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可以说草原文化在草原地区有着独1无2的优势,也是保护草原生态唯1可以依靠的人类意识形态。内蒙古地区草原文化和国外的都不同,内蒙古地区的草原文化是基于这里特有的自然环境随着历史演变慢慢形成的1整体。草原文化不仅包括草原生态和人类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还要包括蒙古族人民的特殊文化思维,历史,语言,生活习俗,感情世界等等多方面。所以引进世界上其他发达地区草原管理方式并不1定适合内蒙古。
3、牧民在草原生态保护中的主力军作用
草原文化是草原生态的灵魂,那么掌握着这个智慧的人群是当地牧民。因此牧民是保护草原生态的主力军。
如果生态恶化,首先牧民的经济利益受到损害。牧民从事的都是自然放牧式的牧业经济。这种牧业经济完全依赖于大自然。这种经济方式几乎没有资金投入,人力投入不大,依靠大自然的养育来维持生存。
生态恶化同时会伤害牧民的感情。草原人认为家乡和父母同样重要,牧民对家乡的责任感很强,对家乡的感情也很深。我们在环保中1定要看到这1点,让牧民去当环保的主力军是唯1可以做好草原环保工作的途径。如果我们的盲目行动违背牧民的愿望,失去他们的信任的话环保工作在牧区很难展开。
最懂得草原的人在哪里?当然在草原上,而不在科研院所。不管个人经验也好,或者传统理念也好,使得牧民成为了最懂得草原的人。蒙古人历来的生产方式是适合草原地区的牧业经济。几千年以来蒙古人已经收集了很多适合草原的经验和教训。只要合理开发这些智慧资源才能找到保护草原的路径。我们的专家应该向牧民学习而不是牧民低声下气地向专家学习。只有牧民是草原的主人,也是草原的保护者。
最爱草原的人在哪里?当然也在草原上,而不在知识分子里或者环保志愿者中。对于牧人来说草原就是他们的母亲,对于草原来说牧人也是她的儿子。
最依赖草原的人在哪里?还在草原上,而不在那些追求GDP的政府官员或者外来的淘金者。政府官员1般都3年轮换制度,过了3年他就调到别的地方去了,屁股后面的烂摊子会怎么样他们不管。那些淘金者淘完了金子就走人,草原的死与活和他们没有任何关系。只有牧民世世代代,永远守在草原上。这辈人不会离开草原,下1辈的也不会,甚至好几辈的人都会生活在同1个山脚下。牧民对草原的依赖性最大。
这样1群最懂得草原、最爱草原、最依赖草原的人理所当然地应该是草原生态环保的主力军。
4、如何发挥牧民在草原生态保护中的主力军作用?
有人会问到,既然牧民如此热爱自己的家乡,为什么草原生态被破坏到如此的程度?难道他们没什么所作所为吗?
4.1牧民生态保护主力军的地位被取缔
至于草原生态退化的原因,以上已经简单地分析过。从中看,牧民不是草原生态的破坏者,而是生态退化的受害者。再说,牧民现在虽然非常清楚草原退化的情况,可是无能为力。其中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1是草原地区法律的不健全。牧民自己不懂法,地方政府执法也经常发生不公正的问题。牧民眼看着破坏行为,可是不知道如何制止。2是草原地区地方政府对生态保护方面往往和牧民作对。牧民对草原的认识和感情跟政府官员不1样,当发生矛盾的时候政府官员经常拿权压人。3是,草原地区很偏僻,信息流通不了,牧民得不到及时的、有用的信息。因为以上1些原因,牧民眼看着很多破坏行为都无能为力。
内蒙古地区搞生态保护也已经搞了210来年,可是越保护越恶化。为什么?因为生态保护中没有发挥牧民主力军的作用,多数都是地方政府单方面的行为强加给牧民的。
4.2如何发挥牧民生态保护中主力军的作用?
首先让牧民建立起来自信。通过交流,送信息到牧护,培训等途径让牧民认识自己在生态保护方面的优势,引发他们的积极性。牧民传承下来的牧业经济经验和与草原生态和平共处的知识是草原生态保护中可以依靠的主要智慧库。我们在牧区生态保护中不能盲目地引进内地的或者国外的经验。而应该去开发牧民所拥有的那些智慧。
其次,健全牧区的法制制度。当遇到利益冲突的时候应当用法律手段公平解决。这样才能保证生态的有效保护。
3,地方政府应该重新认识生态的重要性,摆正对生态的态度,大力支持牧民。以牧民为中心和主要力量,地方政府扶助牧民完成“草原生态恢复”这个伟业!
4,各民间环保协会应该协助牧民和地方政府搜集信息,做好信息流通的工作。适当地引导牧民的环保协会,帮助解决疑难问题。外地的环保组织应该成为牧区和外界之间的桥梁。
5、草原生态保护工作必须注意的几点问题
5.1理顺草原地区的1些关系
5.1.1发展和保护之间的关系
我们不能单1追求发展或者保护1方,1定要把这两个结合起来。这样说来发展和保护的度和方法是最重要的。
我们要正确认识发展是什么。发展,如何才是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发展的标准是什么?对于牧区发展来说这些都没有1个先例,也没有标准。任何1个人都不能制定1个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