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导读:在新的一年中,各位网友都进入紧张的学习或是工作阶段。网学的各位小编整理了论文设计- 体验式展示空间设计在世博会中的应用 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工作和学习顺利!
一、展览的新生:体验式展示空间设计1.展示空间的变化(1)以物品陈列为中心的展览展示曾经是社会权贵阶层和精英阶层的专利活动。17世纪,欧洲人把自己珍藏的物品分类整理,陈列在房间里,他们称之为奇珍收藏室。收藏者按照展品的色彩和形态进行分门别类的放置,呈现出独特的展示效果,但是这个时期的展示停留在私人收藏和欣赏的阶段。中国古代也同样有关于文物收藏的记载,比如《周礼》中说周代春官之职,掌祖庙之收藏,“凡国之玉镇大宝藏焉”。《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故所居堂弟内,后世因庙藏孔子衣冠琴书车”。非常长的一段时期内,人们都将展览馆视为严肃的“圣地”,启迪精神,救赎心灵。
观众相信他们在展览馆中所见都是“真实的权威”,是由于专业设计师的加入,让观众沉浸在幻想的权威之中,同时激发其审美体验。直到今天,仍然有不少展览馆试图以“纯洁而权威”的姿态来吸引观众。曾在英国国立美术馆(National Gallery)担任设计师的克拉克认为:“人们之所以要将众多的艺术品放在一个公共的地方,唯一的原因是这为他们带来了激动人心的快感。”展示设计从一开始就以内容为中心,无论是珍宝还是普通器物,但是这时候还并没有强调信息的传达,是一个封闭的传播过程,只有少数人能够接触并欣赏。很多展览研究学者认为,在当代文化的背景下,展览馆的设计也应变得“市场化”,迎合观众,取悦观众。因此,展览的中心逐渐从“我们需要展示什么”转移到“观众希望看到什么”,呈现出双向信息传递的过程。
(2)以信息传达为中心的展览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量逐渐变得庞大,更多的人参与到了展示设计的活动中,展示设计的形态也随之发生着变化。展览馆由最初单纯收集和陈列展品,转变成为观众提供综合审美体验与交互学习的环境,更具有传播和教育意义。例如1786年,威尔逊·皮尔在美国经营了一家公共博物馆——理性娱乐博物馆(The Museum of Rational Entertainment),并因此获得了极高的声望。他的博物馆被看作“国家收藏室”,其展品不仅在馆内收藏和展示,同时也在政府机构或者教堂等地展出。这样一来,私密化的收藏室转变成了公共的场所。展览不再仅仅局限在一个小圈子里面,而是定位于吸引游客,甚至是非本地的游客。1851年,第一届万国博览会在伦敦海德公园举行。随着时间的演变,世博会成为了主题娱乐公园和科学博物馆的先驱,也成为了展示设计的标杆。在这里,人们展示的不再是某个物品,而是人类文明中的动力,或者某种信仰,抑或是异国的情调。展览馆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它逐渐成为一个复杂的网络空间,各种文化在这里碰撞,相互之间呈现的多样性和矛盾性并不被掩盖,而是被如实地呈现。观众在这样混合的空间中,观察、凝视、思考、记忆。展览馆不再是消极地展示某种事实,而是主动听取社会舆论,同时敏感地作出反应,积极地利用展览来制造话题,引发冲突,呈现出信息快速流动的大众话语空间。
(3)以人的体验为中心的展览现代展示空间的形态变化多样,展示媒介也趋于复杂化,但无论是大型的展览会还是小型的临时展览,都存在同样的矛盾,即:怎么样用最贴切的叙事手法让内容传播达到最大化。传统的展览展示空间设计,强调的是如何清晰准确地将信息展现出来,例如对展板信息图表的编排,或者运用影像来阐释内容,但这都是静态的传播过程,缺少对受众感受的关注。由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的需求也相应地发生变化,对于获取展示空间信息的方式需求也在向多感官信息体验方式转变。现代展示空间设计不仅传递简单的视觉信息,而且是动态的信息传播活动,它关注的是内容对观众的心理、思想和行为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