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网学 原创论文 原创专题 网站设计 最新系统 原创论文 论文降重 发表论文 论文发表 UI设计定制 论文答辩PPT格式排版 期刊发表 论文专题
返回网学首页
网学原创论文
最新论文 推荐专题 热门论文 论文专题
当前位置: 网学 > 论文模板 > 管理学论文 > 正文

高等教育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互动的对策——以苏北为例_互动模型-

论文降重修改服务、格式排版等 获取论文 论文降重及排版 论文发表 相关服务

网学网为广大网友收集整理了,高等教育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互动的对策——以苏北为例_互动模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文摘要:苏北地区已进入产业结构发生显著而深刻变化的历史机遇期,大力推进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对于加快苏北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从苏北高等教育与产业结构的现状入手,分析了高等教育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相互联系,构建了二者的互动模型,并提出了发展苏北地区高等教育以及优化升级其产业结构的对策。
论文关键词:高等教育,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互动模型
  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在其“发展模式理论”中提出,产业结构变动的75%-80%发生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00美元-1000美元的发展区间,其中最重要的积累过程和资源配置过程都将发生显著而深刻的变化。2003年,苏北地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480元,按当年汇率折算,首次突破1000美元,这意味着苏北地区已进入产业结构发生显著而深刻变化的历史机遇期。社会服务为高等学校的第三职能,因此高等教育为区域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社会发展服务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高等教育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二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因此,应积极发展苏北地区的高等教育,强化其社会服务职能,为苏北的振兴和苏北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早日实现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
  一、苏北地区高等教育与产业结构发展现状
  苏北地区是江苏省北部地区的简称,行政区划上包括徐州、淮安、盐城、连云港、宿迁等5个地级市市区及其所辖的24个县市,2009年土地面积5.4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335.39万人,分别占江苏省的52.84%和51.77%。
  (一)苏北产业结构现状
  2009年苏北地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196.89亿元,比上年增长21.33%,快于上年2.13个百分点,创1997年以来新高,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23835元(按常住人口计算),比上年增加4280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1.64亿元,增长20.55%;第二产业增加值578.9亿元,增长19.6%;第三产业增加值504.74亿元,增长24.1%。三次产业总值结构由上年的14.9:49.8:35.3调整为14.8:49.1:36.1,第一、第二产业的比重分别下降0.1和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比重提高0.8个百分点。
  表1苏北地区2000-2009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及增长率
  

年份

第一

产业

第二

产业

第三

产业

GDP

增长率

第一

产业

增长率

第二

产业

增长率

第三

产业

增长率

2000

26.40%

41.44%

32.16%

8.57%

1.61%

10.35%

12.56%

2001

25.24%

41.96%

32.79%

10.68%

5.82%

12.09%

12.86%

2002

23.99%

42.97%

33.05%

11.43%

5.89%

14.10%

12.28%

2003

21.20%

45.32%

33.47%

11.45%

-1.50%

17.56%

12.89%

2004

20.16%

46.57%

33.27%

18.57%

12.76%

21.82%

17.84%

2005

19.70%

46.43%

33.87%

12.13%

9.56%

11.81%

14.15%

2006

17.79%

47.88%

34.33%

17.31%

5.94%

20.96%

18.92%

2007

16.23%

48.89%

34.88%

17.48%

7.18%

19.95%

19.38%

2008

14.90%

49.80%

35.30%

19.20%

9.41%

21.42%

20.64%

2009

14.80%

49.09%

36.11%

21.33%

20.55%

19.60%

24.10%

表2苏北地区2000-2009年三次产业中就业人数比例及增长率
  

年份

第一产业就业人数

第二产业就业人数

第三产业就业人数

就业人数(万人)

