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万科对于当代建筑之于人类生活的价值探寻;还是俞孔坚为传统力量在今日建筑规划界的消泯而奔走疾呼;抑或是数十年前梁思成即对建筑之于民族性的断语,我们都能从中意会出他们对于建筑人文的一种深刻体察,而独立于人之价值以外的建筑是从来没有的。相信这就是万科将建筑作为礼颂生命的形式而加以坚持的根本理由. “基于对生命的洞察,我们看到为人而存在的建筑本质,所以让人成为唯一的尺度;我们敬畏生命的不屈,所以在生态异常脆弱的今天,让建筑顺应自然共同成长;我们珍视生命的可持续,所以保留更多的生活记忆,让建筑获得人文的滋养。万科,以建筑的形式,向生命致敬。” 这是万科对建筑生命的赞颂,它充分表达了万科对于人乃至对人自身价值的终极认同与追索。而在数年之前,与之相类似的讨论已经在建筑规划界广泛展开。 北京大学教授俞孔坚自回国以后,就一直致力于对复兴中国城市文明的宣讲。在他看来,中国的景观与建筑设计必须怀抱两大危机意识:民族身份危机和人地关系危机。现代设计学必须抱有“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的新的社会和土地的伦理,设计和创造白话的城市和白话的景观。这种新伦理体现在尊重平常与平民,回到人性与公民性,回到土地与地方性,以获得当代中国人的民族身份,重建人地关系的和谐。 同时,从规划角度而言,城市规划的首要目标是城市活力,城市规划必须围绕促进和保持活力来做文章: 为了城市活力,规划必须最大限度地催生和促进大城市的不同地区中的人及其使用功能的多样性;而要实现城区功用的多样性,必须同时满足四个条件:必须有两种以上主要使用功能、小街区、不同年代的旧建筑的同时存在、足够的人口密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