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免费论文 原创论文 论文搜索 原创论文 网学软件 学术大家 资料中心 会员中心 问题解答 原创论文 大学论文导航 设计下载 最新论文 下载排行 原创论文
返回网学首页
网学联系
最新论文 推荐专题 热门论文 素材专题
当前位置: 网学 > 论文模板 > 毕业论文写作 > 正文

人口流动模型下毕业生就业论述

来源:http://myeducs.cn 联系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作者: 用户投稿 来源: 网络 发布时间: 14/10/12

网学网毕业论文写作编辑为广大网友搜集整理了:人口流动模型下毕业生就业论述绩等信息,祝愿广大网友取得需要的信息,参考学习。

1现阶段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地域选择和迁移分析

对于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不能脱离我国的基本国情,尤其是我国社会经济的二元特征———城乡二元结构、东西部地区二元结构等。大学生就业地域的选择是一个城市向另一个城市的迁移,与托达罗模型的本质是相同的,都可以看成劳动力在两个地区间的流动。鉴于此,可以借用分析二元经济背景下农村人口流动状况的托达罗模型来分析我国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对于我国高校毕业生来说,考虑到我国二元经济的现实情况,大学生在就业时实际上存在着前往一线城市(或东部地区、发达地区)及二、三线城市(或西部地区、欠发达地区)就业两种选择。下面我们根据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分析毕业生就业的地域选择。

1.1工资、户籍、社会保障等预期收益工资收入是毕业生就业择业时考虑的重要因素,一线城市或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得工资收入存在差距,东部发达地区收入水平较高,因此对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而西部欠发达地区无法提供与东部发达地区同样的劳动力价格,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对毕业生的吸引力较弱。这种工资收入水平的差距直接影响着毕业生就业地域选择的决策。据教育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数据库统计显示,在2004~2010年间,京津沪地区和东部地区(不包括京津沪)始终是净流入地区,而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始终是净流出地区。较中西部地区而言,东部地区是毕业生就业流向的首选,“孔雀东南飞”是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向的真实写照。除工资收入外,我国劳动力市场在地区间由于户籍、社会保障等因素也存在着严重的分割,地区间流动存在很大的障碍。由于我国的户籍制度使人口缺乏流动性,从一线城市流向小城市相对容易,相反若毕业生前往二、三线城市或欠发达地区就业,短时间内迁回发达地区的可能性就很小。因此对于毕业生来说,往往第一份工作就会决定终身的发展轨迹,预期到这种流动的壁垒后,毕业生就不会轻易做出前往欠发达地区就业的选择。就与户籍制度相关联的社会保障制度而言,各地区社会保障的范围和程度、地方财力、管理规范化等都具有一定差异,社会保障水平整体上存在着东部高于中部和西部、城市高于农村的现象,再加上教育等限制人口流动的体制障碍,都成为影响毕业生就业地域选择的重要因素。工资、户籍、社会保障等收益的差距导致了学生对一线城市、发达地区就业的过度偏好,这种偏好促使大量的学生就业定位偏高,为获得一线城市数量相对有限的工作机会而展开激烈的竞争,另一方面欠发达地区的工作岗位却乏人问津,造成了“无业可就”与“有业不就”现象的共存。

1.2就业机会对预期收益的影响影响预期收入差异的因素除各种实际收入的差异外,还包括就业概率和就业机会的差异。不同地区劳动力市场的就业机会存在差异,经济发达地区对人才的需求较大、吸纳劳动力和创造就业机会的能力较强,因此毕业生获得就业机会的可能性也就更大。根据托达罗模型,预期的收益取决于找到工作的概率与实际收益,因此除去收益差距外,考虑到发达地区较多的工作机会,毕业生也会倾向做出前往发达地区工作的决策。根据托达罗模型的理论,在城乡预期工资差异很大的条件下,劳动力的迁移就会继续下去,但人口迁移率一定会超过城市工作机会的增长率,也就是说发达地区的人才流入率会超过其自身的经济发展需求和工作机会增长率。同时,发达地区长期以来作为高水平人才的集中地,其吸纳人才的能力固然很强,但人才之间的竞争也非常激烈。可以说,随着区域人才的相对饱和以及竞争的日趋激烈,发达地区的工作机会必然会减少、工资会降低,从而导致预期收益的降低。此时毕业生也许会倾向于做出前往二、三线城市或欠发达地区就业的决策。

