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学网为广大网友收集整理了,国外农业科技人员管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英国农业科技人员管理的特点
(一)重视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英国作为一个稳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非常重视专利保护———政府支持将农业专利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中。为帮扶国内中企业的创新发展,英国不断修订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及相关法规,激励企业开展创新,为企业提交专利申请提供便利。2011年6月英国实施的《专利地区法院指令》,规定国家每年拨专项资金资助与知识产权密切挂钩的研发项目,帮助企业制定新的研究计划、加快新产品投入市场,并使企业在发展其知识产权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帮助,同时对英国企业向欧洲专利局提交专利申请的流程也做出减少重复环节和相关费用的调整,简化程序,提高专利申请效率。英国政府支持并促进实用性专利技术的研发和技术转化,不提倡学术成果只能带来回报很少的专利项目。在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政府要求大学和科研机构必须与企业联合申请国家和区域的创新项目,通过项目合作,使大学、科研机构与企业(农场)紧密相连,使科研项目来源于生产实际需求,并将适用的成果应用到企业中,使企业与相关行业技术同步,改进企业行为,使企业更好地发展。大学的研究和技术开发是企业创新和发展的关键。例如,英国剑桥科学园区的成功,剑桥大学在其开发与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剑桥大学雄厚的科研实力直接促成了剑桥现象的产生以及剑桥科学园的创建。剑桥大学一直与产业界保持广泛的联系,包括联合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产业界人士到学校办讲座、授课,学生到公司实习、兼职;教研人员为产业提供咨询服务、讲学或参加企业的专家委员会;设立产业支付薪金和提供研究资金的科研岗位,接受产业委托的科研任务,等等。剑桥大学通过校企合作和学科交叉,增强了科研教学实力,并培养出掌握全面知识、具备多项能力的领导者和创新者,直接为科技园区内的企业输出人才。重视农牧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工作。英国按自然区域设立农牧业科学研究机构,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全国专门从事农作物育种的科研单位有16个,分工明确,研究内容各有侧重,避免重复交叉。如苏格兰的一个研究中心以禾谷类作物、土豆、草莓为主;剑桥的研究中心以谷类、甜菜为主;威尔士研究中心则以牧草、奶牛为主;东茂林试验站专搞水果杂交育种和贮藏理论及应用技术研究;朗阿什顿试验站侧重幅射育种和果实风味研究。英国皇家农业学会推广示范站专门向全国各地介绍农业先进技术和新的牲畜饲养方法[6]。威尔市政府注重农牧场间“一对一”技术支持,将企业运用新技术的程度按“优秀”、“一般”和“较差”各划分出有三分之一,重点帮扶三分之一较差的企业,对另外三分之一优秀的企业进行创新支持,以促进企业进一步发展。每年在2500多家农场中,选出28家代表性农场,进行示范推广先进农业技术。英国政府每年都组织开展全国性的农业技术交流展览会,展览期间邀请农牧企业代表、农业科研人员在现场进行技术推广或技术交流咨询服务,对农场的创新行动、先进成果进行评比和奖励,推动农业新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工作。
(二)注重职业教育培训,突出实践操作能力培养英国非常重视农业职业教育,着重培养解决问题的实践操作能力。英国职业培训主要针对不同工作岗位的需要和职业资格证书的不同级别,开设不同的职业技术课程,相当于中等技术教育和高等教育。培训对象主要为16岁离校后的青年所接受的低于学士学位的学术和职业教育培训,也包括农场经理、农(牧)场主、农场农民和由其他行业转行做农业人员参加的培训。在英国,16岁以前为强制性的义务教育阶段[7],16岁后可以接受全日制教育和或参加工作。学员通过不同的职业技能培训得到国家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进入劳动力就业市场或提高自身能力水平。英国设有农业课程的学校有综合性大学、农学院和农校三大类,其中综合性农业大学有15所,农学院有42所,农校遍及全国各地。职业教育学院为当地的成年人和16岁以上(即受过11年义务教育的学生)的青年人提供职业教育和培训,职业教育学院学习的人数几乎是在校大学生的2倍。英国职业技能考核,学院则委托社会上具有培训资格认证的机构组织负责考核认证并授予培训证书。