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免费论文 原创论文 论文搜索 原创论文 网学软件 学术大家 资料中心 会员中心 问题解答 原创论文 大学论文导航 设计下载 最新论文 下载排行 原创论文
返回网学首页
网学联系
最新论文 推荐专题 热门论文 素材专题
当前位置: 网学 > 论文模板 > 论文设计 > 正文

再谈和谐化设计--以茶具为例

来源:http://myeducs.cn 联系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作者: 用户投稿 来源: 网络 发布时间: 11/03/12
序言:作者曾于2006年2月在设计在线刊发"产品的和谐化设计"一文。基于该文"产品"的范畴过大,面太广,不利于观点的阐释,作者遂以茶具这一具象产品为例,分别从"形神兼备"、"物我合一"、"情景交融"三个方面来论述其和谐化设计的具体问题,目的在于由点及面,广泛推动产品的和谐化设计。故以"再谈"题之!     和谐化设计,即设计在处理人、物和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时,使各个对立因素在动态的发展中求得平衡,并将具有差异性、甚至矛盾性的因素互补融合,建构成一个有机的、谐调的整体,最大化地满足产品之于人功能和情感的双重需求。 1、茶具和谐化设计的演变     茶具,归属于饮具,是相对于食具、坐具而来的,与咖啡具、酒具并列。同椅子一样,茶具设计历来倍受关注,和谐的思想也一直贯穿其中。从最初片面的、简单的和谐设计观慢慢演变为今天的和谐化设计,是一个从"知"到"行",从抽象到具体,从感性到理性的探索过程。     早在唐代,陆羽在《茶经》中就对茶具哪些"宜茶"或"不宜茶"做了精辟的分析,指出"越州瓷、岳州瓷皆青,青则益茶,茶作红白之色;邢州瓷白,茶色红;寿州瓷黄,茶色紫;洪州瓷褐,茶色黑,悉不宜茶。"另外,此时还普及了饮茶专用的盏(饮杯),且发明了盏托,不但达到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实用目的还增加了装饰性。表明人们不光是饮茶,亦在"品茶(含茶具)"。事实上,"宜"或"不宜"以及"品"均蕴涵着和谐的思想。至宋代,"斗茶"之风盛行,讲究茶叶本身的色、香、味、形,更讲究茶具功能、外观和造型的谐调。到清代,一盏一盖一托的茶碗"套具"开始流行。这套乾隆御制的诗款茶具就是其典型代表(如图1)。民国初年,则流行兼顾杯、壶之优点的盖水杯,容量适中、使用方便,其形式在变化中一直保持至今,被广泛应用。 

