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导读:在新的一年中,各位网友都进入紧张的学习或是工作阶段。网学的各位小编整理了下载论文导航-90后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工作和学习顺利!
一、90后大学生就业障碍的原因探析
在笔者看来,产生90后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不是某一类单独的因素所造成的,而是家庭、社会、学校、个人等多种因素结合在一起的结果。
(一)舆论与环境的双重挤压1.社会舆论导向的偏差一方面,过热的品牌效应和学历至上的苛刻要求制约着90后大学生的择业。在同等条件下,人们对重点大学的毕业生青睐有加,而对普通大学的毕业生嗤之以鼻。过分注重品牌效应,便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一般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另一方面,虽然现代中国提倡男女平等,但是在90后大学生就业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形式上的平等与实际中的不平等即歧视女毕业生的现象,即使是女毕业生较合适的职业岗位也存在这种情况,这就造成了女毕业生一定的心理压力。2.就业环境的严峻挑战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据国家教育部门统计全国高校毕业生由2002年的147万增加到2008年的532万,大学毕业生人数增多而社会提供的工作岗位却在相对减少,于是出现了僧多粥少的情况,整体就业形势不乐观。同时由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但注重学校的品牌,而且用人单位越来越倾向于选择对口专业的毕业生,分工越细的专业择业越困难,于是面对工作机会,许多毕业生只能望而却步。另外由于中国地域广阔,人口分布不均,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异明显,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一般情况下,经济发达或较发达的地区接收毕业生较多,反之则少。而且从各地区反映的需求来看沿海发达地区对毕业生的需求有所增加,其他地区如中,西部地区以及东北地区对毕业生的要求则低于沿海地区。这样的需求导致了大部分毕业生把就业标准定在沿海发达地区,有一种非沿海不去的雄心。”
(二)家长与家族的层层加压父母寄予过高期望,导致90后大学生产生沉重的心理负担。父母的职业和社会地位和对各种职业的看法,以及家中其他成员对职业的看法都影响着90后大学生的就业心理。比如父母从事教师职业,他们就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从事相关职业。受传统思想的影响,父母希望子女选择稳定的工作,也就是所谓的“铁饭碗”,无形中就给孩子施加了一定的压力,他们的选择也就受到了限制。同时,更由于父母与孩子沟通的误区甚至是缺乏更导致孩子在理想被现实冲垮时容易产生心理障碍。于是在这样的前提下,个别父母由于担心孩子而干脆降低期望值,不敢或者不愿给孩子施加就业压力,这就使孩子在校读书期间无所事事,一到毕业就全靠父母,没有任何承受力,一旦父母或工作联系出现曲折,他们便很容易一蹶不振,产生心理障碍。
(三)教学与引导的双重脱节1.办学理念与专业设置的滞后调查显示,79.8%的同学认为在校学业成绩和能力与择业没有太大关系。这点值得我们学校和教师深思,我们的教育理念、教育体系是否真正与社会接轨,与时代同步。虽然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目前高等教育在办学理念与专业设置方面,高校仍沿用计划办学的思路,“重招生、轻就业”,甚至还有一些高等院校片面追求经济利益,通过各种途径一味扩大招生,不顾学生今后的就业方向,造成高校毕业生的积压;另一方面,由于我国高校课程和专业设置明显滞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学生培养方面,有的学校只注重学生书本知识的灌输,忽视甚至漠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导致了学生缺乏应变能力和操作能力,难以达到用人单位的标准。从表3的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毕业生感到压力最大的一点原因是觉得学非所用不知道自己毕业后能干什么,对前途感到迷茫。2.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滞后调研中,我们发现学生对自己所在院校的就业指导机构评价不高,只有18.9%认为很有帮助,35%认为对就业帮助一般,25%不知道学校有类似机构,21.1%的人认为几乎没有帮助。这些数据同时给我们高校提出了严峻的问题。一方面,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形式单一,内容简单,就业指导工作的信息不对称,毕业生对信息的有效运用程度不够。目前,就业指导工作主要是以讲授就业基本知识为主,采用教与学、讲与听的形式来帮助解决90后大学生就业中碰到的问题,例如简单的“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介绍,单纯依靠公告栏发布招聘信息,提供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见面的机会,而忽视了学生真正的就业需求。这必然导致就业指导工作有效性和针对性的缺乏。另一方面,就业心理辅导的滞后性。目前有的学校没有设置专门的就业心理辅导机构,学生需要心理辅导,却得不到及时的帮助,或是学校心理咨询配套设施与学生就业心理发展变化脱节,心理咨询手段滞后,心理咨询员专业素质不高,或其数量有限无法满足学生的要求。
