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学网为需要管理学论文的朋友们搜集整理了 会计制度设计课程考核方式的改进和完善 相关资料,希望对各位网友有所帮助!
一、《会计制度设计》课程特点就教学而言,会计制度设计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除内容上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审计、管理会计、电算化会计等多学科知识,还涉及到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公司治理等管理学的知识运用到会计制度设计实践中的问题。具体而言本课程具有如下的主要特点:
第一,既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又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会计制度设计》是在本科学生学习完成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之后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从课程内容来看,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主要涉及会计基础、成本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等专业知识;同时又几乎融合会计、经济、财政、金融、法律、管理、人事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第二,具有较强的政策性。企业的会计制度必须遵循国家的宏观会计政策,企业设计的会计制度不得违背国家会计政策,不违背国家有关会计、税收、法律、金融等法律法规。因此,无论是理论学习,还是企业实践,会计制度设计都具有极强的政策性。
第三,既具有较深的理论性,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会计制度设计有自身的基本原则、基本程序、基本方法和内容,作为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部分,其特定的内容,有较强的理论性。但是,会计制度设计又不能脱离企业实际,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具体情况,设计出适合每个企业的会计制度。因此,从应用角度来讲,会计制度设计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二、《会计制度设计》现行考核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弊端通过多年来对《会计制度设计》课程考核方式的了解和分析,发现现有的考核方式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一)考核方式单一,缺乏灵活性目前,大多数高校《会计制度设计》课程考核仍然主要以期末闭卷考试为主。这种考评方式的主要特点在于:重记忆、轻理解;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这种单一的考试方式体现了我国“学校主导型”的办学模式,是典型的“应试教育”的结果。
在以试卷考试为主的考试情况下,教师以教材为中心命题,考前画范围指重点,学生记笔记背笔记。这种考评制度助长了学生的惰性,抑制学生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死板呆滞,缺乏灵活性;不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思维的建立,不能准确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和能力,更不能公正评价和衡量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考试内容重理论轻实践能力现行的《会计制度设计》考试方式,无论是从考核环节和试卷题型来看,都偏重理论知识,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
在这样的考试导向下,会导致学生在思想上只注重死记硬背课本上的知识,轻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最终导致学生实践技能远远落后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学生在毕业时自然就不能把握会计业务的精髓。而在将来的就业中,实践能力的缺乏使学生很难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遇到问题时不能独立解决,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
(三)考核内容题型单一死板,缺乏灵活性从《会计制度设计》的考试题型来看,主要有简答题、名词解释题、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填空题、设计题和案例分析题,其中大部分题型过于教条化,学生只能依靠记忆解决,题型显得死板僵化。这样的题型只能促使学生机械地去学习,忽视平时学习积累,忽视与实际的联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解决会计制度设计中的实际问题。
(四)不能全面体现考试功能高等教育考试主要应具有评定功能、诊断和反馈功能、预测功能、导向功能、教育功能和激励功能。《会计制度设计》考试无论以何种方式进行,应该具有以下功能:对学生会计制度设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掌握程度的评定、诊断学生学习会计制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但是,在以分数为主要评定标准的传统教育思维下,现行《会计制度设计》考试的功能被片面化、单一化。考试功能的片面化必然导致教学的异化———师生教学仅为考试服务,考试就意味着课程的终结。这种考试只能部分反映出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甚至只是反映了学生的应试能力,并使学生的这一能力片面膨胀,其他素质片面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