 图1 乾隆御制的诗款茶具   图2 "女王"牌茶具     无独有偶,在西方,茶具的和谐化也一直受到特别的青睐。早在18世纪下半叶,魏德伍德就通过设计赋予茶具不同的"趣味价值"。依据市场口味的不同,合理协调茶具的"艺术性"和"实用性"。在设计中,既讲究适应批量生产的"理性",也尊重富有"艺术趣味"的"感性"。从充满罗马式古典气息的"炻器饮具"到至今还在生产的"女王"牌茶具(图2),均体现了这种和谐。工艺美术运动期间,从阿什比的融合纤细、起伏线条和强烈功能的"银质水具",到德莱赛包罗各式文化、材料、风格和技艺的饮具,均体现了"美与技术结合"、"师承自然"、"忠实材料与实用"的和谐设计观。     综观早期的茶具设计,虽然和谐的思想一直有所体现,但它不等于今天的和谐化设计,二者的演变是一个漫长的历史探索过程。这期间承载着人们对茶具审美情趣和情感追求的提高、茶文化的丰富、生活态度的改变以及科技的发展、人文艺术的繁荣等。因此,我们今天谈到的茶具和谐化设计,有别于过往那种和谐思想的简单应用及局部体现,而是超越茶具本身,延伸至"人--物--环境"系统的设计。 2、多元的重构--茶具和谐化设计的具体体现     伴随着和谐化设计的深入,茶具设计的重心已经不再是有形的茶具个体,而越来越转移到多元的具象"关系"上。这些"关系"的协调与平衡,就是茶具和谐化设计的具体体现。若按照物质与精神两大层面来划分,则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点:     2.1 形神兼备 --茶具内在实用功能性与外在艺术审美性的统一     茶具作为饮茶之物,最基本的一点就是可用,即实用功能性。表现为容量适中,好拿、好放、好喝,把手距离恰当,壶嘴粗细适度,倒茶水要流畅,能耐骤冷骤热等。在设计中就要求整合加工工艺、材料等要素,依据人机工学原理,使茶具与人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相协调,重点考究在使用过程中"握"、"端"、"提"、"拿"等手部特征以及"喝"的嘴部习惯。     同样,茶具设计亦崇尚可观、可赏,即艺术审美性。以流盼之形,演绎茶具的艺术"神韵",让人在天机参悟中解读,在理法参悟中确立,在气韵参悟中明了。如图3,这是意大利设计师利努.萨巴提尼设计的茶具和咖啡具系列。其有机的造型、光洁的质感,由形及神,形神兼备的和谐之美尽现无余。其中,"形"指由功能决定的造型,而"神"则是形态展现的神韵。     那么,这种"神韵"该如何塑造呢?事实上,它源于"形"、"情"、"味"、"势"的有机结合。通过线型的曲直、张驰、急缓、长短、强弱、软硬,面的曲直、大小、多少、光滑与粗糙,色彩的明暗、淡浓、冷暖、轻重、饱满程度,以及材质的肌理、质感等来表现。其中,既讲究形体的变化,又注重整体的统一;既讲究对称,又注重对比;既讲究花草、字画、虫鱼百兽的装饰性,又注重运用不同材质进行配套设计。     因此,茶具设计讲究从"物趣"到"天趣",以"人趣"为"物趣",由形及神,彰现茶具形态的神气、灵魂。乃是茶具和谐化设计的第一个重要体现,即形神兼备。 

