相关计划和标准。一些相关会议召开,如2001年在上海复旦大学召开的历史GIS国际会议,2003年在杭州召开了21世纪中国历史地理学暨两浙历史时期人地关系研讨会,2005年两岸三院信息技术应用与交流研讨会(参看http://sym2005.cass.cn),2005年5月在上海复旦举办了电子文化地图(ECAI)年会,11月举办了电子文化地图与太平洋邻里年会(PNC),等等。
3. 清代河南省县级赋税GIS
3.1. 建立河南赋税GIS的设想
清代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历史文献资料最为丰富;清朝也是传统社会的终结,新时代的起始,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变化,有关清代财政赋税研究成果丰硕[ 25 ]。其中,梁方仲的《中国历代户口、田赋、田地统计》,第一次将计量方法引入了中国社会经济研究中,成为一部户口、田赋、田地集大成的统计资料,书中清代的研究资料有最为翔实;汤向龙的《中国近代海关税收和分配统计》,整理了大量财政经济档案,并首次采用统计方法对这些档案进行分析研究。这些新方法的引入,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清代赋税研究手段。但是,由于清代资料数量浩瀚繁杂,而这些新的研究方法实现手段多为罗列大量纸质表格,这对于大量统计计算是相当不便的。对于使用者来说,需要做出艰苦的工作,才能从这表格数据中挖掘出有用的信息和知识。如果使用图示或地图,对于问题的理解与解决具有特殊作用,因此俗语有‘百闻不如一见’的说法,但是生成图示的复杂过程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历史学研究注重时间概念,但部分历史学家也同时注重地理空间这一主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历史学家也是半个地理学家[ 18 ]。多数历史资料具有明显的位置、区域、分布等空间特征[ 26 ],将这些资料展现在基于地图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中,能够帮助历史学者理解、解释历史问题。对于经济档案等统计资料,在一般的历史学研究中,有关地理要素方面的纪录都会被忽略或过分综合。没有空间数据的支持,研究者很难对于数据本身或其他相同地点不同时间的数据进行空间查询,无法解释空间对于经济现象造成的影响。GIS是一种强大的管理地球表面数据的工具,提供数据的采集、管理、制图和分析功能。GIS方便的‘数据地图’生成能力,使研究者以可视化的方式进行数据探索,既适合于定量分析,又能做定性研究。因而,GIS被认为是科技整合的方法,所创造的是视觉化的学术世界[ 27 ]。
本文尝试将GIS引入河南清代县级赋役研究中,整理、录入、管理清代赋役档案中的数据,以地图的方式展示河南清代赋役状况,并进行分析,揭示河南清代赋役时空变化情况与空间要素对其影响作用,为河南省清代赋役研究提供新手段和方法。
3.2. 技术可行性分析
无论现代还是古代,地理环境都是由气候、地貌等自然要素和行政区、人口等人文要素组成。因此,GIS在管理现代地球表面数据,促进科学研究发展的同时,也能够应用到历史研究包括赋役研究中[ 28 ]。但是,GIS是针对于现代地理学领域发展的应用,因此对于其在历史学的应用要注意其差异造成的影响。对本研究中赋役档案主要是赋役全书来说,将其中文字性的描述记录转变成具有一定格式的数据库形式,就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另外,书中涉及到的赋役情况,涉及到许多清代历史背景知识,这些知识的具备是整个系统设计实现的基础。
对本研究非常有利的一面是,已经有较多的对古籍信息化的研究,将GIS引入到对历史文献档案的管理、分析中,这些为本文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案例和方法。对于档案中不规则的文字描述,可以通过确定适当的工作路线和数据库结构加以解决。同时,历史学家对于清代赋役和赋役档案本身有了不少研究成果[ 29 ],提供了历史方面的背景知识。最后,河南大学图书馆藏有清代嘉庆十四年-二十四年、道光十六年-光绪七年等三个时段《河南简明赋役全书》;chgis项目已经提供清代河南省县级边界和乡镇点位数据,这些提供了研究的数据基础。
4. 工作思路与数据库设计
4.1. 清代赋役全书简介
赋役全书出现于明代中后期,是国家征收税赋税的重要典籍[ 31 ]。清朝建立初期,财政濒于崩溃,为了稳定国家税收来源,清政府继承了明代的方式,这其中也包括赋役全书的编撰。清代建立了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统治者非常注意对于府县一级地方政府的经济控制。《赋役全书》作为中央统一颁行的官方赋役文书之一,记载了全国各地的田土、人丁、赋税定额以及赋额的起运存留情况。《赋役全书》作为国家征收税赋的重要依据,成为一种法律文书,起着规范和制约社会经济关系的作用,影响着基层的赋税运作方式。因此,赋役全书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清代赋役制度和清代社会经济情况有着重要作用。
