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网学 原创论文 原创专题 网站设计 最新系统 原创论文 论文降重 发表论文 论文发表 UI设计定制 论文答辩PPT格式排版 期刊发表 论文专题
返回网学首页
网学原创论文
最新论文 推荐专题 热门论文 论文专题
当前位置: 网学 > 论文模板 > 管理学论文 > 正文

黑龙江省文化资源产业现状分析_发展-

论文降重修改服务、格式排版等 获取论文 论文降重及排版 论文发表 相关服务

【编者按】网学网管理学论文频道为大家收集整理了“黑龙江省文化资源产业现状分析_发展-“提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文摘要:黑龙江省资源丰富,地大物博,但在多年资源依赖型发展模式的影响下,经济发展已有衰退之势,出现了资源衰竭、生态环境破坏、产业结构单一、接续产业不足等资源经济多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根本理念,大力发展文化资源产业,并以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求资源型城市的顺利转型,保证黑龙江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论文关键词:文化资源产业,黑龙江,发展
  黑龙江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全省共有54个民族。其中,汉族占全省总人口的94.98%,各少数民族人口185万人,占5.02%。生活在黑土地上的汉族、满、蒙、朝鲜和鄂伦春等各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瑰丽多姿的文化。少数民族的建筑形式、生活方式、服饰饮食、婚丧习俗、宗教习俗、音乐歌舞、节庆活动,与汉文化迥然相异,具有很强的文化吸引力和国际市场竞争力,也天然具有了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早在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文化政策促进发展”政府间会议,提出了《文化政策促进发展行动计划》。它指出,“文化的创造性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对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显然,全世界都已经意识到,文化是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实现经济迅猛增长的最有力推手,也认识到一个地区文化资源的种类越多,积淀的厚度越丰富,文化产业开发的余地就越大。
  黑龙江地区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由静态的文化遗产转变为可以产生经济效益的文化资源是从旅游开始起步的。黑龙江地区就集中了众多品位高、吸引力强的自然旅游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冰雪大世界、扎龙自然保护区、五大连池等旅游产业成为支柱产业,《达斡尔族乌钦》、《达斡尔族鲁日格勒舞》、《鄂伦春族古伦木沓节》等9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生活于这片土地的满、蒙、回、朝鲜和鄂伦春等53个世居少数民族,更令这块瑰丽多姿的大地充满了别样风情。
  黑龙江省各个地区丰厚的自然与文化资源与其应该产生的经济效益却是无法匹配的。2009年,黑龙江旅游总收入达到了453.25亿元,其中民族聚积地区实现旅游总收入在其中所占比重很小。造成这一原因的最直接原因,恰恰就是因为民族地区文化资源产业转化的滞后。随着物质与精神极大丰富,人们对旅游的要求也提高了,不仅止于“消费自然”,更倾向“消费文化”。文化是旅游的魂,没有魂的自然能满足一时的感官,却无法渗透人的灵魂,也就无法激发消费冲动,拉动当地经济增长。发达地区在文化旅游方面的成功,让黑龙江省地区必须意识到,要摆脱经济落后的困境,必然要重视文化。而在文化旅游的带动下,黑龙江地区可以走上一条依托文化旅游,发展文化深度旅游,并由此带动相关文化产业发展壮大的旅游经济循环路子。
  一、黑龙江省文化资源产业现状
  2009年,黑龙江省旅游接待总人数为7801.6万人次,同比增长19.46%;旅游业实现总收入453.25亿元,同比增长14.22%。我省重点塑造冰雪、生态、边境三大特色旅游产品,精心培育城市风情、民族民俗风情、工农业、红色文化、历史文化、商务会展六大专项旅游产品,推出了文化生态游、华夏东极游、神州北极游、林海泛舟游、火山边陲游五大精品旅游线路。围绕5条精品旅游线路,推出了2009年春节黄金周、“生态龙江,活力之春”、“北国风光,美在黑龙江”等四季旅游精品线路和产品,集中打造了北国风光10大养生度假旅游区、20大养生度假名胜、14大养生度假主题游产品。事实说明,黑龙江地区文化资源转化初见成效。未来,若能更好的利用这些资源,这将是黑龙江文化产业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也必将成为东北经济发展高地的重要支撑。
  (一)冰雪文化观念先行,势头喜人
  哈尔滨冰雪文化是我省最先意识到本地自然生态资源具有巨大经济效益的。中国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始创于1999年,是由哈尔滨市政府为迎接千年庆典神州世纪游活动,充分发挥哈尔滨的冰雪时空优势,进一步运用大手笔,架构大格局,而隆重推出规模空前的超大型冰雪艺术精品工程——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向世人展示了北方名城哈尔滨冰雪文化和冰雪旅游的独特魅力。当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我省又把旅游的眼光放在了“文化”上,充分挖掘冰雪文化的灵魂,以文化元素为符号,以项目载体为支撑,经过探索,逐步建立起了适合旅游市场需求的多种形式并存的适宜本省各地景区自身文化旅游特点的文化产业类型,形成了有区域特色和竞争优势的新格局,初步形成了以文化产业、经营性演出业、文化娱乐业、新闻品牌业、网络文化业、演出展览业、策划创意业和艺术培训业、音乐零售出租、艺术品经营、电影放影等面向市场的文化产业体系,涌现了一批具有较强实力的文化产业单位,优势项目初露锋芒,经济效益开始显现。
