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娟 吴 卫(湖南工业大学 包装设计艺术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8)
摘要:超现实主义是现代主义艺术运动中的一个流派,达利是此运动中最积极、最具影响力的著名画家。从图像学的角度对他具有双重意象的代表作品进行解读,并从创作手法、创作形式和画面内容上进行分析,探讨达利作品图底反转形的天才运用。 关键词:达利;图底关系;双重意象;超现实主义
1、 背景 超现实主义(Surrealism)1924年产生于法国,意在表现艺术家渴望创造某种比现实本身更真实的东西,也就是说某种比仅仅描摹所见事物更有意义的东西。( P.328 ) 超现实主义艺术家明确强调受理性控制和受逻辑支配的现实是不真实的,只有梦幻与现实合一才绝对的真实。他们把生与死、梦幻与现实、过去与未来结合在一起,使艺术作品展现出神秘、恐怖、荒诞、怪异等特点。超现实主义运动不仅在绘画领域,也波及到小说、电影、戏剧、诗歌等多个领域。超现实主义的重要画家有西班牙的达利、米罗(Miro Joan),德国的恩斯特(Max Ernst)、比利时的马格利特(Magritte Rene)、瑞士的克利(Klee Paul)、法裔美国画家唐吉(Yves Tanguy)等。
2、达利生平 图1 萨尔瓦多·达利 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 Dali)(1904-1989),出生于西班牙加泰隆尼亚地区的费格拉斯,是超现实主义中最积极、最具有影响力的一位,活跃于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等多方面领域。
达利从小生活在一个艺术氛围浓郁的环境中,14 岁时就在费格拉斯市剧院举办的当地艺术家作品展中展示了自己的油画作品。17岁在马德里费尔南多美术学院学习绘画期间结识了电影导演布努埃尔(Luis Bunuel),并且合作拍摄超现实主义影片《安达卢西亚狗仔》。21 岁时拜读了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的杰作《释梦》,对他的艺术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同年(1925年)他在巴塞罗那的达尔毛画廊举办首次个人展览。22 岁前往法国巴黎拜访毕加索,参观卢浮宫博物馆,23岁时完成了第一幅超现实主义油画《蜜比血甜》。
达利受到法国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学家拉康(Jacques Lacan)的博士论文《论偏执性精神病与个性的关系》的启发,独创"偏执狂批判法"(Paranoiac Critical Method)的艺术手法,即追求极度的无理性。但他不主张完全排除理智的作用,听任下意识的自然流露,而是用自己的理智来掌握和处理潜意识世界,将自己的幻想、梦境或潜意识,通过逼真的绘画技法造成一个荒谬绝伦而又十分酷似客观现实的幻觉世界,使人过目难忘,记忆深刻。基于他早期打下的坚实的写实基础,结合这种创作方法,达利完成了一系列独具风格的作品。其早期代表作品《记忆的永恒》(1931年),安排和构图布局是偶然的随机的,也就是说这些画面中的各个细节是彼此孤立,互不相干的。自30年代中期开始,达利又将创作方式演变成为双重意象风格的造型手法,画面效果似是而非,由于图底的转换,呈现出双重意象的效果,使画面内容不断地变幻。
达利一生不断地进行探索,而且很关心科学的发现,总希望能利用它开拓新的表现领域。弗洛伊德对他的评价是:"一个典型的西班牙人,充满了热情和表达自己的欲望"。尽管世人对他的一生有褒有贬,但他的成功绝非偶然,他以超人的天赋在所涉及的领域独树一帜,表现出其过人的想象力与创作才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