1.3迁移的货币成本、心理成本对预期净收益的影响人口迁移主要是由相对收益和成本的经济考虑所促进的,前面我们讨论过工资、户籍以及社会保障等收益的地区差异,然而任何决策都是成本与收益的综合考量,因此毕业生在进行就业地域选择时除了考虑各地区的收益差异外,也会考虑迁移的成本。迁移所需的交通费、住宅费及其他的额外费用属货币成本,当这种迁移成本小于预期收益时,预期净收益为正值,此时毕业生倾向于进行迁移。然而相对于货币成本,有学者认为心理成本才是迁移成本中更重要的部分。发达地区高昂的生活成本以及激烈的竞争往往给刚毕业的学生造成很大心理压力。此外若离开生源地或就学地前往外地就业,则意味着离开熟悉的环境,离开家人和朋友,需要适应全新的环境,这也为毕业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成本。因此,发达地区一方面意味着高收入和较多的工作机会,但毕业生若考虑到迁移带来的巨大心理成本,则未必会完全倾向于向发达地区迁移。从心理和情感的角度出发,部分二、三线城市或欠发达地区的毕业生可能会选择在生源地或就学地就业。迁移的成本还可以解释毕业生就业流动的“邻里效应”,有研究表明毕业生在就业“北上广”聚集的过程中出现了所谓的“邻里效应”,即在当地就业的非本地生源中大多数来自邻近省份。与其他毕业生相比,邻近省份毕业生迁移的预期成本(包括货币成本和心理成本)较小,在预期收益相似的情况下,预期净收益更大,因此更有迁移的动力。

2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启示

根据前面的分析,托达罗模型从收益差距、就业机会、迁移成本的角度都可以对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动问题进行解释。若高校毕业生就业地区选择更加多样化、更加分散,则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均衡发展以及缓解区域化的就业压力。托达罗模型对于毕业生就业地域选择均衡化有如下启示:1)高校毕业生前往发达地区就业是地区间收益差异所导致的,考虑到这种差异,其向发达地区的迁移符合人的自然理性。因此扩招并不是目前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而二元经济下的收益差距和就业机会差距才是症结所在。要解决就业难问题,实现人力资源配置的区域均衡化,真正的关键在于缓和我国城乡分割、东西部分割的现状,切实缩小二元差距。要提高其他地区对毕业生的吸引力,首先需要发展地区经济和各项事业,从而带动收入水平的提高、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只有预期收益的地区间差异逐渐缩小,才能实现毕业生就业地区选择的分散化、均衡化。2)户籍和社会保障壁垒也是学生就业地域选择的重要制度障碍。户籍流动有助于淡化学生“一步到位、终生不变”的就业观念,有利于毕业生在择业后进行继续流动,因而可以缓解毕业生在求职时一味拥堵在发达地区或一线城市的现状。人力资本的不均衡会进一步扩大地区经济发展差异,而逐步扩大的经济差距带来的则是人力资源配置的更加不均,由此陷入恶性循环。因此,若取消毕业生户籍流动的壁垒,加大档案、户口的流动性,则有利于其做出更加理性的选择。地区间的社会保障差异也是阻碍毕业生就业流动的重要政策壁垒,因此逐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均衡社会保障体系,才能有助于解决毕业生就业的“扎堆”现象。3)由于存在“邻里效应”,各地区在吸引本地生源学生或本地就学学生上本身就具有一定优势。因此二、三线城市或欠发达地区可以在这一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加大宣传、制定优惠政策、提供更完善的就业保障,进一步提高吸引力,从而留住人才。4)在预期收益差异很大的条件下,毕业生迁移率会超过发达地区工作机会的增长率。随着发达地区劳动力的持续涌入、竞争的不断加大,其收入和就业机会都会有所降低,此时会有更多的毕业生选择前往欠发达地区就业。但这只是毕业生的被迫选择,是区域间人才流动极度不均衡造成的结果,而不是缓和现阶段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解决办法。5)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毕业生很容易将市场价值规律运用到求职择业的过程中,将薪酬福利等作为决策的重要标准。因此高校需要将就业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加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国情与形势教育,鼓励和引导毕业生调整择业观,将个人发展与国家的建设结合起来。此外,还应鼓励学生综合考虑就业概率、预期成本和收益,从理性的角度对就业地域做出选择。

作者:罗希 单位: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医学部分院

人口流动模型下毕业生就业论述责任编辑:田老师    

网学推荐

免费论文

原创论文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论文首页 |原创论文 | 论文专题 | 设计下载 | 网学软件 | 程序设计 | 关于网学 | 站内搜索 | 网学留言 | 友情链接 | 资料中心
版权所有 QQ:3710167 邮箱:3710167@qq.com 网学网 [Myeducs.cn] 您电脑的分辨率是 像素
Copyright 2008-2020 myeducs.Cn www.myeduc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09003080号 常年法律顾问:王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