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学网为广大网友收集整理了,浅谈民俗文化中图形在设计中的应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图形是世界语,它不受语言的限制。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积淀了属于自己独特的传统民俗文化,各式各样的图形纹样都深刻地反映了我们民族的历史和生活,凝聚了历代人民的思想、感情、愿望、智慧和想象力,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乡土气息,作为民俗文化中最直接最具表现力的图形,文章通过研究民俗文化中图形这一重要的视觉元素,系统的分析在设计领域中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民俗文化;设计;应用;创新;
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也就是我们大家所谓的“民俗”。民俗文化代表的是一个民族的风格,是不同民族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精神的追求,它悄然无息的生根、发芽,带给我们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种类,给我们带来了精神上的愉悦,丰富了我们的视觉美感。其中,典型的以民俗文化中的图形为例,在设计领域里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传统民俗文化图形是现代设计的灵感源泉,图腾文化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伟大的中华民族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符号。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图形艺术与设计的巧妙结合,可以大致从传统图形的“形”、“意”、“势”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与沿用。
第一、 传统图形的“形”在设计中的体现
除了在传统图形中最有代表性的龙的形象外,中国的传统纹样还有如意纹、云纹、鱼纹、涡纹等,我们都可探寻到其它表现形式在各个历史时期发展演变的脉络。在很多的设计作品中,我们都不难发现它们的身影。在古代,它们象征身份、权利、贵族,时至今日,在很多经典的实木家具设计上,服装款式以及图案的设计和重要节气的产品包装上,它们的巧妙使用依旧能够给人一种尊贵和高雅的身份象征。比如,我们熟悉的中国银行的标志,中国银行的标志设计要想成为中国金融商界的代表,就必须要求体现中国特色。设计师巧妙的借用中国古钱币外圆内方的造型与“中”字为基本形进行设计结合。钱币选择的古钱造型,一方面寓意中国钱币的雏形,一方面本身就与货币本意相关联。图形是圆与形的框线设计,中间方孔,上下加垂直线,成为“中”字形状,寓意天方地圆,经济为本,给人的感觉是简洁、稳重、易识别,寓意深刻,颇具中国风格。中国银行标志之所以能够给人们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由此而来的其他银行的标志设计都效仿它来进行改进。
第二、 传统图形的“意”在设计中的体现
人们之所以将一个看似简单的纹样图形反复的使用,经久不衰,不仅仅是因为图形本身具有美的外形,而是透过图形和符号本身,散发出的深层寓意,象征某种精神,寓意某种美好。
就拿典型的如意纹来讲,人们之所以一直沿用至今就是取其美好的寓意,把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寄托于图腾上。在各式各样的首饰设计和唐装设计中,我们会经常看到这样的纹样。设计师在进行设计中借用那些具有象征意义的传统民俗图案图形来表达某种意趣、情感和思想;或者将传统民俗图案图形的某些元素进行变化、重组和出新,使其具有传统的形似和神韵,又有现代设计的意味;或是将传统的设计方法渗透于设计的图形之中,进而体现出某个地区、某个民族的气质、精神和理念。比如08年奥运期间,设计师为了体现奥运会的世界性,在标志图形的设计上,有意避免了“龙”的形象的出现,打破了大家一贯的思维模式,而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印章形式,利用一个形似运动着的太极拳师,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扣紧了体育运动的动感要求,同时隐含五环,看似民间中国结的形象,而太极拳是华夏的遗产,整套动作都在“画环”,讲求天人合一,富含哲理,外柔内刚,有四两拨千斤之功。
第三、传统图形的“神”在设计中的体现
这样的一种寄托,是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提升。相对于“形”和“意”的沿用,“神”可以说是对传统造型的一种浅层次的发展。这种新的民族精神的创造,是需要我们深入的领悟传统艺术的精神,进一步深入的探究精神领域的追求。在设计中,寻找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才能打造出符合新时代人们所接受、所仰慕的民族表现形式,才能找到真正属于我们本民族,同时又能够为国际社会所认同的现代设计。如中国邮政的标志,其基本元素是中国古写的“中”字,在此基础上,设计师根据我国古代“鸿雁传书”这一典故,将大雁飞行的动势融入到标志的造型中。该标志以横与直的平行线为主构成,形与势互相结合、归纳变化,表达了服务与千家万户的企业宗旨,以及快捷、准确、安全、无处不达的企业形象。这个标志是很好地运用了传统图形中的 “神”。
结 语
传统民俗文化图形是现代设计的灵感源泉,随着传统民族图形元素越来越多的在现代设计中运用,也要求我们对民族艺术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将各种抽象提炼成具象,将意境的思想转变为图形和文字,在视觉传达过程中传递情感增进交流。因此,在设计中运用传统民族图形元素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意义。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是中国五千年文化思想的沉淀,有很深的历史韵味。理解民俗文化必须站在新的高度,我们必须深刻的认识到传统文化是独具特点、自成体系的民间文化。我们在享受着现代文明的同时应更加尊重传统,珍惜传统,传统的民俗文化造就了今天,我们的责任重大,必须将传统文化发扬广大。
参考文献:
曹晖着. 中国民族与民俗[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年版.34-55页
刘志琴着.对民俗的历史解读与开发[J].上海.《东方论坛》.2004年第4期.33-43页
黄国松着.色彩设计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年版.44-48页
牟跃编着.实用广告设计[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102-122页
李砚祖.装饰之道[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77-98页
殷小晨.张劲松.奥运图形元素[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201-2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