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大家对硕士毕业论文十分关注,我们编辑小组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谈新公共管理理论对重塑中国政府行为的启发”一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摘要:"新公共管理"是当代人类社会发展尤其是公共部门改革的必然产物,与当代人类社会由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转变,与全球化、信息化和市场化时代的来临密切相关。本文首先概述了新公共管理理论,指出它对政府行为转变的指导作用,接着阐述了我国政府行为重塑的必要性,最后在论述新公共管理论在我国的适用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重塑政府行为的措施。
关键词:新公共管理政府行为重塑适用性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概述
自20 世纪70 年代末80 年代初开始,西方各国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且旷日持久的政府改革运动。各国的政府改革实践模式名称各异,如"新公共管理"、"管理主义"、"以市场为基础的公共行政学"、"后官僚制模式"、"企业化政府"理论等。
虽然国际学术界迄今为止还没有形成公认的概括这一场改革的概念,但在国内学术界,20 世纪90 年代中期以来,逐渐接受了胡德提出的"新公共管理"概念。作为政府管理研究领域的一种新理论以及新实践模式,"新公共管理"(New Public Management)即由传统公共行政理论及实践向新公共管理理论及实践的转变,并被人们描述为公共管理尤其是政府管理研究领域的范式转移。
从理论角度讲,新公共管理以现代经济学和私营企业的管理理论与方法为理论基础,它基于西方近几十年风云变幻的社会现实,解构并超越了诸多传统的行政管理理念和方式,注重管理绩效和管理效率,注重市场的力量,注重管理的弹性,注重公共部门运行于其中的相关的政治环境,注重私营部门管理方式在公共部门的应用等理念,更多的采用了企业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其目的是提高公共事务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质量。
从实践角度来讲,新公共管理是指针对现实问题的政府行为和政府管理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模式。它旨在克服政府面临的危机、提高政府的效能和合法性;在财政上摆脱赤字,在组织上摆脱僵化的官僚制度,在政治上摆脱信任危机。其实质是科技革命和全球化时代背景下人类探索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新的公共生活治理形态的一种积极努力和大胆尝试,是西方社会特定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发展条件下的产物。
二、新公共管理理论在我国的适用性
在我国,能否在重塑政府行为过程中成功引入新公共管理,要视我国国情而定:包括我国的文化环境和行政传统,以及我国是否具备新公共管理成功实施的基础条件,同时还取决于我国所面临的问题是否正是新公共管理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虽然新公共管理在许多国家取得了相当明显的成功,但把新公共管理作为整体向我国移植是我们应该回避的陷阱。
首先,文化环境和行政传统方面,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大一统思想、宗法思想、无为思想、草民思想等对行政系统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重人治、轻法制的思想仍有着广泛的市场;民主观念薄弱,行政文化中的官本位观念根深蒂固。
其次,在当前中国,尚不具备新公共管理改革成功所需要的成熟的公民社会和市场体制、健全的法律制度和管理体制以及充分发展的社会组织等。政府干预市场屡见不鲜,地方保护主义盛行,法制不健全,全国统一的市场尚未形成等问题仍然存在。
此外,与西方相比,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市场发育还很不完善,市场化程度仍然有待提高,且发展不平衡,经济资源配置混乱。
三、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政府行为重塑
(一)重塑我国政府行为的必要性从政府自身来看,我国过去的政府是计划集中管理、生产建设取向、行政命令式的政府。改革开放以来,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政府机构也进行了几次改革,但是各级政府生产建设取向、包揽一切事务、行政审批等命令式管理色彩仍然很浓。许多机构凭借法律法规方面的审批、收费、设置许可等谋取部门利益;政府的各种限制越来越多,办事越来越难,一些部门实际上已成为阻碍经济正常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所以,政府行为的重塑已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