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大家对管理学论文十分关注,我们编辑小组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服务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路径”一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一、高职院校服务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比较优势
1.文化纽带优势
人创造了文化,又被文化所创造,人与文化密不可分。高职院校以人才培养为使命,主要面向广大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培养大批高技能人才,并承担企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任务。同时,随着校企合作的逐步深入,高职院校与民营企业在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过程中,建立了更为紧密的关系,文化融合的趋势不断加快加深。因此,尽管高职院校与民营企业是完全不同的社会组织,在文化上也有明显的差异,但作为文化纽带的人却有着相同的文化基因和背景,具备文化融合的心理基础。两者之间的这种文化融通性决定了高职院校在服务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上具有与生俱来的优势。
2.文化心理优势
高校是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主要场所,高职院校的高教性决定了其必然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民营企业一般以家族血缘关系为纽带,传统文化的烙印十分明显。重视人际、讲究诚信、崇尚勤奋等一些传统文化因素在两者文化上都有比较集中的体现。同时,高职院校和民营企业绝大多数都源自地方,长期扎根在地方办学或生产经营,在人员交往、辐射范围、利益获取等方面基本依赖于地方,地方性是两者共同的属性。因此,高职院校和民营企业都深受地方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并以地方文化为核心和特色开展文化建设。由于文化的共源性,使得高职院校和民营企业具有很多相似的文化心理。
3.文化互补优势
高职院校文化和民营企业文化是两种不同的社会文化类型,有着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高职院校文化重视思想性,坚持以人为本,崇尚个性张扬,强调公平正义,但偏于封闭保守,竞争、效率、成本等意识相对薄弱。民营企业文化则突出市场性,追求开放经营,注重团队合作,讲求质量效率,但缺乏规范约束,物质功利性倾向明显。从校企文化融合的实践看,两者的文化互补性很强,完全能够在优势互补、扬长避短的基础上,实现各自文化的自我扬弃。随着校企合作逐步走向深入,高职院校和民营企业在深度合作中逐步形成了利益共同体,从而促进了文化的深度融合,为双方的文化互补提供了更大的现实可能性。
4.文化区位优势
作为区域文化高地,高职院校与一般社会组织相比,文化人才集中、文化资源较多、文化特色鲜明,对本地民营企业文化具有辐射、引领和带动作用。特别是随着校企合作逐步走向文化融合,双方的文化交流更趋频繁,这为高职院校更好地服务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与普通本科院校和科研机构相比,高职院校与民营企业往往毗邻相处,在空间上几乎没有距离感,文化的区位差异较小,相互之间的文化交流便利,更容易形成文化认同。同时,由于实力和区位因素,名校大院往往很少会关注和支持一般民营企业的文化建设。因此,区位上的毗邻性使得高职院校在服务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上占据地利优势。
二、高职院校服务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局限性
近年来,随着校企合作的逐步深入,高职院校从自身发展和服务社会的高度出发,开始利用自身优势,参与民营企业的文化建设,推动校企文化的深度融合,但总体上成效不明显,存在许多局限性。
1.文化服务意识不到位
服务企业是高职院校的重要职能之一,这已成为高职院校的普遍共识,但在服务范畴上却还存在一些认识误区:一是重技术服务轻文化服务。由于校企双方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不足,高职院校服务民营企业的关注点往往聚焦在人才培养、产品开发、技术改造等方面,文化服务很容易被忽视或者处于从属地位。二是重服务形式轻服务内容。高职院校对民营企业的文化服务,多停留在表面上,以文化活动、文化交流、文化宣传等为主,而很少有涉及企业精神、文化理念、文化战略等深层次的文化服务。三是重文化吸收轻文化融合。高职院校出于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越来越重视吸收企业优质文化,用以改造传统的高职院校文化,但却很少反哺企业文化,在参与企业文化建设上也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校企文化融合仍以单向为主。
2.文化服务机制不完善
校企文化融合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由于思想认识的偏差和发展阶段的限制,高职院校在服务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中,尚未形成比较完善的机制。在文化服务保障上,校企双方对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普遍不够重视,在人、财、物等方面的投入有限,造成高职院校的文化服务缺乏必要的组织保障、制度保障和经费保障,还处在起步阶段,需要一个长时期的完善过程。在文化冲突管理上,一方面,民营企业文化在校企文化冲突中处于强势地位,高职院校文化往往受到压制甚至替代,其文化价值被不合理地弱化和贬低;另一方面,为了避免矛盾冲突,维护校企合作关系,校企双方对文化冲突往往采取简单回避态度,这既不利于促进校企文化的深度融合,也影响和制约了高职院校文化服务功能的发挥。
3.文化服务能力不适应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疑是区域文化高地,但其服务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能力却与文化水平不相适应。一是服务内容不适应。由于相对独立封闭的文化生态,高职院校与民营企业的文化差异明显,一般的校企合作难以缩小这种根深蒂固的文化差异。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很难准确把握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实际需求,文化服务也只能停留在文体活动、形象设计、文化讲座等表层上,缺少实质性的指导和帮助,服务的方式方法也过于单一化。二是服务队伍不适应。高职院校的教师多数从学校到学校,早已习惯了“象牙塔”的工作生活方式,他们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文化结构等都与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实际需求脱节,在现有的考核评价模式下,他们也无意积极主动地做出较大改变。
三、高职院校服务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路径
服务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是当前高职院校的重要使命之一。随着文化越来越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高职院校也应与时俱进,在为民营企业提供人才和技术服务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主动服务企业文化建设,促进民营企业文化的转型升级。
1.发挥高职院校的文化优势,增强企业文化自觉,实现民营企业文化意识从自发状态向自觉状态转变