 图3 茶具和咖啡具组合设计     图4 TAG CUP的杯子     2.2 物我合一 --茶具与人的情感关联     茶具和谐化设计除了崇尚可用、可观、可赏之外,亦讲究可感、可读,可存人间真情。通过美好的情感体验将人与茶具关联在一起,使原本没有生命的茶具能够表现人的情趣与感受,变得有生命起来,承载人的感情,并让人对其产生依恋。通过情感联系,实现茶具与人的同化,即"物我合一"。这种情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使用者或受众的情感。表现为茶具使用的舒适、气氛的愉悦以及对特殊群体如老人、小孩、病人、残疾人、孕妇、左撇子等的关怀。因而,细部的着重处理如把手的弧度、壶口的倾斜角度和隔热、耐温,以及季节、气候、环境的变化对茶具的特殊要求等就成为设计的关键。例如,这款名为TAG CUP的杯子(图4),曾获得日本优良设计奖。它就具有良好的隔热性,可防止手被烫伤,无论水温多高,都可以四处拿动,给予了人无微不至的关爱。     其二,设计师的情感。一直以来茶具都是"托物言志"、"缘物寄情"的重要载体。设计师习惯于将自己的情绪、感受以及对生活的理解通过形态、色彩等造型语言符号化的再现在茶具上。进而茶具就超越了真实的形体,成为包含着深刻思想和情感的象征符号。     事实上,设计师的情感有两种:一是对自身的,即表达个人对茶具的理解、饮茶的偏好、艺术的修养以及情绪感受等,往往表现为茶具设计风格的差异,如:雅各布森对茶具细节处理的精练,科拉尼对茶具造型设计的有机等。二是对社会的,即以一种更加负责任的态度,在茶具设计中积极倡导生态的平衡、人类的健康以及社会的和平,唤起人们对社会的关注,让人在使用茶具的同时心灵得以"净化"。     所以,通过在人与茶具间建立的情感联系,让茶具成为心灵沟通的纽带,唤起人类思想的共鸣,真正实现"物我合一",也是茶具和谐化设计的重要体现。     2.3 情景交融 --茶具与环境的气氛烘托     毕加索曾说:"艺术家必须懂得如何让人们相信虚伪中的真实"。之于茶具,这种"真实"乃是其背后的"故事"或"文脉"而烘托出的"情景交融"的意境。这里的"情"指茶具个体的具体情形,而"景"则是茶具所处的场景与环境。而这种意境的产生源于茶具与其使用场景中各要素的和谐。随着使用场景的不同,茶具也应该有所不同。于是,就有了一般居家茶具,茶楼茶具,情侣茶具,庭院休闲茶具以及专业品茶的茶具等等。     古人习惯于在茶具上题写、雕刻诗文,目的之一在于烘托茶具使用的人文氛围,让人陶醉在引起诗意反应的人文意境中。同样,人们亦崇尚在茶具上绘制、雕刻诸如松、竹、梅以及花、草、瑞兽之类的图案,意在烘托"在乎山水之间,在乎诗文之间,临江溪,对青山"的自然意境。这款南朝青瓷双鸡头壶(如图5),壶嘴处双鸡头并行排列,作引颈高歌状,与其对称的另一面为双竹节壶把。二者遥相呼应,造型生动有力,与浑圆的壶身相配。置于庭院小桌,双鸡头流泻而出的茶描绘出了一幅"浓浓春意,清秀溪水,一泻千尺,雄鸡高歌"的美丽画面,怎能不让人心旷神怡呢? 图5 南朝青瓷双鸡头壶     图6自鸣式水壶     再来看看1985年格雷夫斯为Alessi公司设计的一款自鸣式水壶(如图6)。壶嘴处被设计成小鸟的形状,当开水沸腾时水壶就会发出小鸟的叫声。设计师将自然中富有生命意义的造型元素运用到设计中,使用户感受到来自大自然的趣味,陶醉于虚构的自然氛围中。     总之,随着现代都市的发展导致人变得"心浮气躁",作为生活"道具"的茶具就迫切需要创造出一种"宁静悠远"的意境。这种"意境"的诞生乃是和谐化设计的又一重要表现。 3、结语     和谐是一个永恒的命题。关乎人类与自然,关乎现在与未来,关乎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需要由客观的物象和其表现的情感意境共同诠释、展现。     茶具的和谐化设计是茶文化"整体浓缩"的物化形态。需要跨学科的、综合性的理论和方法作为基础。在设计中,考察人们的生理需要、身体结构、动作过程直至"喝"的自然环境,需要自然科学的支持;考察人们的心理、情感、道德和价值取向直至"喝"的社会环境,则需要人文科学的支持;构想解决方案并通过物质形式加以实现的过程,如结构、材料、加工、装饰等,包括如何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资源消耗、消除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都需要技术科学的支持;而满足使用者的情趣、激发使用者的愉悦、提升产品的附加价值,则需要艺术科学的支持等。     总而言之,茶具的和谐化设计是跨学科、多层面的系统工程。其最终目的在于创造"人化"的器具,实现物质和精神范畴内诸多要素的和谐。之于茶具本身,是茶文化的符号再现;之于人,是抒情怀、道心曲、剖灵魂、展风韵的物象。 参考文献
.[法]马克.第亚尼 编著. 藤守尧 译.非物质社会--后工业世界的设计、文化与技术.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3
.洪再新.中国美术史--中国艺术教育大系·美术卷.中国美术出版社,2004.10
.陈汗青 编著.产品设计.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11
.杭间 何洁 靳埭强 主编.岁寒三友: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视觉设计.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1
.[法]罗兰.巴尔特 著,孙乃修 译,《符号帝国》,商务印书馆,1994.2
.柳冠中.设计"设计学"--"人为事物"的科学. 美术观察,2000.2 作者简介
曹建中
1999-2003 武汉理工大学 工业设计专业 本科
2003-2006 武汉理工大学 设计艺术学专业 工业设计方向 硕士
2006-至今 合肥工业大学 工业设计教研室 教师
  • 下一篇资讯: 世博会与公共艺术
  • 网学推荐

    免费论文

    原创论文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论文首页 |原创论文 | 论文专题 | 设计下载 | 网学软件 | 论文模板 | 论文资源 | 程序设计 | 关于网学 | 站内搜索 | 网学留言 | 友情链接 | 资料中心
    版权所有 QQ:3710167 邮箱:3710167@qq.com 网学网 [Myeducs.cn] 您电脑的分辨率是 像素
    Copyright 2008-2020 myeducs.Cn www.myeduc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09003080号 常年法律顾问:王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