第一产业增长率

第二产业增长率

第三产业增长率

2000

56.05%

19.46%

24.49%

1485.43

-

-

-

2001

54.67%

20.47%

24.86%

1466.34

-3.72%

3.81%

0.23%

2002

52.37%

21.00%

26.62%

1427.88

-6.71%

-0.07%

4.28%

2003

47.92%

22.69%

29.40%

1435.33

-8.03%

8.58%

10.98%

2004

44.17%

24.31%

31.52%

1465.87

-5.87%

9.44%

9.52%

2005

40.37%

26.09%

33.53%

1539.55

-3.99%

12.72%

11.73%

2006

37.43%

29.01%

33.56%

1600.20

-3.64%

15.55%

4.04%

2007

35.45%

30.06%

34.49%

1677.28

-0.74%

8.64%

7.71%

2008

33.70%

32.49%

33.81%

1721.18

-2.44%

10.91%

0.58%

2009

31.57%

33.81%

34.63%

1798.83

-2.11%

8.75%

7.04%

从表1可以看出,苏北地区处于工业化时期,第一产业比重逐渐降低,主导产业逐步变为第二产业和与之相配的第三产业。同时,苏北,有自己的产业结构特点:以第二产业为主导产业,尤其制造业所占比重较大,同时与第二产业相关的金融、服务行业等第三产业也有了一定的发展。
  在产业结构方面,苏北地区表现为一产比重相对较高,二产优势不明显,三产发展总量偏小;2009年一、二、三产业产值比例与全省平均水平的6.08:54.24:39.68相差较大,而与苏南地区2.52:55.39:42.09更是相差悬殊;第二、三产业不仅比重低,结构层次同样较低,仍是以资源加工产业为主,工业产品的附加值较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更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滞后,且没有形成具备一定规模的产业集聚和产业链条。
  从就业结构来看(如表2),苏北地区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结构仍为传统的“一三二”型,从事农业人员较多,即第一产业人员比重较大,远高于苏南的8.94%、苏中的18.57%与全省19.88%的平均水平。
  (二)苏北高等教育发展现状
  1.高等院校数量较少
  截至2010年底,江苏省共有普通高校122所,而苏北只有22所,所占比例仅为18%;苏北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99万人,仅占苏南29.06万人的24%,只占全省的16.93%。
  表32009年苏北高校情况主要指标
  

地市

普通高等学

校数(所)

普通高等学校专

任教师数(万人)

普通高校在校

学生数(万人)

普通高校毕业

生数(万人)

徐州

7

0.6388

12.12

2.6

连云港

3

0.1781

3.38

0.87

淮安

6

0.3447

7.02

1.89

盐城

5

0.2808

5.5668

1.2554

宿迁

1

0.0668

1.7

0.37

苏北总计

22

1.5092

29.7868

6.9854

苏南总计

86

4.8263

125.9346

29.06

全省总计

122

7.4255

176.7233

41.2727

苏北占全省比例

18.03%

20.32%

16.86%

16.92%


  2.重点学科布局不平衡
  江苏省“十一·五”期间公布的高等学校重点学科(240个),苏北地区仅有22个,占全省的9.17%。与“十·五”期间相比,苏北地区重点学科数目有了一定的增长,学科布局有所改善,但南北差异仍然较大,苏南与苏北之比为9.2:1,2010年江苏省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27个,一级学科115个,其中,苏南国家一级学科有26个,苏北仅有1个。高等教育水平的低下,制约了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培养,严重影响了苏北地区人力资源水平的提高,进而影响到苏北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表4江苏省苏南与苏北重点学科比较
  

地区

省普通高校

重点学科

省高校

国家

重点实验室

省高校

教育部

重点实验室

省高校

重点

实验室

国家一级

重点学科

国家二级

重点学科

苏南

202

11

23

38

26

103

苏北

22

1

2

4

1

8

全省

240

12

26

49

27

115

苏北比苏南

10.89%

9.09%

8.70%

10.53%

3.85%

7.77%

苏北比全省

9.17%

8.33%

7.69%

8.16%

3.70%

6.96%


  3.高等教育层次较低
  截至2009年底,苏北22所普通高等学校中,本科高校仅为9所,职业技术教育等专科学校13所,其中3所本科高校招收研究生,表明苏北地区的教育主要集中在职业技术教育等专科层次。江苏现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28所,其中23所在苏南,苏北仅有3所,而江苏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有22所,其中19所在苏南,而在广大的苏北地区,只有中国矿业大学1所高校为博士授予权单位。另外,苏北高校大多为以工为主的多科或单科性院校,其专业比较单一,而目重复设置,难以形成合理的教育层次类型结构,导致现有的高等教育层次与社会经济结构比例失调,教育供给与社会需求的矛盾比较突出,难以满足苏北社会经济发展对高层次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二、高等教育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互动
  高等教育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二者相互促进、相互联系。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高等教育的贡献主要是通过提高政府和居民的教育支付能力、带动教育需求的增长以及引导高等教育的投资方向三个方面体现出来,同时,高等教育的发展可以增加人均受教育年限、优化人才结构和调整高等教育投资的个人收益率,为经济社会提供高、优、尖人才,从而带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随着苏北地区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向合理化和高度化方向发展。为了适应社会需求,高等教育也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之中。由于产业结构与高等教育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和提高,因此构建产业结构与高等教育的互动模型,可以清楚地反映出两者互动的内容与趋势,从而为互动战略的实施提供理论框架指导。
  