(四)认识与自我的多重偏差一方面,个体差异和个性区别。由于每个学生在校期间努力程度不同,有效获得知识的多少就不同,有些毕业生在大学四年里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锻炼了自己的能力,而有些学生从不参加任何实践活动,没有一定的实践经验、综合能力欠缺,这样便造成了每个大学毕业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差别,这就导致了他们的择业标准的不同;另一方面,毕业生正处于人生特殊时期,具有特殊的生理心理特点,在这个时期生理和心理发展不同步,虽然他们生理已经发育成熟,但是他们的心理发育还没有完全成熟,所以一旦遇到一些难以抉择的问题,他们的心理就容易发生较大的反复和波动。“而90后大学生基本上是从寝室、教室到图书馆“三点一线”的生活,经历比较简单,未曾经历过波折,所以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较差,情绪波动性大,情感较为脆弱,缺乏对待挫折的心理准备。在就业工作中,他们往往希望一蹴而就,能够顺利就业,害怕失败易产生挫折心理,一旦失败便感到失落、悲观失望、对自己、对未来失去信心。”
二、调适90后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的对策分析
90后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的如此问题,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对此进行解决呢?笔者认为也应该从社会、家庭、学校和个人四方面入手进行解决。
(一)政策导向与措施透明同在1.国家政策导向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报告阐明了我国就业的新思路和新导向,为缓解目前的就业难瓶颈提供了思路和政策保证。那么如何能做到真正解决90后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障碍呢?笔者认为,国家应该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通过政策导向、措施鼓励、改革招考方式德国等方式鼓励学生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和国家最迫切发展的相关部门及工作岗位工作,单靠国家公务员考试和地方政府事业单位招考无法改变和真正解决就业存在的根本问题。只有如此,才能为90后大学生们提供了又一个大舞台。2.选拔措施透明化90后大学生需要良好的择业环境,公正、公开、公平的就业机会。在就业竞争中毕业生最惧怕的是竞争对手走后门找关系,用人单位暗箱操作,当今社会出现的“拼爹”等现象。所以用人单位使用公开、公平、公正的人才选拔制度和实施措施透明化极为重要;另外应该加强舆论监督,坚决杜绝不正之风,首先要防患于未然,一旦发现应即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置,防止再犯,在用人方面做到真正的公正、公开、公平。
(二)教育引导与积极沟通并存一方面,家长应该积极开展家庭教育,父母亲友除了给予大学毕业生正确的引导之外,还应充分考虑毕业生的实际情况再给予恰当的期望值,让他们有更多的选择权和自主决定权,而不能强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职业。此外家长还应主动加强与毕业生的交流和沟通,关心他们就业期间的心理变化,帮助毕业生处理好择业中的具体问题,积极配合学校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缓解和减少他们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家长必须摒弃落后的就业观念,鼓励和支持90后大学生自主创业。自主创业虽然具有一定的风险,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自主创业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家长对于孩子的就业新观念要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支持。
(三)教学变革与措施补救相辅相成1.改革课程设置和改变教学方式因为学校专业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不对口,这要求高校尽快转换观念,深化管理体制改革,面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转变办学的指导思想,从以前只注重学生的培养转换到招生培养和就业并重。因此,学校开设专业以及课程时需要考虑学生以后的就业问题,做到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对市场需求较少的专业人数应有所控制。此外,多增设培养90后大学生操作技能的课程,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有所侧重地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同时,高校还应进一步拓宽专业范围和学生的知识面,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一些社会实践或调查,大力开展素质教育,增加90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2.加强完善就业指导工作学校应改变过去的方式,把就业指导工作抓早、抓好。