清朝历代都修纂《赋役全书》,雍正十二年正式规定每十年进行一次《赋役全书》的修订,但是也有例外,如本文涉及的道光十六年-光绪七年《河南简明赋役全书》,间隔45年。每至编纂之年,中央政府拨专款给各省布政司,组织藩司官员进行刊核。各省布政司在上届《赋役全书》的基础上,根据地方上报的《赋役全书》等进行考订增删,依据奏效册的款式开列,最后交中央审核。审核通过后,再分发到各州县。这样,赋役全书的编纂经历了一个自上而下命令,自下而上修订,最后自上而下审核、颁布的这样一个程序。
清代赋役全书分为一般和简明两种,并与当时的行政区相适应,分为三个级别:省、州、县。各省版式不完全一致,州县之间也有一定差异,但主要款项基本相同:包括人丁、田地、额征款、存留起运。《河南简明赋役全书》除上述款项外,还有人丁、田地、官吏等历年增减情况,驿站款,政府各项支出,杂税等详细记录,每条记录都有原额、实征、闰月银、闰月银实征等项。全书按照原额、变动、实在的顺序进行叙述。
4.2. 工作思路设计
基于以上材料的特点,根据研究的目的,设计了以下建立赋役数据库工作思路。首先,理解赋役全书的内容与结构,建立初步的数据库结构,制作抄录卡片;然后,组织人员进行抄录;最后是抄录结果的校验、标准化和录入工作(图1)。
由于本项目最初目的是支持历史学中河南清代赋役研究,因此开始设计数据库内容时,只考虑对每个县整理近100个大的统计数据内容。后来,考虑到《河南简明赋役全书》(以下文中简称《全书》)的重要性和以后研究的需要,决定整理入库所有赋役全书内容。但这也增加了系统设计实施的难度。河南省清代大概有90多个县,每个县的赋役全书内容繁杂,仅数据量一项就有一二十万项。另外,古籍抄录也是一项非常耗费时间的工作。因此,在既保证数据质量又不影响研究进行的前提下,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是的唯一方法。本文将项目划分为若干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整理入库《全书》中保存最为完整详细的四个州府:彰德府、河南府、怀庆府、南阳府,其他的在后续阶段进行整理入库。
项目中使用抄录卡片作为《全书》抄录的模板(如图3),其好处为[ 32 ]:(1)使抄录的数据准确的符合数据库结构;(2)校验者能够更加容易的比较原始资料与抄录内容,这些对比是计算机很难做到的;(3)在数据填入计算机前,能够有一个思考与决策的时间,历史学家能够在这一段时间思考他们反映在模板上的判断,同时也是一个内容过滤器,用助于内容的整理;(4)从模板录入比从原文录入容易;(5)利于在多人参与的抄录时建立统一标准(6)可以形成古籍、模板、数据库三个层次检查校对。为了更好的适应《全书》的结构、方便抄录,我们分别对每个府制作了具有一定差异的卡片,效果很好。
赋役数据质量直接关系到最终分析的结果,所以要采取数据校验。数据校验分别在抄录和数据入库两个阶段进行。抄录阶段的校验工作主要通过抄录卡片内容与原文的重复校对,数据入库阶段的校验则通过累加总和对比进行。
每个县《全书》中的项目名称都存在差异,对于这些名称不同但意义相同的项目,在入库前必须进行名称的统一[ 33 ]。如书中对“实征”的说法有除荒实征、除塌实征、除豁实征等,在不影响研究的前提下,数据库中一律使用实征替代。这样有利于数据库结构的建立和数据之间分析比较。
4.3. 数据库设计与初步实现
虽然清代中央和省级政府对于《全书》内容作了相应规定,但各州县《全书》的内容与细微结构有着较大的差别。同时,《全书》本身是一种文书性的档案,很多内容不具备一定严格的结构,这些都给建库造成很大困难。
经过对于《全书》的梳理和阅读相关研究文献,本文初步定义了若干表,来表达记录《全书》的内容。数据库结构为:人丁表、人丁变动表、田赋表、田赋变动表来记录人丁田赋收入情况;折色起运表、本色起运表、存留表、驿站款表、官仆俸银与驿站款裁减表来记录起运存留情况;应支款表、祭祀花销表、祭祀细则表来记录支出情况;杂税表来记录杂税情况。由于州府一级的《全书》是按照县级《全书》进行编纂的,所以在数据库中不再单独记录州府级的赋役情况。
目前,我们正在进行《全书》抄录工作,已经完成了彰德府嘉庆年间、道光至光绪年间、怀庆府嘉庆年间全部《全书》的抄录工作,南阳府的部分抄录工作也已完成(如图2、图3)。另外,我们从chgis网站下载了1911、1820年清代空间数据。这两个时段数据都包含省、州府边界与所在地,县城位置等空间数据,1911年数据具有县边界图层,这些为我们研究的空间数据基础。1820年数据中还包含当时的河流水系、海岸线、以及乡镇位置点等空间数据。
5. 结论与展望
本文尝试将GIS应用于财政史研究,并对建立河南清代县级赋税GIS的可行性进行了讨论。针对《河南简明赋役全书》的内容、结构和特点,制定了整理入库技术路线,并初步设计了数据库结构。尝试建立河南清代县级赋税GIS、数据库的设计与初步实现,证明了将GIS应用于财政史研究是基本可行的,也为系统的真正实现、清代河南赋税情况的时空展现与分析奠定了基础。当然,本文有关空间数据方面本文讨论较少,赋税数据库结构也还要进一步细化,以真正满足系统设计需要。河南清代两时段赋税GIS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盼望同各位与会者讨论、学习,请不吝赐教!