  图1高等教育与产业结构互动模型
  该模型(见图1)描述了产业结构与高等教育的互动。两者的互动涉及到产业、高等教育院校与政府行政部门三个主体,政府为产业与高等教育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法律等外部环境,同时,高等教育院校为产业主体提供和输送大量的人才,为产业的发展与优化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从以上可知,高等教育与产业结构演变、产业转移及产业分布存在着互动关系;产业结构演变、产业转移、产业分布会推动高等教育层次的提高,相应,合理的高等层次可以促进产业进一步良好的发展。互动的吻合程度取决于高等教育对市场需求变化反应的灵敏度。若高等教育层次跟不上产业发展的需求,则会阻碍产业健康快速发展,若高等教育层次过于偏高,则会导致教育“过度”。因此,高等教育应与产业的发展相一致,只有这样,两者才能实现互利互赢。
  三、发展高等教育、优化升级苏北地区产业结构的对策
  教育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是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结合高等教育与产业结构互动模型,苏北地区要继续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就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改革高等教育公共支出体制,加大教育投入
  苏北地区一方面由于教育落后和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不足,造成人才短缺,特别是高层次人才严重匮乏;另一方面,产业结构与高等教育双向互动关系的存在,使该地区经济发展在缺少高层次人才智力支持的同时,又由于缺少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和高层次的教学科研平台而导致人才外流。因此,江苏省政府以及苏北当地政府应深刻认识到高等教育和产业结构发展之间互动的重要性,坚持高等教育优先发展策略,多方面筹措资金,加大对苏北地区的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尤其应加大对苏北高等教育实践教学设施的投入和建设,结合工业园区建设,促进企业与大学的合作。
  2、集聚高等教育院校,优化区域内高等教育资源
  苏北有些高校的优势特色学科、新兴交叉学科在全国具有明显的突出地位,已经具备了培养高层次人才的综合实力。苏北地区高等教育院校较少,且分布较分散,很小一部分在市区,大部分分布在城镇及郊区。近几年苏北经济发展迅速,将高等教育院校合理规划,有效的集聚在一起,不仅是其积聚、稳定高层次人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更是调整优化江苏省高等教育规模、层次布局,改善高等教育优质资源的配置的需要。
  3、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发展多层次高等教育
  目前,苏北经济发展迅速,迫切需要大量的高新技术人才、高级管理人才等专业化人才和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进一步优化苏北地区高校的布局、层次和学科结构,淡化专业界限,优化课程设置,细化教学内容,增设选修课程,注重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的综合平衡,注重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有机结合,造就综合型、创新型、实用型人才。同时,政府要对人才配置的规模、方向、重点、结构等方面进行宏观调控,建立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培养出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
  4、拓宽产学研相结合的渠道
  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要通过联合技术攻关、联合人才培养的方式,加快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大学科技园区的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大型企业建立科研机构和大学生实习基地。同时,根据企业发展需要,提出研究课题并与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合作,要鼓励高校根据企业发展需求,开设新专业。另外,要加强政府对产学研相结合的领导、组织管理和协调,制订和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保证产学研相结合机制的良性运行,让其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5、建立高等教育预警制度
  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高等教育发展规划机关、高校和学生不可能完全掌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信息,所以,高等教育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求之间不协调的矛盾必然会存在,某一层次或某一类型或某一专业的招生偏多或偏少的现象一时不可避免。为了防止这种不协调状况过分偏离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实际需要,必须组建高等教育发展预警研究机构,定期进行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之间协调状况的预测与评估,发布高等教育院校各专业招生偏多或偏少的预警公报,提醒高等学校有针对性地调整招生结构,提醒大学生及时调整专业或专业方向。
参考文献
1 江苏统计年鉴电子版2000-2010年版
2 徐州统计年鉴2008年版,1-65页
3 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苏北振兴的意见》,苏发[2005]10号
4 王沛.英法后义务教育与训练体系的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0年增刊:212-216
5 肖昊,张云霞,廖建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高等教育的互动[J].高教评论,2005(5):13-15
6 易明.我国民办高校地方集聚的经济学分析[J].民办教育研究,2005(5):23-25
7 刘建平,王克林,黄怀槐.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6(1):20-22
8 陈超.产业结构现代化与高教结构改革--发达国家的经验及对我们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0,(9):30-33
9 叶静怡.发展经济学(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56
10 陈仲常.产业经济理论与实证研究[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5:78-85
11 史忠良.产业经济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35-48
12 何德旭,夏杰长.服务经济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62-87
13 Martin Carnoy.教育经济学国际百科全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41-237
14 Clive R.Belfield.教育经济学—理论与实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21-141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学首页 | 原创论文 | 计算机原创
版权所有 网学网 [Myeducs.cn] 您电脑的分辨率是 像素
Copyright 2008-2020 myeducs.Cn www.myeduc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09003080号 常年法律顾问:王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