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导读:在新的一年中,各位网友都进入紧张的学习或是工作阶段。网学的各位小编整理了管理学论文- 基于职业过程导向的高职会计制度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工作和学习顺利!
一、传统高职院校会计制度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课程培养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不合理现代企业在选择财务人员时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不仅要求会计人员会记账、算账和报账,还要求能够融入企业、参与经营管理、制定或完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堵塞管理漏洞。因此,会计制度设计课程的开设的原旨是培养财会专业学生参与企业管理,为企业设计会计制度的能力。然而,作为财务人员能够参与到企业的经营管理岂是朝夕之事,至于能为企业设计会计制度起码也是企业财务总监一级的职责。事实上,传统教学也的确是站在为企业培养财务总监或者总会计师的角度来实施教学的,这样的培养目标无论是对于教师还是学生,尤其是高职的学生,无异于空中楼阁。
既然是为企业培养财务总监,那么要教授的内容一定要全面而深刻,从会计制度设计的原则依据到设计的内容程序,从会计制度调查问卷的设计到会计档案管理的设计,从凭证账簿报表的设计到货币资金、存货、固定资产、投融资甚至采购、生产、销售控制制度的设计 学生完全置身于财会知识的大观园中,茫然不知所措。教学目标的不明确必然导致教学内容的不合理。
(二)只注重理论教学,缺乏与实践结合会计制度设计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任何企业的制度设计一定是要根据该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来具体制定的,然而目前对该课程的教学往往是针对所有企业,而不是某个具体的行业或者企业。因此,教学过程必然只能做理论上的指导,泛泛而谈。比如:对会计机构的设计,财会部门要设置材料会计、成本会计、销售会计、工资核算、出纳、总账会计等;对会计科目的设计,资产类科目、负债类科目、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成本类科目、损益类科目等;对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要注意钱财分管、不得坐支、库存现金要日清月结 这其中一些内容是学生早已在其它专业课中耳熟能详的,教师却还在那里老生常谈,难怪学生毫无学习兴趣;还有一些内容则是对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业务特征要采取完全不同的设计,毫无针对性的纸上谈兵只能让本课程的教学流于形式,对学生日后的工作实践没有任何意义。
(三)只有专业知识的讲授,没有职业能力的培养财会职业的特点决定其从业人员必须具备除专业知识基于职业过程导向的高职会计制度设计课程教学改革陈 哲外的一些职业能力,如:财会人员因为担负着整个企业的会计事项确认及计量核算工作,必须与单位内外各部门、机构保持密切且良好的联系,因而财会人员需要具备相当的人际交往能力《;会计法》从1985年产生到2000年间修订了4次,《会计准则》从1993年到2006年间颁布了3个,涉及几十个具体会计准则的变化,因此财会人员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此外财会人员要准确进行会计判断,还必须懂公司的经营管理,因而财会人员要具备极强的自学能力;财会人员身处经济工作第一线,工作强度和职业风险很大,还必须具备自我调节、抗压的能力。传统的课堂讲授式教学因为不能提供仿真的学习情境,而根本无法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只是单纯专业知识的讲授或者基本技能的演练,只能培养出“好用、不经用”的高职毕业生,毫无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基于职业过程的教学改革建议(一)明确课程培养目标,调整教学内容,树立职业意识对高职层次的《会计制度设计》课程培养目标定位不能是财务总监的高度,根据我院对本市数十家企业财会工作岗位工作任务的调研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反馈的情况显示:能在某企业现有的财务体系下记账、算账、报账的会计人员很多,但能从零开始建账的会计人员非常缺乏;财会人员对某公司现有的一些会计制度不能很好的理解并坚决执行,或者虽然能遵守并执行现有的会计制度,但不能进而提出意见或建议并加以完善。因此,根据高职院校财会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高职院校对本课程的培养目标定位应是“能建账,懂制度,肯设计”的应用型人才。
针对以上培养目标,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部分内容可以删减,如建账过程中涉及的会计科目、凭证、账簿、报表的设计,这部分内容只需要学生能从现有的会计科目、凭证、账簿以及报表中挑选使用即可,无需自行重新设计;部分内容可以增加,如我国现有的基本会计法规、准则及制度的介绍,其实国家统一的会计法规、准则、制度在企业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是企业会计制度,对这部分内容的掌握是设计正确的企业会计制度的前提,而现有的教材中基本没有对这部分内容的介绍;部分内容可以简化,如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这部分内容只需要学生知道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包含哪些方面的业务,在日后的工作实践中当踫到这些业务时,有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对其进行制度上的完善的意识,即“肯设计”,到设计时再来参考具体的设计要点,而不必在授课时就对每项内部控制制度设计要点进行详细的讲解,即,关键是帮助学生树立起“肯设计”的职业意识。
(二)以职业过程为导向改革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职业能力职业过程导向旨在培养学生自我调整、自我提高的能力,为此,整个教学设计应保证学生的高度参与,在实践中培养能力。在教学模式上,采用情境式教学,选取在社会中数量较多、有代表性的两类企业——商品流通企业和生产加工企业作为教学情境的载体,组织学生进入这两类企业进行实地调研,了解会计制度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同时,以这两类企业的会计制度为例,引导学生总结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的内容及在实际应用中的特点,根据对企业的调研结果,找出这两家企业现有会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的建议,这种实践性的情境教学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组织上,将学生4~5人分为一组,从企业调研到最终完善建议的提出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完成。通过这个过程让学生在任务下感受压力和竞争,让他们意识到只有合理的组织与合作才能完成任务,形成互助式、合作式的学习氛围,从而培养学生自我调整、自我提高的能力。而通过组内成员间的沟通以及组外的企业调研,可以锻炼学生与人交流及人际交往能力。并通过完成任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从网络、教材及图书馆的参考书上找案例和法规准则,在研究中学习,培养自学能力。这种以思考和交流为核心的教学组织能充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三)更新考核方式,评价职业素质以传统期末闭卷考试作为课程的考核方式,难免导致学生为应付考试对相关理论知识在考前临时突击,死记硬背,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这不符合该课程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为此,应设计一种开放性的考核方式,如:面对当前金融危机下日益恶劣的就业环境,国家及地方政府一直在采取各种扶持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以此为背景,要求学生同样以分组的形式,每组经过市场调研选择一个行业并模拟创建一家公司,然后对新设公司进行财务建账及基本财务会计制度框架的搭建,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账务资料以及一份公司会计制度。通常企业对员工的年终考核包括员工的年终工作总结自评、领导对该员工工作表现的评价以及该员工实际取得的工作业绩,因此对该课程的最终考核也由学生自评、教师评价以及社会评价共同构成。其中:学生自评打分占10%,教师根据学生平时表现打分占20%,小组提交的财务资料及制度设计最好交由企业或者有些学校设有的大学生创业指导中心等部门来打分占70%。如此的考核方式,不仅考查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及灵活运用,而且一份成功的制度设计一定是小组成员共同沟通协作的结果,因而更能评价出学生与人交往、自我调整以及自我学习等职业素质。此外,这份由企业或学校指导老师修改过的制度设计还可以直接用于有意创业的毕业生的创业管理。
职业过程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范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方向,只有关注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才能保证学生走上社会之后的持续发展能力。经过基于职业过程导向的教学改革后的会计制度设计课程,提供了更多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机会,也为高职毕业生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