  (二)扎龙鹤文化依托火把,照亮未来
  为大力推进齐齐哈尔跨越发展,黑龙江省把挖掘鹤文化底蕴,树立鹤文化品牌,提炼鹤文化精华,致力于把鹤文化打造成鹤城主题文化的“灵魂”加以保护开发利用,提出把鹤文化资源转变为齐齐哈尔文化资本以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旅游的强市战略,并紧紧抓住观鹤节这一知名品牌,把服饰文化、歌舞文化、节庆文化、饮食文化、民间艺人绝技等文化资源按市场化手段物化出来,节目文化、旅游文化,艺术演出等文化经营活动初见成效,提升了旅游业的文化含量,延伸了产业链,形成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资源共享、市场共享、互为支撑、互为促进、共同提升、共同发展的良性发展机制,在市场上走出一条符合省内实际的特色之路、创新之路、发展之路。
  (三)五大连池重拳出击,后劲十足
  五大连池是第四纪火山活动给人类留下的一片珍贵遗产,已荣获两项世界级桂冠和十一项国家级荣誉。五大连池是集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保健康疗、科学考察为一体的高含量、多功能、综合型国际旅游胜地,不仅在生态科学和地理物理发展史方面对人类有着重大意义,而且在自然美学和环境医学方面更具有独特的观赏和适用价值。省政府把旅游业作为富民强市的支柱产业加以培育的目标,提出了将文化产业“嵌入”五大连池旅游业及其他已有一定发展规模的产业之中,依托、借助这些产业既有的市场,发展文化产业。从而达到快速启动市场,缩短发展周期,减少发展成本,最终实现目标效益的最大化的发展思路。做出了重新定位城市的发展思路,即以五大连池为中心,发展周围产业片区,利用火山与矿泉打造特色康疗城市,把五大连池建成我省最有特色的旅游服务基地,疗养中心,健康文化中心的战略规划。
  二、黑龙江省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黑龙江文化资源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也在文化资源产业转化,尤其是文化与旅游的结合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从整体来看,黑龙江文化资源的产业化程度低、品种单一、规模小、作业分散、文化产品及服务科技含量少,产品开发创新能力不足,经营水平较差,市场机制不完善、缺乏龙头文化企业,文化产业总量规模偏小。
  造成这一现状,客观上来说,与本省地区区位劣势有很大关系。由于交通的不便、信息的不发达,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客观因素增加了黑龙江地区文化产业的转化的困难度。但近几年,省市政府加大对各个地区的基础设施投入,公路,光纤、通信、网络等通讯设施也开始大面积在许多地区铺设,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客观因素的障碍。目前,主观原因成为制约本省地区文化资源产业转化的最大成因。除了投入的不足,人才的缺乏外,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对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的转化途径认识不清
  省内都已经将大力挖掘本地文化资源,实现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的转化,将文化产业培育为本省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定为当前的发展目标,但是这一目标如何从头落到脚,从政府到民间都是迷茫的。从政府来说,为了更好地发挥文化产业在经济建设中的优势,各个都成立了文化产业科。但是,文化产业科在实际中发挥的作用却是很小的。从一些了解到,文化产业科由宣传部文艺科兼任,无编制无人员,缺乏专业人才对当地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指导。此外,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的转化,各个地区也没有一个纲领性的指导文件,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尤其是在引入民营资本进行项目开发方面,卖断资源的开发模式,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也贻误了项目的发展时机。
  (二)没有站在世界的制高点认识文化资源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地区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的转变,各市都邀请了专家学者,深入梳理当地文化资源,有些市还建立了文化资源库,条例明晰地将文化资源转化的顺序和方式整理了出来。但是,由于没有站在世界的制高点来认识文化资源,文化资源中最具有潜力的特色文化的转化不成功,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结合不紧密,导致很多旅游地只能成为旅游集散地而无法成为旅游目的地。
  (三)现代科技与文化资源的结合非常匮乏
  省内各地区拥有众多优美的民间传说、感人故事,这些都是可以借用现代科技,制成具有时代感的电子产品的最好素材。比如杨子荣这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是可以制作电影、动漫游戏等一系列产品的。样板戏《智取威虎山》的成功为我省开发文化资源产业做出了范例,但许多地区在文化资源与现代科技的结合上是比较匮乏的,没有一部值得称道的出版物、影视音像以及动漫游戏。
  (四)品牌意识的缺失
  从美国迪斯尼的成功可以看出品牌的力量有多大,它从一部动画片,发展出一条囊括文化产业方方面面的产业链条,这其中,品牌的经济效益实现了最大化。黑龙江拥有众多的资源,却缺乏了品牌力,既没有扬名世界,发展出产业链群的文化产品,也没有一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物。
  (五)现代媒介手段的利用不够