作为区域文化高地,高职院校对民营企业的文化服务功能主要表现为发挥自身的文化优势,增强民营企业的文化意识,引领其文化建设方向。一是文化自觉意识。文化自觉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特征。增强企业主体的文化自觉意识,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前提和重要内容。高职院校要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文化辐射、引导和灌输,使其能够准确把握自身文化的特色和发展趋向,并自觉运用文化规律指导企业文化建设,将企业文化的内涵和精髓内化为企业员工的自觉行为,形成一种群体文化认同感和辨识力。二是文化资本意识。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可以以企业的产品、品牌的形式来表现其价值与价值的增值,也可以通过向企业经济资本、人力资本转换,为企业带来经济绩效和人力绩效等难以计量的利益。因此,高职院校要不断增强民营企业的文化资本意识,通过企业文化与生产经营活动相结合,使其看到企业文化所带来的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从而将企业文化建设逐步上升到战略高度。三是文化全员参与意识。企业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由企业中所有人员共同创造的。高职院校在服务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中,不仅要提高企业家的文化意识,发挥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核心和领导作用,还要重视企业员工的文化自主选择性和创造性,通过全员的文化参与,形成具有广泛强烈共识的企业精神和价值观。
2.发挥高职院校的思想优势,促进文化理念渗透,实现民营企业文化战略从随意发展向品牌发展转变
高职院校人才集中、思想活跃、理念先进,是区域的重要思想库。高职院校服务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要通过校企文化融合,将先进的文化理念传递给民营企业,使其逐步形成符合时代潮流、具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文化战略。一是以人为本的理念。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文化,其实质是人的文化。高职院校要帮助民营企业改变传统的“管治式”文化,在企业内部树立平等观念和民主氛围,尊重员工的人格和价值,保障他们的合理权益,引导他们参与企业管理和决策,给予他们充分发挥才能的空间和平台,从而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使企业具有更强的归属感。二是自主创新的理念。创新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要素。高职院校要把创新的理念融入民营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使其抛弃生搬硬套、一味模仿的“山寨文化”,主动根据市场变化,在技术改造、产品开发、管理体制等各方面走自主创新之路,形成创新型的企业文化,提高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三是品牌发展的理念。品牌培育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最高表现形式。高职院校要利用自身的人才和区位优势,深入开展民营企业文化研究,在充分挖掘、提炼、包装的基础上,将其特有的企业文化与产品和服务相结合,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品牌,并利用自身的人才培养、学术活动、国际交往等平台,推动其品牌传播,全面提升民营企业产品和服务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
3.发挥高职院校的教育优势,开展企业文化培训,实现民营企业文化形式从家族式向现代化转变
高职院校以育人为最大使命,其服务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首要途径就是通过文化育人,提高企业员工的文化素质。民营企业家不仅是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塑造者、推动者和模范实践者,也是企业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素质和自觉程度对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起关键作用。因此,高职院校要重点针对民营企业家,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文化培训和文化沙龙,不断提高他们的文化意识、文化认知和文化自觉,并通过他们的模范实践,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使之真正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精神领袖”,实现传统的“老板文化”向现代的“企业家精神”升华。同时,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应该是以企业家为领袖、以企业为主体,是企业全体员工参与的一个集体创造,是企业家与员工的生动结合。高职院校要善于利用区位优势,在为民营企业培养具有文化自觉的高技能人才的同时,加强对企业现有员工的在职培训,除了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还要改变他们的传统思维习惯,推广和普及企业精神,使他们对企业共同价值观的认识由外部的灌输逐步变成内心的信念和自觉的行动,形成企业的文化合力。此外,为了改变传统的家族式管理文化,高职院校还要帮助民营企业拓宽视野,引入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与企业精神文化相匹配的制度文化,把文化置于各种管理要素的首位,使民营企业管理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文化管理过渡。
4.发挥高职院校的组织优势,丰富企业文化生活,实现民营企业文化载体从简单化向多元化转变
高职院校人文气息浓厚,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与民营企业文化具有互补性,但相对独立封闭。高职院校服务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关键在于要主动走出“象牙塔”,更好地适应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新要求,多形式、多途径地深化校企文化融合。在组织机构上,要成立校企文化建设指导委员会,把服务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一方面,通过政策引导、经费扶持、考核激励等措施,切实转变高职院校师生的思想观念,提高他们的文化服务能力,引导他们深入民营企业生产经营第一线,准确掌握企业及其员工的文化需求;另一方面,整合学校资源,开发各种文化服务项目,面向企业员工开放图书馆、实验室、信息技术资料库等场所,为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支撑。在氛围营造上,高职院校要帮助民营企业提炼企业精神,设计企业标识、口号、警句等企业形象,完善企业的报刊、板报、网站等文化载体,制作企业文化宣传品,组织开展企业文化大讨论,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使企业文化逐步深入人心,成为每一位员工的自觉行为。同时,要帮助企业积极构建学习型文化,提倡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团队学习,不断提高员工的文化素质。在文化生活上,高职院校要与民营企业联合创建企业文化俱乐部,坚持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结合,开展一系列技能竞赛、文化交流、娱乐体育等员工喜闻乐见的活动,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丰富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和感染。
作者:许陈红 杜才平 单位:台州职业技术学院 台州学院经贸管理学院
服务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路径责任编辑:xchen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