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作为城市给人的第一印象,成为人们比较对象和乐此不疲的话题,如北京大气雄厚,上海浮华盛世,天津则是庄重典雅。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承载了更多内涵,建筑带来了生活方式的改变、观念进步,建筑群落形成了区域氛围,建筑构成了都市特质。在日前举办的“天津走向国际化城市发展系列论坛”上,地产业界针对国际化趋势对建筑的影响展开了探讨和研究。 受社会发展的制约,过去的建筑以能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为原则,而无追求外观形式美的余力,建筑形式千篇一律。近十年来经济的飞速发展为城市建筑品质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社会进步促使建筑设计有了长足的发展,设计水准日益与国际接轨,对功能舒适性及外观形式美的追求都不断增强。 回顾国内的建筑思潮,正信总经理武晓焯认为,国内对国外建筑理念的接受经历了排斥拒绝、模仿跟风再到吸收利用的过程。没有参照的情况下,养成了向国外学习的心理,认为国外经历多年的发展,肯定很完善,如同引进生产线一样,全盘引进国外的一切,甚至是房屋样式,如曾经在全国风行的欧陆风情,这种建筑在中国没有一点文化土壤。虽然这种现象已经受到批判,但其影响还是很大的。现在,“与国际接轨”成为一句时髦语,不少企业认为“洋设计”或“国际队伍”就是国际化的体现,追求大胆的设计、独特的造型、激动人心的视觉冲击,这更多的是出于急于表征成功的社会心理,从而使建筑陷入了怪圈。在中国,建筑的国际化道路不应片面追求洋大师的名望、标新立异和哗众取宠,缺乏的是国外领先的建筑科技、生态环保的理念,为中国本土建筑的未来留点空间。 一个城市的国际化体现在许多方面,建筑如此,经济活动更是如此。国际会议比较多,如上海、北京,每天都有各个行业的会,一个城市国际化会议多,人气旺,就会聚集很多资金、投资商。 房地产商会的人士认为,现在外来投资商在天津越来越多,包括一些国外的朋友,如日本、韩国籍人士在天津的总量在全国排前几位,他们给天津居住生活带来了新的气息,从更高角度看待天津的住宅市场。外来人口多了以后,促进开发商关注这些人群,在上海都有英文版日报,而天津还没有,所以天津应当从软硬环境上去自觉向国际化靠拢。 600年历史的天津,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新时期又确立了国际化港口的战略,这为天津国际化积累了许多优势。天津有兼容并包的胸怀,勇于接受外来观念。天津远洋公司副总张永便认为,天津的建筑呈现多元文化的特征,未来发展过程中必须保持这种特点,开发商在这个过程当中应该义不容辞承担社会责任。把产品做的更精,更符合市场需要,更符合国际化城市发展的需要,无论从建筑的形式、内部构造、功能上都要按照一定标准去做,最后通过房地产市场的规范去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