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免费论文 原创论文 论文搜索 原创论文 网学软件 学术大家 资料中心 会员中心 问题解答 原创论文 大学论文导航 设计下载 最新论文 下载排行 原创论文
返回网学首页
网学联系
最新论文 推荐专题 热门论文 素材专题
当前位置: 网学 > 论文模板 > 下载论文导航 > 正文

论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推动力

来源:http://myeducs.cn 联系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作者: 用户投稿 来源: 网络 发布时间: 13/12/25

【编者按】网学网下载论文导航频道为大家收集整理了“论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推动力“提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创新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推动力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中国发展的重大转折关头,解决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一个严峻课题。像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怎么写,一个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东方大国,如何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去实现理应在前一个社会形态中完成的工业化、市场化、现代化,建设一个全新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里找不到现成的答案。要解决这个难题,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历史与现实都要求邓小平进行全方位的创新,开辟新的实践,创造新的理论。如邓小平所说:“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创新自然成为中国共产党及邓小平的唯一选择。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党和邓小平以伟大的创新精神,开始回答和解决这一历史性难题。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极大地解放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也使中国社会主义发展走向了创新之路。纵观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程,每当改革开放的历史关头,都是党的理论创新,推进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地回答了实践的课题。   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发展的推动力。邓小平以理论创新为建构其理论大厦的起点,从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其理论体系的主题,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创新,不断回答和解决了改革和建设中的现实问题,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以新的理论,新的思想、新的概括、新的思维,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二次创新。这个创新之果,即是邓小平理论。   学习、研究邓小平理论就会发现,创新是其理论体系孕育、发展、形成的推动力。创新必须首先解放思想,打破以往的各种框框。邓小平说:“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基本精神就是解放思想,独立思考,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来制定政策。”他在1978年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报告,就是解放思想的宣言、是创新的号角。到1979年3月,他说:“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国情,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社会主义建设要走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是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上的伟大创新。1981年6月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把我国现代化道路内容概括为十条。到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邓小平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概念,这标明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创新所构造的理论体系已经形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导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创新实践。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相互作用,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984年10月,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在理论上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也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添许多真理的颗粒。1987年10月,十三大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括为12条,初步构划了这个理论的总体轮廓。特别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了坚实的基础。1992年初的邓小平南巡谈话,在理论上有了许多突破性创新,解决了实践中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进一步成熟。因此,党的十四大报告充分肯定了邓小平创新所建构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写在党的旗帜上,还对这个理论做了许多新的概括、新的表述、新的发展。十五大第一次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括为邓小平   理论”,并写进党章,在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又写进了宪法。   十五大报告提出“邓小平理论”的概念,是对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实践及产出之果的肯定。邓小平理论创新不仅表现在某些具体论述上,而且体现在整个思想体系和基本观点上。例如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创新。破除了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把计划经济等同于社会主义的传统观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新的经济运行机制,为大力发展生产力指明了方向。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理论的创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更科学、更准确地指出了科学技术在当代的地位和作用。这一论述已被知识经济到来的现实所证明,显示了这个创新的科学性、前瞻性和战略性。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等理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新。“社会主义本质论”,使人们弄清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规定性,深化了全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使人们弄清了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及历史地位,为全党找到了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根本依据。提出改革开放论,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创新。强调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以改革开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的创新。特别是关于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机构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体系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在实践中极大地推进了社会主义民主化和法制化的进程。提出“一国两制”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新。“一国两制”理论,是从中国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开拓了祖国统一的新视野、新思路,为整个中华民族在当代的大团结、大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之,邓小平在理论上的创新是全方位的,是先从一个观点的创新到整个体系的创新。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理论创新的新成果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针对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所面临的新的世情、国情、党情,创造性地把党的建设同世界和中国的发展趋势,同我国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和各项任务结合起来,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面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直接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根本问题进行了艰苦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1989年6月,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大力加强党的建设、坚决惩治腐败的要求。到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首先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他指出:“总结我们党70多年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这就是,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方针路线、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2000年5月,江泽民再一次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阐述。他强调指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200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江泽民深刻阐述了“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为我们全面正确地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指明了方向。2002年11月,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进一步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历史地位、精神实质和指导意义,阐明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提出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党的十六大高度评价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进了党章,2004年又写进了宪法。   江泽民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系统阐述,集中体现了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进行理论创新的新成果。这一成果科学地揭示了执政党建设的规律,赋予了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指导思想和党的任务以鲜明的时代内容和时代特征,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是对马   克思主义的新发展。至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3科学发展观是党对发展问题的理论创新   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第四代领导集体,在新世纪、新阶段开始实施第三步战略目标,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在全面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大理论。这一理论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一思想是针对我国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不平衡和城乡发展不平衡而逐渐形成的。2003年“非典”刚发生时,胡锦涛在广东考察,提出要坚持全面的发展观,通过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不断创新优势。这说明胡锦涛已开始从全局的战略高度思考发展问题。2003年8月至9月,胡锦涛在江西考察?ぷ魇保明确使用了“科学发展观”这一概念。之后,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胡锦涛对这一概念做了阐述,增加了“以人为本”的提法,形成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的完整表述。他?200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04年全国人口与资源环境工作会议等一系列讲话中,对科学发展观做了全面、系统的阐发。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面体现并进一步阐发了科学发展观的思想。2006年3月,全国人大十届四次会议指出,“十一五”时期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关键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2007年10月,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深刻阐述了科学发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他强调,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科学发展观既继承了前人的探索和思想,又根据新世纪、新阶段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在发展不平衡问题已成为全局性突出问题的背景下,着眼于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发展社会主义,进行理论创新的成果。它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理论创新。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灵魂,是推动这个理论孕育、发展和形成的动力。所以在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时候,一定要认识到这一点,在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大胆创新,勇于创新,在创新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7,16   2《我们党领导人民实现的伟大变革》,冷溶,《人民日报》2009年10月20日   3《邓小平文选》第2、3卷   4《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欧阳淞,《前线》2011年12月13日   5《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演讲录,苏州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   6《中国共产党新时期简史》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年1月

网学推荐

免费论文

原创论文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论文首页 |原创论文 | 论文专题 | 设计下载 | 网学软件 | 论文模板 | 论文资源 | 程序设计 | 关于网学 | 站内搜索 | 网学留言 | 友情链接 | 资料中心
版权所有 QQ:3710167 邮箱:3710167@qq.com 网学网 [Myeducs.cn] 您电脑的分辨率是 像素
Copyright 2008-2020 myeducs.Cn www.myeduc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09003080号 常年法律顾问:王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