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大家对硕士毕业论文十分关注,我们编辑小组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浅谈民族院校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一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摘 要: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具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新形势下,联系到当前民族问题这一热点,民族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尤为突出并且意义重大,为使得这一根本问题在民族大学生中得到解决,必须要考虑刘民族院校的特殊性,结合民族大学生的思想特点,采用多种途径进行思政教育。
关键词:民族院校 大学生 思政教育
(1)以思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民族院校思政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加强师德建设,以言传融合身教,深入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单纯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尤其是部分学生思想上的抵触情绪,使得课堂教学工作很难展开,取得的实质效果也不尽人意。
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尤其是思想教育课程中,丰富课堂内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加强思政教育的针对性。不同学科的教师也要把知识的传授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在知识讲解的过程中,注重思想政治的教育。学校还可以通过开设选修课,加强对中国历史和不同民族的文化、历史、道德知识的介绍,强化学生的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观念,并以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历史为荣。同时,还可以开设以思政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民族文化和历史知识的讲座,吸引民族大学生的参与,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并能依照时代的要求树立健康向上的价值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其精神支柱。
(2)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注重道德实践活动,使民族大学生在实践中能践行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
民族院校的思政教育要坚持知行统一,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尤其在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上,不仅要注重在知识和理论上对民族文化的把握和理解,还要在实践中践行道德原则,自觉的按“八荣八耻”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因此要把加强思政教育与民族大学生的实践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在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广泛开展“知荣辱,树新风”为主题的道德实践活动,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把“八荣八耻”转化为自觉行动。在日常的校园生活中,民族大学生的荣辱观在实践中要更体现出积极、向上、团结、尊重、自律、关怀等品质,而对于排斥、冷漠、自私、自大等现象要加以克服和纠正。同时学校可要求民族大学生利用假期或闲暇时间在民族地区进行社会和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对本民族和其他民族的认识和了解,并积极参与各种有益的公益活动,展现民族大学生的素质和风采。
(3)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增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思政教育的有效性。民族院校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在学校中努力创造各民族学生之间进行平等交流的氛围,加强沟通,打破封闭,进一步强化知荣拒耻、和睦向上的校园新风。充分利用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电视和网络等资源和载体,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和方法进行宣传教育。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各种社团活动或利用民族节日,举办各种讲座或开展文艺、体育活动,开展“民族节日”、“民族文化”为主题的讨论和宣传活动,使每个民族通过多种宣传形式让同学们了解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和其他民族的文化精髓,了解和认识各民族荣辱文化的内涵和实质,增强对不同民族文化的认可和理解,进一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从而为弘扬中华民族的整体精神与优秀文化奠定良好的基础,克服盲目排外和只重视本民族利益的狭隘思想,要学会从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角度观察和认识问题,既维护和发扬本民族的利益和优良传统,又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维护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