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网学网为您推荐的毕业论文写作-浙江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高校社区实践基地的培育与管理研究———以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古荡湾社区实践基地建设为例,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主要论述了浙江工商大学论文(paper)范文相关参考文献.
[摘要]社区实践基地是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对于促进高校与社区的良性互动,实现高校与社区之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具有重要意义。但高校社区实践基地的建设模式普遍陈旧,实践活动形式单一,加之社区承载量有限,使得国内高校社区实践基地普遍流于形式,本应致力于学生专业能力提高的社区实践基地,却陷入了学生进社区做义工、清理小广告、打扫卫生死角,回去写心得体会的循环模式。文章结合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古荡湾社区实践基地的建设经验,分析当前高校社区实践基地建设中的困境,探索高校社区实践基地建设的新路径。
浙江工商大学好吗[关键词]社区;高校;实践基地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549(2017) 04-0057-03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社会对于复合型高素质人才需求度越来越高,高校更加重视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将实习实践活动引入到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来成为高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而社区作为社会管理的基层单位,是最贴近群众、贴近社会的地方。高校社区实践基地的建立架起了一座社区与高校之间合作的桥梁,对于促进高校与社区的良性互动,实现高校与社区之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帮互助、互利共赢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高校拥有丰富的智力资源、雄厚的师资力量和组织性强的密集人群,正是社区教育、社区精神文明和社区经济建设所必需的重要因素[1]; 另一方面,社区拥有的众多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组织,也正是高校实践教学、成果转化和实习就业所期待的合作对象。高校社区实践基地作为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学校与社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通过产学结合、定岗实践和双向参与的途径和方法,强化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创新精神的培育,对于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增加就业和自主择业机会具有实践意义。本文以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 古荡湾社区实践基地的建设为例,来阐述高校社区实践基地培育及管理中的困境及建设模式。
二高校社区实践基地的困境
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 古荡湾社区实践基地成立于2013 年12 月,是我院遵循“就近就地、提升效率、互惠互利、双向受益”的原则在学校所属地社区建立的第一个院级社区实践基地。社区实践基地的建设旨在实现学生专业理论知识落地、实践成果转化、提高综合素质能力。其次,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结合,有利于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走出象牙塔深入社会,用我所学,尽我所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与创新能力,但是在实践过程中遇到许多难题,关键性问题表现如下。
1 社区实习承载量有限,事务性工作居多
社区作为城市社会基层组织,在我国传统体制作用下,实际上承担着大量政府基层职能,如司法民调、普法、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占道经营清理、违章搭建拆除、精神文明建设、城市防汛、人防防汛、残联事务、妇联事务、共青团事务、征兵、民兵、工会建立、经济组织统计、民政工作、涉军人员管理、低保、低收入、廉租房登记、经适房登记、综合治理、统计、人口普查、居家养老、统战、计划生育流动人口管理,等等,这也为高校在社区建立实习实践基地,开展实践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各项行政事务的处理过程中高校天然的智力资源占有优势。[2]但是在实际工作开展中,社区往往对高校学生专业性认识不足,只安排实习生做事务性的工作如整理档案,文字输入,打印复印文件等,学生在实习实践中疲于应付事务性工作,无暇发挥自己的专业所长,进行的社会调查、研究项目也难以深入开展。其次,社区实习生承载量有限,能够为高校学生提供的见习岗位极少。以古荡湾社区实践基地为例,作为一个开放型的社区,古荡湾社区辖区总面积达到0.67 平方公里,但是其办事处身处小区内部,办公面积狭窄,功能区块划分相对粗糙,每年能够提供给我院的学生实习岗位仅有1~2 名,难以全方位满足我院实践教学的需求。事实上,国内多数高校在社区建设的实践基地都面临这样的困境,这使得我们不得不面临一个尴尬的现实,虽然初衷良好,但是轰轰烈烈的基地挂牌仪式后,社区与高校之间仅仅是两条曾经相交过的线。
2 社区实践活动形式单一,学生成为免费(Free)劳动力
