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大家对理学论文十分关注,我们编辑小组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事务翻译人才继续教育研究”一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一、作为隐性知识的翻译技能
翻译人才从高等院校毕业进入从事民族事务翻译工作的翻译组织之后,还不能适应民族翻译工作的需要。翻译组织必须不断地对民族事务翻译人才进行持续的在岗继续教育,以提高他们的翻译技能。这些技能包括翻译辅助工具的使用,如翻译记忆软件、资源提取软件、文档格式编辑软件;而协同翻译技术、文字处理、表格处理、数据库处理、图形图像处理、桌面排版技术、翻译报价技巧等方面的知识是高度依附于个人的、主观的知识。这些知识是个人基于长期经验积累起来的操作性知识,往往不能用几个词、几句话、几组数据或公式来表达,因此很难形式化和结构化,也难以为他人共享。波兰尼将这种难以编码、隐晦、抽象复杂、模糊、难以被识别和认知的知识称为隐性知识。隐性知识具有经验性强、缄默度高,缺乏具体表现形式等特点。世界经合组织将知识分为四类,即事实知识、原理知识、技能知识和人际知识。事实知识和原理知识大多为显性知识,在学校学习阶段基本已经完成;技能知识和人际知识大多为隐性知识,往往要在实际的行为处事中习得。诚如彼得•德鲁克所言“:技艺不能教,也不能学,也显示不出任何普遍原则来。技艺细分成各种行业,每一行都不相通,各有自己的技术法则。技艺靠的是经验积累与拜师学习,而不是靠学校的课程学习。”因此,从事民族事务翻译工作的翻译组织必须意识到对翻译人才进行在职继续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民族事务翻译组织,对翻译人才进行继续教育、提高其翻译技能的主要途径就是隐性知识的共享和吸收。
二、营造良好的组织文化环境,促进隐性知识传递与共享
隐性知识是经验性的知识,是译员在长期的翻译实践过程中通过解决一个个难题逐步总结、累积得来的。在民族事务翻译组织,译员掌握的翻译隐性知识越多、越全面,工作效率就越高。因此,掌握一些关键性的隐性知识,如翻译辅助工具的操作技巧、翻译诀窍和操作经验等就能获取某些特殊经济利益,如拿高薪、获得升职机会等。如果把这些隐性知识拱手让与他人,隐性知识的垄断性就被打破,隐性知识的拥有者就会丧失这种竞争优势,由隐性知识带来的超额利益及个人内心的成就感也随之丧失。因此,高水平译员出于利己主义考虑,往往会隐匿自己独有的知识,本能地对隐性知识共享产生抵触,这种心理导致隐性知识难以传播。但译员作为翻译组织中的个体,其利益与翻译组织的利益又是息息相关的。隐性知识共享作为一种社会交换行为,性质上不同于金钱交易。布劳曾这样评价社会交换行为:“尽管社会交换的重心落在某种外在价值的利益上,或者至少落在对好处含蓄地讨价还价上……但是社会交换对于参与者总是带有内在意义的成分,这一点使它有别于严格的经济交易。”高水平译员共享隐形知识不一定是为了明确的经济回报,可能只是为了响应组织规范,实现组织目标,出于某种共同认同,或精神奖励。基于此,翻译组织对民族事务翻译人才的激励不能仅仅从经济利益出发。翻译组织的管理者可以通过加强团队建设,积极营造一个利于隐性知识共享的组织文化环境,尽最大可能激励高水平译员向外传递自身的隐性知识。翻译组织的文化氛围越是积极合作、友好信任、鼓励创新,高水平译员越愿意贡献自己的隐性知识。同时,翻译组织还要为高水平译员提供充分的激励诱因,如一定的精神鼓励、可预见的获利前景、淡化竞争、充分信任的组织环境,都会使高水平译员有充分的动机实现隐性知识共享。良好的组织文化环境,还可以改变利益评价的标准,建立起知识共享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促进利他目的的知识共享行为,最终为组织创造出一种群体自发地从事知识创造、学习、传播的氛围。“老资格者对专业问题的令人兴奋的内行讨论和愿意把新手看作是同行的态度是对后者的鼓励,这象征着把他接受为一位完全合格的专业人员。他回报以恭敬的钦佩,这是对老资格者的报答。”团队建设是组织用来营造员工之间相互了解和认同的有效方式。民族事务翻译组织应组织多种形式的团队活动、团队培训,培养翻译人才之间忠诚友好的感情和开放坦诚的沟通交流氛围,树立团队共同的愿景,促进相互认同与了解信任。民族事务翻译人才之间隐性知识共享利益的均衡和相互信任可以促进知识传递的意愿,从而消除隐性知识共享障碍。
三、合理安排译员配置,促进隐性知识识别与吸收
