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网学网理学论文频道为大家收集整理了“ 对发展水利经济的几点认识 “提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水利经济自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综合经营到现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虽有所突破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不可避免地存在诸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按江泽民同志讲过的“基础性产业也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由农业“小水利”向社会“大水利”转变,由“多龙管水”向“一龙管水,多龙治水”转变,由粗放型、零散型经营企业向集约型、集团化企业转变,逐步实现水利经济的良性运行。
实行水务一体化改革,是水利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长期以来,在水资源管理上实行的是统一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制度,实际上就是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农村的水,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城市的水,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水污染的监督管理。这种管理制度在建立之初,对水资源保护和利用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以及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不适应水资源统一管理的需要,也越来越阻碍着水利经济发展的步伐。
“水务一体化”改革的关键是统一水权,坚持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分配、调度、管理水资源,既管理地表水,又管理地下水,既负责供水,又负责节水,既管水量,又管水质。一是城市供水要归口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实行一体化管理,这样既可实现城市供水井、河水统配,又可解决城建、水利部门矛盾,既能保证各用水户正常供水,又能促进城市节水;二是农村人畜卫生改水项目要统一归交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转变目前只顾修建,不问管理的被动局面,使建设管理一体化;三是充分发挥“多龙治水”的经验,一方面要群众大搞水利建设,提高水的利用率,另一方面,要加强灌溉用水管理,足额收取水费。
引入市场机制,是水利经济发展壮大的迫切需要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除了防洪、除涝、水环境治理等非赢利性投入应由政府无偿投入外,对于供水、水电等有直接经济效益的投入必须引入市场机制,并利用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等调节市场各方的利益,达到水资源的优化使用。
在水价方面,虽然对“水是商品”这个观念宣传了十几年,但还没有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水价格机制。建立合理的水价机制是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核心,水价中除包括资源水价即水资源费外,还应包括工程水价和环境水价,还要充分考虑水资源的稀缺性和对水环境的影响。因此,进入市场的水价应是一种动态的水价,随水资源的紧缺程度和水质的好坏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