当前国内社区实践基地组织的实践活动形式普遍比较单一,常见的活动形式如组织合作高校学生清理社区内墙面上张贴的小广告、清理绿化带内随意丢弃的垃圾﹑收集社区废品、挨家挨户动员居民捐赠图书或旧衣物、为社区居民提供志愿服务等。这些实践活动在形式上往往表现为简单重复的机械劳动,技术含量较低,虽然满足了社区服务功能的需求,但是并没有充分发挥高校学生的专业所长,而仅仅把他们当做一种免费(Free)劳动力。笔者基于2013~2014 年一年间对古荡湾社区实践基地的观察,于2014 年12 月底通过无结构化访谈的方式在对口专业学生中采集资料信息,结果显示高达93.2%的学生认为社区实践活动无意义,表示不清楚实践活动目标;在关于社区实践基地组织活动的价值认知方面,52%的学生认为可以通过这种实践活动接触基层社会,走近普通民众生活;6.2%的学生认为参与实践活动可以增进班级团结,25%的学生表示活动价值在于为社区提供志愿服务。访谈结果所呈现出来的当前社区实践基地功能的单一及实践价值的不明确,令人担忧。
张秀芝教授在《高校社会实践社区化模式探析》一文中指出: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存在偏差,可以用“集中于专门时段,热衷于三类地区,终结于固定模式”来概括。其中“固定模式”即指社会实践教育一般是由校团委、学生处或各系部发动组织,学生集体参加实践活动,并以座谈总结或书面小结形式结束。这就使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形成了五个“隔断”,社会实践教育活动与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形成“两张皮”,二者互不关联。大学生对社会实践教育往往是“参加时激动、活动中感动、结束后不动”,从而严重地影响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教育效果。[3] 社区实践教学的非系统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缺乏成熟的模型借鉴和完善的理论指导。目前国内社区实践基地的建设普遍存在上述困境,实践活动单一、随意性高、形式化严重,仅限于学生单方面去实习基地实习,学校没有依据学生的知识体系盘点其应该具备的能力及欠缺的能力,为其设置有针对性的社区实践教学活动,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实践教学模式,缺乏成熟的社区实践基地作为参考,我们在社区实践基地建设过程中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二是缺乏机构保障。高校缺乏必要的专门负责社区事务的机构,社区也没建立起相应的落实高校社区服务、参与高校活动的机构,两者的联系缺乏必要的体制保障,高校参与社区的活动或社区参与高校的活动都具有临时性,变动性很大。古荡湾社区实践基地建立后,我院学生根据自己课题或项目的需求前往古荡湾社区调研或访谈,但是因为没有相应的对接机构,一方面学生到社区调研时容易“抓瞎”,找不到相应负责人,另一方面学生三三两两,无组织的到社区调研,影响了社区正常办公,增加了社区工作人员的负担。
高校社区实践基地之所以“形同虚设”,根本原因在于缺乏一套完善的监督评审机制。社区实践基地建设的初衷在于促进高校与社区的良性互动,实现高校与社区之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帮互助、互利共赢。高校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为社区提供智力及人才的支持,能够为社区带来多少价值,而社区又是否真的能够为高校实践教学的改革提供一个优良的平台,推动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这些都缺乏一种价值评估机制。[4]
三高校社区实践基地建设途径的探索
杭州商学院- 古荡湾社区实践基地成立两年多来,不断探索符合我校实践教学改革需求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社区实践模式,在实践教学和社区实践活动组织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和心得。
1 成立社区实践基地管理委员会,推进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落地
鉴于社区实践基地以往松散的管理模式和实践活动组织的随意性,高校应成立社区实践基地管理委员会,承担社区实践教学的管理与研究工作。以往社区实践教学难以有大的突破创新,根本原因在于没有体制的保障。[5]古荡湾社区实践基地在探索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在于一项新的实践教学模式的推出,往往受到固有的学分考核、教务管理等制度方面的束缚,最终只能胎死腹中。因此,为了推进社区实践教学模式的系统变革,应该由教学院长、教务部门负责人、相关专业导师、学工系统人员共同组成社区实践基地管理委员会,形成实践教学模式的联动机制,为实习基地的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社区实践基地管理委员会除了在制度方面为实践教学提供保障,其更主要的职能是进行社区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社区实践活动单一、松散的现状,根源在于没有统一的模式,没有针对社区实践教育的系统研究。因此,由相关专业领域专家、任课教师共同组成研究小组,推进社区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标准化,保障实践教学的质量。
此外,学校可以通过管理委员会与社区实践基地建立更有效的沟通机制。平时可由专人负责通过电话、邮件等方式加强双方的沟通和联系,重要节日捎上学校的祝福和问候;定期组织社区实践基地的座谈会,听取社区实践基地负责人及社区相关人员的意见,让相关专业教师与社区工作人员进行交流,双方就实践基地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讨论和总结;邀请社区相关人员与学校一起修订完善教学计划以及实践教学大纲。[6]
2 建立综合评审机构
建立综合评审机构,加强对社区实践基地的监控和评价。对社区实践基地的评价,不能仅仅在学期末通过表格、书面总结报告进行评价,而应形成一套长期、系统、动态的评审机制,在社区实践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及时跟进,确保社区实践基地建设的完整性、人员配备的合理性,确保实践活动的内容是否恰当,检查和督促社区实践基地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