在英国,目前有三大资格认定机构,一是英国爱德思国家职业学历与学术考试机构(Edexcel),该机构是英国最大的学术和职业资格认证机构,在英国本土80%以上的教育机构采用爱德思的考试体系,提供广泛的学术及职业资格认证,负责课程规范、评估、考试以及资格认证过程中的质量监控;二是全英考试发证联合会(theAssessmentandQualificationsAlli-ance-AQA);三是牛津剑桥及皇家艺术联合会考试委员会(OCR)。学员培训后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也称为职业“绿卡”或称就业“绿卡”。2007年至2013年,威尔市政府通过实施farmingconnet项目,大力开展职业教育,培养农业技术人员。farmingconnet项目,包括农作物保护、动物疫病防治、信息资源技术和农业职业培训等内容,项目预算为2800万英磅。农业职业培训,由GelliAurCollegefarm等农业职业教育学院负责。GelliAurCollegefarm校区,有教师25人,在校学生300多人。学制2至3年,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基础理论和现场实习操作辅导两方面内容,其中,基础理论知识仅占培训总课时数的30%,而实习操作辅导则达到培训总课时数的70%。实习操作辅导教学均设在生产现场进行,如辅导学生如使用农具、如何伐树、帮助奶牛挤奶等具体实践过程,突出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所学的内容扎实、实用,是一个合格农民、农业工人或实验室人员所必须掌握的技能。因此,学生毕业后很受农场和农业企业的欢迎。学院把现场实习操作作为一种技能传授给学生,而不是把学生当作学院廉价的劳动力使用。职业技能培训分为四个相互连续而又有递进性的阶段。即:一级为必备知识、二级为操作员,三级为技术员,四级为农场规划方向。只有通过一、二级培训后,方可进行三、四级培训。只有通过四级培训并获得资格认证证书,才具有在英国担任农(牧)场主的技术资格。英国的培训学校与当地农业企业密切合作,使农场主和农民可接触到最新的技术。培训内容灵活多样,有农场主个体需求的专家技术指导、农场主论坛、探讨辩论、活动反馈并根据评价建议持续改进,等等。总之,培训内容全部从产业中来、到产业中去,重视培训内容与产业实际的结合,以保证掌握先进、适用的技术。培训中,注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切实提高实践操作技能水平,加强社会就业竞争力以及对产业发展的推动力。同时,培训的知识技能根据产业发展实时更新,使技能人才具有很高的职业适应力和产业推动力。
(三)重视人才培养,突出个性化发展英国农场的人才培养与岗位实践紧密结合,人才管理的措施体现在目标岗位任务的管理中。英国农场的每个岗位都建有清晰而明确的岗位职责任务,通过鼓励激励员工完成岗位任务,实现自我价值,达到农场追求效益的目的。农场主与员工签订岗位责任书,除明确年度工作任务和绩效考核指标要求外,还将各岗位层次人员的能力要求描述清楚,同员工交流,了解员工在学习培训和个人发展上要求,帮助员工发现不足,总结经验,解决问题。每个员工都有个性化的培训计划,培训内容是为了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农场管理层对员工培训的执行情况给予关注,将职工的休假审批表、工作任务进度表与培训计划相关联,以“柔”性管理方式进行督促管理员工完成培训计划。英国农场非常注重员工综合能力的开发,把员工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对外交流能力、内部协作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价评估。一个阶段的目标任务完成后,有专业的机构对员工工作业绩、学习培训等进行全面评估,评估结果会直接影响员工的奖励和晋升。英国在人才培养和使用上有全球化的视野,在培养和使用好本国人力资源的同时,还耗巨资引进世界各国的优秀人才,到英国各农场企业或科研单位任职。例如,英国洛桑实验室(RothamstedResearch)、英国杰姆斯赫顿研究所[10](TheJamesHuttonIn-stitute)及剑桥大学GS农场的所长,都是通过国际竞争方式,聘请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知名科学家或企业家担任。
(四)运用第三方评价模式,提高评价结果的公信度第三方评价机构,是在英国普遍采用的一种运用在项目立项评审、结果验收,以及人员培训效果和绩效评估等方面的代理服务机构。在英国,凡是从事农业项目与农业人才评价的第三方机构,均由农业部通过招标方式选中代理机构。代理机构与政府签订合同后,才能开展第三方评价的代理业务。开展第三方评价时,代理机构再与邀请项目评估单位签订评估合同,合同中载明具体执行过程、完成要求,明确标明各方的权利与义务等内容。英国农业部现有8个第三方评价机构,即科学中心实验室、渔业环境和水产科学中心、农业和农村保护署、肉质卫生服务中心、农药安全委员会、兽医实验署、兽医医药委员会、干预协调委员会等[11]。第三方评价机构是一个自收自支的非营利组织,有自己的业务和财务目标,与招标单位和被评估单位之间没有隶属关系。从1995年9月开始,英国农业部组织了一个“优先选择委员会”,每年都要对第三方评价机构的评价能力进行评估,通过评估的机构才能开展涉及农业项目的第三方评估工作。