就业指导工作应置于90后大学生涯中,从90后大学生入学开始学校就应帮助他们进行职业规划,以便学生尽早树立良好的就业心态,使他们树立职业的社会意识和长远意识,认识到职业的选择关系到今后人生的发展;另外就业指导的形式应该多样化,例如开设就业辅导课,利用网络搜集、贮存就业信息,设置就业信息公布栏,组织用人单位亲临学校进行招聘等。同时学校要加强就业心理咨询工作,建立实用的心理咨询机构,并选用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在学生需要时,通过团体辅导与个别咨询相结合的方式,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咨询,帮助90后大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做好择业前的心理准备或是受挫后的心理调适工作。3.加强就业心理健康教育除了开展就业心理咨询工作,加强就业心理指导外,高校应有针对性地开设相关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一些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与心理调适的方法,帮助90后大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心理,明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气质特点等方面的优势和不足,正确地把握择业期望值,为求职提供一个内在依据,能够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自我,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有效排除各种不健康心理的困扰。
(四)自我调适与全面发展是基础自我心理调适就是根据自身发展及环境的需要对自己的心理进行控制调节,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力,维护心理平衡,消除心理障碍。90后大学生的自我心理调适是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障碍的根本对策。1.自我调适是关键正确认识自己,提高心里承受能力。毕业生应对自己的兴趣、能力和潜力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价,以便对自己就业期望做出适当的指导,树立合理的职业价值观。当大学毕业生就业失败时,应该坦然面对挫折,要用冷静和坦然的态度对待,此时拥有健康的心理显得非常重要,要客观地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在就业竞争激励的条件下,出现求职失败是在所难免的,应该把求职看成是一个很好认识社会,认识职业,并认识自我能力的一个机会,求职可以发展自己,促进自己成熟。其次求职不成并不是因为自己真的不行,可能还有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如对手太强,单位要求过高等,要学会自我安慰,鼓励自己,相信自己。 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帮助。当人的心理出现矛盾,特别是较大心理负担和压力之后,内心冲突激烈,自我调节难以奏效的时候外来力量的帮助显得非常重要。当90后大学生在就业中出现这种状况时就应该主动寻求外来帮助,如可以向朋友、老师倾述,与家长谈心寻求他们的安慰与支持。当这些都不能解决自己的问题时毕业生还可以参加心理心理咨询,尤其是个体接受专业心理咨询人员的帮助,通过他们“一针见血”的分析帮助自己解决问题。此外还可以通过选择合理的,适度的,适合自己的情绪发泄方式,如看电影,做体育运动,睡觉等方式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排解心中的烦闷,放松自己的心情,并要相信自己一定能度过难关。2.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是根本要解决这些心理问题关键还是靠自己,那么就要求90后大学生平时应该注意提高自身能力。在校期间,除学习书本理论知识外,还要十分注重个人实际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组织能力、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等。具有优秀的综合素质是打开就业之门的一把钥匙,因此毕业生要从大一开始努力提升自己。当下,大学毕业生们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不健康的心理状况,这些心理障碍不仅是90后大学生就业问题良好解决的关键,更关系到他们的成长与成才甚至社会的安定团结。所以解除90后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障碍成为高校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要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主要是从社会、学校、家庭、以及90后大学生自己四个方面寻找解决途径。其中最关键和核心的是靠90后大学生自己对自己进行心理调适并配合外界的辅助力量,帮助大学毕业生及时减轻择业心理障碍带来的消极影响,实现顺利就业。
作者:贾璋炜 韩晓娟 单位:绵阳师范学院
90后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责任编辑:田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