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网学网为您推荐的管理学论文- 会计制度设计实施案例教学的关键因素剖析 ,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一、 会计制度设计的特点及实施案例教学的必要性会计制度设计是高校会计专业的必修课程,与其他课程比较,会计制度设计具有 3 个方面的特点:⑴ 综合性强。
会计制度设计的基础是会计制度,其设计内容涵盖会计工作的全部过程,包括会计组织系统、会计科目、会计核算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管理成本会计制度、会计电算化等方面的具体设计,是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高度综合。 ⑵ 应用性。 会计制度设计重在“设计”,让学生懂得如何运用会计专业知识为一个组织设计和修订会计制度,是对以前学过的理论的综合应用,给予学生很大的自我扩展的空间。 ⑶实践性。会计制度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它是随着会计的发展而不断演变的。 会计制度设计的学科定位就是研究和设计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与一定时期的经济体制和企业内部的管理要求密切相关,具有相当高的实践要求。⑷ 针对性。会计制度是指导企业具体会计工作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不同所有制形式、不同行业类型、不同规模及不同经济管理要求的企业,其内部会计制度是大不相同的。 因此,在进行设计之前,必须确立设计目的与内容,深入企业进行实地调查和研究。
基于会计制度设计的学科特点,传统的教学方法很容易导致会计知识的重复讲授, 导致课堂教学枯燥乏味,降低学生的积极性。 实施案例教学,能很好地适应学科特点,将会计理论与实务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设计理念和创新才能。 而且,案例教学是一种没有结论的讨论,它没有正确的答案,只有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案。 以讨论为主的案例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从原来的一个角度思考问题转变成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长期实施案例教学,可以开阔学生的思路,增强学生自主设计的信心,使之习惯应用已学的会计知识发现企业具体问题,并为企业设计具体的会计制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同时,在这种互学过程中也无形地提高了教师的组织能力和业务能力。
二、 会计制度设计实施案例教学的关键因素1. 案例的选择。 案例选得是否合适,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案例一般分为教学案例和研究型案例,前者具有概括性和选择性,即一个案例说明一个问题;后者内容更丰富,更贴近现实,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常常一个案例说明多个核心问题,比较难以把握,所以我们必须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根据普通高校学生的特点,会计制度设计最好选择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可以自己编写,可以搜集原始案例进行修改,还可以直接从案例库中遴选。 不管哪种形式,教学研究在选择时需要注意 5 个问题:一是被选案例能提出哪些相关问题,解决哪些相关理论。 不能解决理论问题的案例是没有意义的。 二是案例提出的问题具有争议性。 争议性是案例选择的必要条件,案例的目的是课堂讨论,使得学生通过实际参与, 体会自己将来在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所以案例不是为了传播信息,更不是为了回顾文献,而是让学生思考并辩论,使学生在辩论中得到启发,在辩论中互相学习,在辩论中提出个人独到的见解。 三是案例具有综合性。 被选案例必须涵盖会计制度设计中的普遍性问题,能反映同类事物的一般特性,学生能运用所学会计理论和方法提出最优方案,进而认识会计实践活动发展的一般规律。 四是案例必须具有浓缩性,反映理论方面的主要矛盾。 为了防止把过多时间花费在细节上,通常需要对案例进行加工,剔除与相关章节联系不紧密的部分。 五是案例的典型性。 被选案例必须比较规范,相关参考资料容易查找,这样才便于交流与知识的扩展。 六是被选案例必须是任课教师熟悉的,最好是师生都熟悉的案例。 对于老师来说,不熟悉的案例难以提出超常规的难题,更无法解决提出的难题,当学生在争议中需要做出决定的时刻,老师可能束手无策。 就学生而言,熟悉的案例可以让他们身临其境,较为容易地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
2. 案例的布置。 案例的布置一般有 3 种方式:一是先讲解理论,每讲完一章后呈现相关案例,把所学理论融入案例之中。 这种方式的好处是学生在有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容易发现问题,也有利于把所学知识跟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更好地解决问题。 二是先呈现相关案例,把要学习的知识贯穿在案例之中,案例讲解后做一个总结。 这种方式的最大优势是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通过案例把学生带到实践的情境之中,课程结束后,能给学生留下较深的印象。 三是单独开设案例课程。 这种方式类似于哈佛大学的案例教学,容易给学生创造争议的场景,使得学生思维更发散,能提出更多问题,在讨论中互相提高。 案例的布置是否合适也能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根据培养计划和目标进行选择。
3. 任课教师的选择。 教师是课堂讨论的组织者,案例教学对任课教师的要求非常高。 案例教学的最大收获是学生之间相互学习,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中的“球员”,而是一个优秀的“裁判”和“教练”,给学生启发、引导和总结。 案例教学的效果取决于任课教师清晰的讲授、对学生的良好组织、对课堂秩序的有效控制,任课教师不但要熟透案例,还需有广博的知识、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因此,从事案例教学的教师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熟悉并习惯这种教学方法,这个过程一般需要 2~3 年。 因此,选择教师需要权衡各方面的条件。
4. 学生的参与。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案例教学重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为了让案例教学顺利进行,学生必须做好 3点:课前的准备、课堂上的表现、课后知识的扩展。 课前准备是整个案例教学的基础,学生应根据老师的教学计划仔细阅读教材和查阅参考文献,熟悉并分析老师预呈现的案例,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自主设计。 课堂上的表现是案例教学的核心,学生不但要大胆主动地提出自己的观点,相互辩论,还要倾听别人的分析和见解,通过比较和鉴别,最后综合出比较完善的设计思路。 案例教学不止于课堂,还需要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进行课后的知识扩展。 课后知识扩展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一步巩固,很多情况下会再次得到启发,正确分析和评价课堂讨论中的分歧.
三、 提高会计制度设计案例教学效果的设想目前高校本科教学中,会计制度设计课程使用案例教学的还是个别现象,而且存在诸多问题,要克服这些问题,高校必须形成自己的理念,提高教学效果,不能为案例教学而教学。 笔者认为,案例教学要达到最佳效果,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1. 建立和完善案例库。 建设案例库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基础,案例教学成功的院校,大多数都有自己的教学案例库。 建设案例库必须考虑其容量、质量、更新机制以及案例与经费的来源, 使案例库具有良好的覆盖率和系统性,并形成大量的素材积累。 通常,我们可以在实践中根据企业实际资料尝试自己编写案例, 亦可以向全国征集优秀案例,还可以从报刊、案例集、教材等资料中选择案例,使案例库容量不断扩大,任课教师熟悉库中各种案例后,根据教学计划从案例库中遴选出高质量的案件用于教学。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案例库最好校内、校际间共享,特别应鼓励校企合作,实现产、学、研有机结合,企业为学校提供案例,学校为企业提高解决方案。
2. 加大案例教学的资金投入。 案例教学需要的资金比传统教学要多得多,当前的案例教学经费一般由教研室或任课教师自筹,学校没有安排专门的经费,有些老师考虑成本问题往往放弃了案例教学。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学校应扩宽资金来源,加大资金投入。 除了争取国家和学校的支持外,尽量获取企业的项目经费,或者企业和其他机构的赞助,成立案例教学专项资金,满足案例教学的资金需求。
3. 合理的课时计划。 会计制度设计教学的课时计划一般由学校安排 32 个课时, 教研室只能做微调。 一般情况下,32 个课时难以实现案例教学。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案例教学的课时计划应由任课教师安排,由教研室讨论审核。
4. 处理好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 案例教学法不能完全替代理论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主,旨在建立系统的会计理论体系, 而案例教学以讨论为主,旨在培养学生应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者有机结合可以产生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