第三方评价机构的评审专家,都是来自全国各有关领域知名的专家和学者。专家委员会相对固定,但每年也进行部分更换,以保证第三方评价的公正性。第三方评价机构收到各单位的评估邀请后,组建评审专家及评审委员会,对项目进行评审。第三方评价的程序(以农业课题立项申报为例),主要有四步,即:项目审查、同行评审、会议评审和决定结果。首先是评价机构对被评审项目进行资格审查;其次,资格审查通过后,由第三方机构将被评审项目以背靠背方式发给不少于2名的同行专家组评价,同行专家独立填写评价意见,同行专家评价后,评价机构将专家意见反馈给被评价者,被评价者可以向同行的评审专家咨询评审结果,同行评审结果和申请者的意见一并送会议评审讨论;三是会议评审,评审项目最后得分是由会议评审的1-2位主审专家打分;四是专家集体讨论专家打分结果,决定立项申报项目是否通过。英国的农业项目只有通过第三方评价,才能进行立项、获取经费支持、通过结果验收。人员的培训结果和绩效评估等,只有通过第三方评估,个人才有晋升的资格,单位才可能获得管理上的认证资质。
(五)合理设置考核评价指标,健全考核评价体系英国的绩效评估体系是通过对员工个人绩效的计划、管理、考察、奖励和发展,使员工的个人目标和单位(团队)的战略目标结合在一起,通过提高每位员工的个人绩效,最终提高单位(团队)的绩效。首先,针对科技人员制定年度业务发展计划,通常是每位科技人员写出自己的发展计划后,和领导者一起讨论,明确业务目标,根据其发展方向,确认是否需要培训以及培训的领域。单位鼓励科研人员参加学术会议和到其他机构共同研究,并为科技人员提供培训发展的机会。其次,按程序实施评估,检查目标任务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和讨论,确认是否需要培训等。同时,领导要负责对下属科研人员的职场发展进行记录。第三,进行半年的绩效回顾,再次确认是否需要培训及培训任务完成情况,工作重点是否有所转变,如果出现问题,是否在目标的制定上有需要改进之处,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和方法等。第四,做好年度绩效评估,包括当年总结和下年度业务发展计划。年度绩效评估后领导会给下属出据一个年终评估反馈意见,意见中有对个人业务发展目标和相关业绩的评价情况、个人技能评定、超出个人控制之外的影响因素及存在的问题。同时,按照发展需求,依据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提出下一年度持续改进的培训建议。第五,领导者将评估结果及时与下级科技人员进行沟通与反馈,听取科技人员的意见。由此,制定下一年度业务发展计划。除最高和最低的5%人员,绩效评估结果一般不与工资挂钩。
二、对中国农业科技人员管理的启示
(一)运用第三方评价模式,提高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权威性。英国不论是对农业项目申报、结果验收,还是对教学质量、员工培训效果等都采用第三方评价的方式。第三方评价机构为社会非营利组织,成员来自社会各界资深的专业人士,它既不隶属于政府的官方机构的直接管理,又不受企业利益的制约,可以不受外界干扰做出客观的评价。第三方评价机构的有健全的指标评价体系,成熟的管理模式,规范的监督制度,可以对评价结果做出公正的评价。目前,我们国内评价,特别是对政府预算管理项目的结果评价,评价机构的成员大多是由政府官员和专家组成,而专家也往往是一些单位、行业或协会的领导,各自都代表一定的利益,事实上很难对结果做出客观的评价。在第三方评价中,不论是评价体系的指标建立,还是对项目的运用结果的评价上,都应有一定比例的真正用户(农民)或企业(农场)的代表参与,使评价回归本原,使评价的结果能够真正在农业生产、科研管理和人才培训制度管理和风向标作用。
(二)农业职业教育要不断适应市场的需求变化,注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在农业职业教育方面,尤其强调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重视实践教学以及与农场企业间形成的契约合作关系。使得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能够与市场接轨,满足农场企业对职业人才的需求。从职业学院毕业的学生,其专业知识水平和技能操作能力是否符合市场的需要,只有在农业生产的实践中经受锻炼才能检验出来。因此,农业职业教育水平的高低是由市场、企业来衡量的,学院在专业设置、课程教学,以及理论学习和实践辅导的课程比例要按照市场的需求进行调整,使教育和实践形成良性的循环,才能保证农业职业教育得以顺利、快速发展。目前,国内农业院校在课程设置上有重理论教学、轻生产实践的现象,实践辅导环节在总教学的课程设置所占比例远低于英国农业职业学院所占的比例。学生在农场直接获得的实践经验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深化理论知识学习,同时也有利于能培养学生坚忍不拔、踏实肯干和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
