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网学网为您推荐的思想汇报-大学考试作弊与德育教育建议,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1、大学生考试舞弊危害
大学生考试舞弊不仅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还对学校校风、学风造成恶劣影响。尽管考试这种教学手段有着一些弊端,但在目前的教育教学体制下,仍是高校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相对性和区别性。而舞弊行为破坏了考试的公平竞争原则,使考试评定学生学业成就的衡量功能无法正常发挥。尽管各高校都有明确的违纪处理措施,但学生仍抱着侥幸心理铤而走险。这种心理对学生将来走向社会产生不良影响。另外,作弊是对诚信的挑衅,也意味着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尚未深入到学生中去。对于没有作弊的同学来说,是对这种不正之风检举揭发或是视而不见,还是给予帮助和配合,他们也将面临道德上的考验。但检举揭发的人少之又少,故而从另一方面又促成了考试舞弊的发展。
2、大学生考试舞弊现象的归因探析
2.1社会影响因素。在校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趋于成熟的关键时期。因此,身处社会文化的潮流中往往是非难辨,不能有效地抵御社会的负面影响。急功近利、弄虚作假、以权谋私等不良现象的存在,不可避免的会对学生的学习带来负面影响。另外,考试已逐渐衍生成为一种产业。围绕考试,各类资料编撰、辅导培训以及为考试提供各类服务的舞弊集团的发展与壮大,都会影响学生对考试目的的正确判断。
2.2高校教育教学及管理因素。首先,高校德育教育仍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德育教育的内容滞后,手段和方法不能完全适应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变化,其理想性与现实生活反差较大,使得学校的道德教育流于形式。除了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外,大学的教育内容、方法及考试观念也同样存在着弊端。我国目前高校多数在实行学年制教学管理模式,忽略了对学生的个性培养,致使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与动力。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与社会需求脱节,对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不足,使学生产生了“上学无用”的想法,出现了抵触情绪。评先评优的荣誉、奖学金的评定、学位的授予、工作单位的招聘条件等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评定都有考试成绩挂钩,那么部分学生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高分就不足为奇了。
2.3学生自身因素。高校严进宽出的现象导致很多学生来到大学并没有把心思放在学习上,他们认为只要拿到毕业证就行。因此,在学习时放纵懒惰心态,在考试中存在侥幸心理,觉得糊弄一下就行了。另外从众意识,虚荣心理及懒惰心理,也都造成了大学生舞弊屡禁不止现象。
3、加强德育教育对考试舞弊行为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保障
应对考试舞弊这种行为,加强德育教育是关键一环。道德层面的教化可以从根本上减少或消除舞弊行为的发生。现在大学生考试舞弊现象的严重,从另一层面来讲是因为高校德育教育的滞后。
3.1重视诚信教育,树立道德信仰。一方面,加强师德建设,通过教师的严谨治学、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影响和带动学生端正其学习态度。教学水平的高低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着直接影响。加强教育教学的管理,改变教学中轻过程而重结果的教育管理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精神,从而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根本上减少学生考试作弊;另一方面,从学生诚信教育入手,引导大学生树立讲诚实、重信用的良好品质。注重培养学生乐观向上与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要求学生要从自身做起,特别是从认真对待考试等具体的事情做起,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宣传正确的考试观。做好学生考前教育,通过介绍考试作弊的处分细则及往届受处分学生的实例以警示学生,起到端正考风考纪的作用。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中形成良好的学术、科研氛围,使学生理解考试的目的和意义,明确考试可以给其自身的督促与评价作用。
3.3规范考风考纪,监罚得宜。统一监考教师对考试制度的把握尺度,严肃考场纪律,加强监考力度。监考的目的不是抓住学生进行处分,而是让学生在考场里没有机会作弊。试想,如果学生在考场中因监考严格而无法作弊,那么在以后的考试中就不会总存在不切实际的侥幸心理。至此届届相传,告知其他学生考场监考严格根本无法作弊,那么考风的加强就指日可待了。另外,学校的处分措施如果过于严格,对学生来说没有消除的机会,那么也会让监考教师产生于心不忍的心理,从而宽纵学生作弊,反而容易让学生更加肆无忌惮,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4、结论
高校应明确大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德育教育落实到在校师生中去,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我控制与约束的习惯,形成正确的行为规范,从而使大学生适配于社会的德行期待,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可用之才。
作者:张怡帆 单位:河南科技大学 管理学院
大学考试作弊与德育教育建议责任编辑:陈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