作为隐性知识的翻译技能,其共享是否成功,除了高水平译员的知识转移意愿之外,还取决于初级译员的知识接收能力。从翻译组织知识创新的角度来看,初级译员的知识接受能力是隐形知识共享的关键因素。初级译员是否可以充分接受、理解共享知识,是否可以积极消化并因地制宜地应用这部分知识是极其重要的。由于个体心智模式的差异,高水平译员传递出的隐性知识往往与初级译员不匹配,结果初级译员要么不能识别该知识,造成知识的流失;要么在接受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吸收,造成隐性知识共享的迟滞。隐性知识的接受往往是初级译员感悟和顿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再者,学习能力较强的译员不是机械被动地接受隐性知识的,而是一个隐性知识的体验加工过程。在任何翻译组织中,译员所掌握的行业知识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都是不均衡的。由于译员的从业时间、个人经验、经历、个人禀赋、努力程度等因素的不同,不同的译员所拥有知识的数量和质量各不相同。有的译员掌握着翻译业务中前沿的、高端的、广泛的知识,有的译员却可能只拥有相对落后的、已被普及的或格式化的、狭隘的知识。从掌握行业知识的熟练程度、先进还是老套、行业知识的多寡,可以把译员分为专家级、中级和初级三个级别。专家级译员拥有的隐性知识不仅包括本行业专业知识、操作技能、诀窍,还包括更高层次的理念、思想和价值观。这类隐性知识与个人经历、工作经验和工作内容息息相关,是个人长期积累和创造的结果。中级译员基本掌握了翻译组织的业务知识,能够基本胜任本职工作,与专家级人员的沟通相对比较顺畅,能够较快地领会专家级员工的意思表示。而初级译员往往是进入翻译组织不久的新人,翻译业务知识都比较生疏,与专家级译员的业务沟通会存在障碍。译员之间知识水平的接近程度是民族事务翻译组织隐性知识共享意愿的基础。隐性知识共享可以看作一种知识交换关系,译员会采取交易成本最小的方式达到自己的目标,译员间的知识水平越相近,其相容性越高,则知识交换成本就会较低,交易成本也较小。译员间知识差别越大,知识匹配率越低。因此,翻译组织的管理者在分派翻译任务时,要考虑组织的长远规划,抓好译员的梯队建设。在同一个翻译任务中,要做到专家级、中级和初级译员的适当人数比例配置,在具体的工作中以较小成本实现隐性知识的共享,从而达到对译员进行继续教育的目的。
四、让客户参与翻译活动,共享外部隐性知识
民族事务翻译组织主要是提供语言服务,尽管翻译组织在走专业化路线,但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译员的知识更新未必赶得上技术的更新。国际译联在2009年国际翻译日主题“携手合作”中提出:“翻译服务方和客户之间的交流互动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本目的,使双方认识到优秀译文的影响力。毫无疑问,无论是文学翻译、技术翻译、口译、术语翻译或是字幕配译,无论客户就在马路对面还是在五个时区以外,如果他们能够参与到翻译进程当中,都会有利于提高译文质量,并最终创造更好的工作条件。”为保证翻译质量、提供专业化的翻译产品,翻译需要客户的广泛参与。译员把握不准的专业术语和表达,需要客户投入精力帮助建设术语库,译员也需要投入更大的精力去学习新的专业知识。这些都是依附于具体客户的隐性知识,因为专业性很强,往往不能从其他渠道获得。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外,译员在与客户接洽、共同工作的过程中,还可学习客户的经营理念和管理经验等方面的隐性知识。现在有的民族事务翻译组织主要承接一些本地化公司的外包业务,这些本地化公司很多都是国际化运作,具有较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经验。民族事务翻译组织在为这些国际化运作的大公司服务时,则可以通过沟通交流、互访的形式学习对方的先进理念。民族事务翻译组织的隐性知识共享不仅是译员之间的知识共享过程,还是翻译组织与外部客户的隐性知识共享过程。民族事务翻译组织的客户也是翻译组织翻译活动的重要力量,吸收和共享他们所拥有的隐性知识也对提高民族事务翻译人才的翻译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五、结语
民族事务翻译工作是一项知识性很强的工作,不仅需要熟悉专业知识,也要了解百科知识。知识共享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对民族事务翻译人才的在职继续教育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民族事务翻译组织的管理者一定要具有开阔的视野和开放的心态,在为翻译人才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知识共享空间的同时,还要跳出本组织的狭小圈子,走出去,加强与同行的沟通合作,促进本组织与其他组织甚至其他行业的知识共享。民族事务翻译组织对翻译人才的继续教育工作做得越好,必要的上下级关系的相互影响就越少。训练有素的译员,不仅不需要管理人员花很多时间沟通交流和监督,而且翻译稿件也不需要审校人员的大幅度修改。因此,翻译人才的继续教育工作对于民族事务翻译活动的顺利开展极其重要。
作者:魏清光 单位:西南民族大学外语学院
事务翻译人才继续教育研究责任编辑:xchen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