(三)产学研紧密结合,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产学研结合是指高等院校、生产单位和科研机构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的过程,其意义在于高等学校的发展要面向市场、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主战场,是实现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的内在要求产学研结合。产学研结合使高校教师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可以直接了解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调整教学计划;科研人员和技术人员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农业生产技术引入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在生产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同科研人员交流,不但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现场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应用技能,为就业做好准备;科研人员与学生交流后得到启发,可以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科研创新能力。因此,产学研紧密结合,解决了生产、教学和科研相互脱节的问题,有利发挥各方的互惠联动机制,促进农业稳定持续健康发展。
(四)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要以解决基层技术问题为中心,开展满足农民需求的技能服务。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是联系农业科研与生产实践的桥梁和纽带,各级农业技术服务机构要紧密联系,深度合作,发挥政府组织的技术指导作用。农业技术人员长期工作在农业生产第一线,有获取基层技术需求方面的先天优势,要引导和鼓励农业技术人员自下而上的获取农民需求信息,使服务内容贴近农民实际。目前,有的地方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没有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开展的技能服务很少考虑农民实际需求,往往是比较宽泛的技术建议,自上而下的宣传推广,形式上的热闹场面代替以解决问题的为宗旨的技术服务,对指导农业生产实际意义不强。农业技术服务人员要经常性地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村情民意,了解农民所思、所想、所盼,得到群众的支持、信任和拥护,为农民解决问题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和指导。
(五)改进农业科研人员考核评价方式,注重效果。目前,国内农业科研单位对农业技术人员的考核大体上有两种考核方式。一是年度考核,年度考核基本上还是在沿有1994年国家人事部印发的《国家公务员考核暂行规定》,年终科研人员撰写个人总结,进行自我评价、部门评价、领导评价,按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给出一个评价结果,这种考核方式简单易行,虽起到一定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考核方法越显弊端。二是绩效考核,绩效考核着重对员工履职情况作出适时和全面的评价,指导员工发现问题、改进问题、提升能力,最后达到员工与企业双赢的目的。绩效考核在国内科研单位还刚刚起步,其产生的作用还很难进行准确而客观的评价。但一些单位在考核中存在的评价周期过短、评价程序繁琐、评价内容与个人发展、单位发展要求结合不强、缺乏沟通和反馈结果、考核结果强制与分配挂钩以及绩效考核缺乏主动性或考核流于形式等问题值得认真反思。政府有关部门和农业科研单位对科研人员的考核要结合岗位要求和工作特点,应尽量减少对科技人才的干扰,让科研人员能集中精力潜心研究。研究借鉴英国的考核管理应注意把握好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应建立分级分层考核制度;二是考核既要重视结果考核也要注重过程考核,过程考核以定性为主,结果考核以定量考核为主。三是考核评价有利于个人和单位长远发展。四是在设计考核指标上要引导科研人员的选题与解决农业问题紧密联系,鼓励科研人员积极争取科研经费,科研活动要与提高自身能力素质、人才培养和单位发展相结合,研究结果要产生效益。五是在评价结果的使用上要积极营造宽松的科研环境,尊重科学规律,不过分依赖评价结果的物质激励作用,坚持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
作者:李震 张萌 单位:中国农业博物馆
国外农业科技人员管理责任编辑:田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