  信息时代的来临,网络技术的发达,使得地球成为了一个村落。民族地区也意识到了网络的强大力量,有意识地利用了网络,但网络利用的覆盖面窄,基本只覆盖了本民族的受众,没有发挥网络的强大力量,使其影响力最大化。
  (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作用发挥不够
  政府意识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至于消亡中的作用,加强了对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的保护,给与了大量的资金投入与支持,但对如何发挥传承人在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转化中的作用缺乏认识,没有充分地发挥传承人的作用。
  三、对策和思路
  (一)观念上重视,加强文化产业方面的立法
  政府要冲破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打破传统观念,着眼于市场需求,把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纳入全国、全世界的格局中去思考;要把珍贵的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结合起来,真正把文化作为产业来认识、来发展;要转变观念,牢牢树立培育市场主体,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文化产业在GDP中所占比例的绿色经济发展观;要加强文化产业方面立法,在项目的招商引资上实施问责制;要改变多头指挥,职责不明的体制性障碍,实行文化产业部门专人专职;要加大对文化产业企业的扶持力度,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更多民营企业投身经营文化企业。
  (二)文化资源的转化要借鉴国内外的优点
  文化产业是一个开放的产业体系,要博采众长“引进来”,借鉴国外优秀的文化资源,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要面向世界“走出去”,用世界的眼光来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文化产品。如果没有文化领域的对外开放,就没有哈尔滨的《夜幕下的哈尔滨》、齐齐哈尔的《风刮卜奎》唱响全国。黑龙江地区发展文化产业不能把眼光局限于文化系统内部,也不能仅仅盯着省内市场和国内市场。必须适应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新形势,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进入国内市场,打入国际市场。
  (三)用现代科技发展文化产业链群
  大力推进文化与旅游、企业和科技相结合,用现代科技拓展文化资源转化的内容和形式,实现文化产业的规模化、链条化和国际化;结合现代科技与异域的元素,对不同地区的一系列的民间传说、感人故事进行新编,并形成图书出版、影视作品、音像制品、动漫游戏等系列链条产品,创作一个堪比迪斯尼的文化产品及其相关衍生品。
  (四)深人挖掘资源亮点,打造民族文化品牌
  打造民族文化品牌,要深层次挖掘当地的民族文化资源,既要注重民族文化产品外在物质形态的包装,更要注重民族文化产品内在的精神价值,从而使民族文化品牌的力量更持久,更有吸引力,更独具魅力。打造民族文化品牌,要树立品牌意识,实施精品战略。先期选择最独特、最优势的部分进行开发,集中力量精心培育文化旅游、演艺、娱乐、工艺、美术等方面最具文化特色的文化精品,使之形成市场知名度高、占有率高、效益高的品牌。并利用名牌效应,拓展市场,带动产品生产规模,壮大文化企业。
  (五)发挥传承人在文化资源产业转化中的作用
  政府要加大对传承人技艺的演展力度,利用现代技术做好传承人技艺的保存、整理、录制;发挥传承人在培训新人方面的作用,鼓励非物质文化传承技艺的学习,对继承者给与一定的经济补偿和培训。
参考文献
1 曲福田.资源经济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7 :89~120
2 关立新,乔榛.发展循环经济:黑龙江省走出资源困境的有效路径.理论探讨,2005(6): 72~74.
3 孟凡生,王超.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发展接续产业问题研究.商业研究,2008,(13):127~129.
4 王晓杰 .加速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的探讨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1995,4.
5 赵玉萍.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24(2):31~34.
6 孔微巍,杨晓冬.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中的现状及障碍分析.商业研究.2007,(11): 91~95.
7 人行哈尔滨中心支行课题组.对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情况的调查.黑龙江金融, 2006( 5) : 37~38.
8 蒋浩,赵晨.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湖北社会科学,2007 (5):21~23
9 林吉双, 朱丹.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黑龙江经济的增长.2002 ,7( 4).
10 曲庆江.我国资源型城市的困境与经济转型对策研究, 2004 ,5.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学首页 | 原创论文 | 计算机原创
版权所有 网学网 [Myeducs.cn] 您电脑的分辨率是 像素
Copyright 2008-2020 myeducs.Cn www.myeduc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09003080号 常年法律顾问:王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