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等效力矩计算 49
7.3.2 电机温升校核 50
7.3.3 电机的过载校核 50
8 轧辊强度校核 51
8.1 R1强度校核 51
8.1.1 辊身强度校核 51
8.1.2 辊颈弯曲应力和扭转应力计算 52
8.1.3 辊头扭转强度计算 53
8.1.4 接触应力计算 53
8.2 R2强度校核 53
8.2.1 辊身强度校核 53
8.2.2 辊颈弯曲应力和扭转应力计算 54
8.2.3 辊头扭转强度计算 54
8.2.4 接触应力计算 54
8.3 F1~F4精轧机强度校核 54
8.3.1 支承辊弯曲力矩校核 55
8.3.2 辊颈弯曲应力和扭转应力校核 55
8.3.3 辊头扭转强度计算 55
8.3.4 接触应力计算 55
8.4 F5~F7精轧机强度校核 56
8.4.1 支承辊弯曲力矩校核 56
8.4.2 辊颈弯曲应力和扭转应力校核 56
8.4.3 辊头扭转强度计算 56
8.4.4 接触应力计算 57
9 辅助设备的选择 58
9.1 加热设备 58
9.1.1 入炉设备 58
9.1.2 出炉设备 59
9.2 加热炉选择 59
9.2.1 炉型确定 59
9.2.2 炉子尺寸的确定 60
9.3 起重运输设备的选择 61
9.3.1 起重机 61
9.3.2 辊道的选用 62
9.4 除鳞设备的选择 63
9.5 保温装置的选择 63
9.6 剪切设备的选择 64
9.7 层流冷却设备的选择 65
9.8 卷取设备的选择 66
9.9 平整分卷机组 66
9.9.1 钢卷准备区设备 66
9.9.2 平整机前后设备 67
10 轧钢机产量计算 69
10.1 典型产品的工作图表 69
10.2 典型产品小时产量计算 69
10.3 轧机负荷率 69
10.3.1 轧机实际工作小时数 70
10.3.2 年计划实际工作小时数 70
10.3.3 轧机负荷率 70
10.4轧机平均小时产量 70
11 车间平面布置 72
11.1 平面布置的原则 72
11.2 金属流程线的确定 72
11.3 设备间距的确定 73
11.3.1 加热炉间距离 73
11.3.2 加热炉到轧机的距离 73
11.3.3 柱间距离的确定 73
11.3.4 其它设备之间的距离 73
11.4 仓库面积的确定 73
11.4.1 原料仓库面积的计算 74
11.4.2 中间仓库面积的计算 75
11.4.3 成品仓库面积的计算 75
11.5 车间运输量的确定 75
12 劳动组织及车间经济技术指标 77
12.1车间劳动组织 77
12.1.1劳动定额 77
12.1.2劳动定员 77
12.2 车间技术经济指标 78
12.2.1 金属消耗 78
12.2.2 其它消耗 78
12.3 车间概算 79
12.3.1 车间设计指标 79
12.3.2 车间投资概算 79
12.3.3 成本概算 80
12.3.4 钢板销售收入 80
12.3.5 年利润及投资回收期 80
13 环境保护与综合利用 81
13.1 环保对车间设计的要求 81
13.2 环保的内容与对策 81
参 考 文 献 83
致谢 84
本毕业设计很完整,可以直接使用
如果需要请联系 Email: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