1 实务导师进课堂
古荡湾社区实践基地的建设过程中,我院在推进实务导师进课堂这一实践教学改革时,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系统与专业并进”的原则,将过去实务导师进课堂蜻蜓点水似的讲座模式转变为一种长期的、系统化实务教学模式。具体可分为社区工作实务讲座和社区工作专题讲座。社区工作实务讲座一般分配四个课时,请古荡湾社区华国烨书记为学生详细讲解社区的机构设置、工作流程和相关工作内容,让学生首先对社区工作有一个具体、全面、清晰的了解,而不仅仅是停留在抽象的理论阶段。社区工作专题讲座主要由社区工作人员就社区服务过程中的一些难点和热点问题进行专题的讨论与讲解,专题包括“如何与老年人沟通”“如何增强说服力”“如何组织社区活动”“如何使宣传达到最佳效果”等,古荡湾社区党委书记都俐华为我院学生举办的关于“社区工作者的素养与心态”专题讲座取得了良好的反响。专题讲座的组织任课教师应与实务导师就课程的内容与框架提前沟通,确保课程内容符合专业需求。
2 学生自主申报实践项目
浙江工商大学是211吗
工商管理党校毕业论文(paper)开题报告电子商务党校毕业论文(paper)模板社会学党校毕业论文(paper)开题报告工商管理党校论文(paper)范文工商管理党校毕业论文(paper)文献综述建筑工程毕业论文(paper)参考文献
组织学生自主申报社区实践项目,采取立项制,项目内容可以包括实践类、调研类、服务类等,标准化项目申报、审批程序,专业教师与社区负责人共同组织项目审核小组,对学生申报的项目可行性、实践价值等进行综合评审,评选出合格的项目,给予全方位的支持。在调研类项目中,我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申报的“社区安全应急机制的现状与发展”“城镇社区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模式探究”等多个项目通过审核,深入古荡湾社区进行实地调研、访谈,实务导师专业指导,项目结束后组织实践经验分享会,让学生团队就调研过程所见所闻、心得感受、项目内容及项目成果进行经验交流与分享,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有所思考。
在实践类项目的申报中,鼓励学生组建团队、自主创新。学生可以自主设计社区实践活动方案,筛选优秀的活动方案,提交古荡湾社区备案。方案通过后由学生自主组织活动的开展,专业教师指导,社区配合,提高学生组织、沟通、策划等综合能力的同时,分担部分社区职能。如学生在社区内开展“维修服务进社区”,在社区内设摊点提供手机、笔电等维修服务;“校园文化进社区”将学校的一些文艺活动、社团活动转移到社区内举办,举办学校与社区的联谊会;组织教老年人使用微信的教学会等多元化的实践项目,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力,鼓励学生主动选择与自己的个性和能力相符的实践方式,为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提供了一个活动平台。[7]
有关论文(paper)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浙江工商大学论文(paper)范文数据库 | 大学生适用: | 8000字专科毕业论文(paper)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68 | 写作解决问题: | 怎么撰写 |
毕业论文(paper)开题报告: | 标准论文(paper)格式、论文(paper)题目 | 职称论文(paper)适用: | 期刊目录、初级职称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浙江工商大学好吗 | 论文(paper)题目推荐度: | 经典浙江工商大学题目 |
3 建设社区教研室
学校应加大社区实践基地的经费投入,建设社区教学研究实验室。针对公共管理类、社会服务类对口专业,社区能够提供的实习岗位有限的情况,我们可以在日常专业课教学中进行改革,引入场景模拟训练和实际案例讨论的实践教学模式。社区教研室定期组织社区与任课教师的研讨交流会,通过交流将社区工作中的典型场景提炼出来,制作成案例,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讨论或角色扮演。如将社区工作者常遇到的一些两难性场景引入课堂:作为一名社区工作人员,你们小区内一名孤寡老人在小区门口摆摊补贴生活,而 执法人员要求驱离老人,你应该怎么办引导学生转变角色思维,锻炼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高校社区实践基地的建设没有统一的模式可以参考,其建设应该秉持高校与社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帮互助、互利共赢”的原则,将实践基地的建设与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紧密结合到一起,为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培育社会实践型人才提供一个平台。
参考范文:
[1]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独立学院思想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
[3]高校如何制订公关和营销计划浙江传媒学院为例
权威点评
如何写浙江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paper)?本论文(paper)是一篇免费(Free)优秀的关于浙江工商大学是211吗论文(paper)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paper)写作参考,是社区和基地和高校开题报告范文,对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paper)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