参考文献
余述淳. 古籍资源数字化建设的一些探讨[J]. 大学图书馆情报学刊,2003,21(6):69-71.
CSISS. Spatial Social Science for Research, Teaching, Application, and Policy [EB]. http://www.csiss.org/aboutus/reports.htm, 2005.5.
Gregory I N, Ell P. Analysis Spatiotemporal Change by Use of National Historical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 [J]. History Methods, 2005, 38:(4), 149-167.
吴家驹. 中文古籍信息化的进展与主要评述[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4,(3):178-183.
段永泽. 古籍数字化的回顾与展望[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4,(2):37-39.
李国新. 中国古籍资源数字化的进展与任务[J]. 大学图书馆学报,2002,(1):21-26.
王宁. 计算机古籍字库的建立与汉字的理论研究[J]. 语言文字应用,1994,(1):54-59.
刘志基. 谈古文字信息化处理中“字”的处理问题[J].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2,(3):23-27.
李璐. 古籍全文数据库建设的技术与实践[J]. 图书馆学研究,2004,(11):22-25.
范瑞娥. 古籍书目数据库建设中的用字问题[J]. 河北科技图苑,2002,15:(6):74-75.
李运富. 谈古籍电子版的保真原则和整理原则[J].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0,(1):1-7.
由明智. 古籍数字化需要树立整理的观念[J]. 中国出版,2005,(10):45-46.
于亭. 计算机与古籍整理研究手段现代化[J]. 古汉语研究,2000,(3):66-70.
张尚英. 古籍电子化问题探析[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30(2):244-248.
陈秉仁. 古籍善本数字化的尝试[J].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1998,(1):22-25.
汤乐福. 古籍文献数据库存在的问题与突破的方向[EB].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http://www.studa.net/yingyong/060405/11134430.html.
王会丽. 馆藏古籍书目数据库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5,(6):21-23.
Knowles A K (ed.). Past Time, Past Place: GIS for History[C]. Redland: ESRI Press, 2002.
Ryavec E K. Land use/cover change in central Tibet, c. 1830-1990: devising a GIS methodology to study a historical Tibetan land decree [J]. The Geographical Journal, 2001, 167(4):342-357.
苏基朗,林珲等.晚明松江地区历史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EB]. http://www.jlgis.cuhk.edu.hk/songjiang, 2005.5.
王均. 历史地理信息化若干问题的讨论[J]. 地理科学进展,2001,(6):131-135.
葛剑雄,华林甫. 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地理研究[J]. 历史研究,2002,(3):145-165
王均. 两汉时期人口数据库建设与GIS应用探索[J]. 测绘科学,2001,(3):44-45.
王均. 历史地理数据的GIS应用处理[J]. 地球信息科学,2003,(1):58-61.
陈峰. 20世纪的清代财政史研究[J]. 史学月刊,2004,(1):113-122.
Gregory I N, Kemp K, Mostern R.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and history research: Current progress and future directions [J]. Humanities and Computing, 2003, (13): 7-22.
石计生.地理资讯系统在社会学能走多远[EB]. http://gis.cstone.idv.tw/index.php.
王均. 陕西省资源环境本底数据库建设与GIS在历史地理研究中的应用设想[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2,(3):133-137.
何平. 清代赋役制度研究[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曾小萍(Madeleine Zelin). 州县官的银两∶18世纪清朝中国的合理化财政改革(中译本)[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王锐红. 清代赋役全书探微[D]. 上海:复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2004.
Townsend S, Chappell C, Struijvé O. Digitising History: a guide to creating electronic resources from historical documents [EB]. http://www.ahds.ac.uk/creating/guides/index.htm.
Dunning A. Plotting a Course in Database Creation: The Gloucester Port Books Database [EB]. http://www.ahds.ac.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