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大家对思想汇报十分关注,我们编辑小组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居委教育工作指导意见”一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2012年是区建设“最有魅力现代化中心城区”的关键之年,区社区教育将紧紧围绕省社区教育示范区创建,以服务居民群众为宗旨,以提高居民文明素质、幸福感、满意度和社会文明程度为目标,全面构筑社区居民终身学习的公共资源平台,努力构建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为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服务。现就2012年我区社区教育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精神,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的“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的战略目标,坚持实践社区教育“大众化、优质化、终身化”的发展理念,大力提升社区教育建设水平,加快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学习型城区建设要求、具有区域特色的终身教育体系。
二、重点目标
1、积极推进省社区教育示范区创建工作,切实做好社区教育实验工作,努力夯实社区教育基础,逐步形成区域社区教育工作特色;
2、进一步完善社区培训学院功能建设,加强人员和设施配备,充分发挥社区培训学院的龙头作用;
3、充分整合资源优势,创新社区教育模式,进一步推进社区和学校资源双向开放。成立街道社区教育分中心,全面开展培训服务工作,做到开放制度化、管理规范化;
4、注重社区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以社区教育课题研究促进社区教育内涵发展,做好省级课题申报立项工作;
5、深化各类学习型组织创建工作,夯实学习型城区建设基础,进一步推进“幸福社区”建设。
三、工作任务
1、完善组织机构,加大三级社区教育网络建设。要切实完善社区教育组织机构和工作制度,优化运行机制。根据人员变动及时调整充实好区社区教育委员会、街道社区教育领导小组和街道社区教育中心成员,进一步建立健全社区教育网络体系。进一步完善“政府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群众广泛参与”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区社区教育委员会要加强对社区教育工作的领导和宏观管理,建立和健全社区教育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区社区教育办公室要在区社区教育委员会的统一部署下,切实加强社区教育日常的组织、协调、管理和指导工作;各街道社区教育领导小组负责辖区内社区教育工作的统筹协调、计划安排和组织实施,并指导、检查、考核社区居委会社区教育工作的开展,要以街道社区居民学校、社区居委会教学点为依托,开展各种教育培训活动,不断满足社区居民对多样化教育培训的需求。
2、加强统筹协调,持续优化社区教育阵地建设。进一步完善社区培训学院功能建设,加强人员与设施配备,充分发挥社区培训学院的龙头作用,为居民搭建终身学习、支持、服务的平台。利用学院的特色办学优势,立足本区、服务全员,坚持学历教育和社区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并重,继续做好远程开放教育工作。完善我区社区教育网络信息资源平台,加大资源的开发、建设和使用力度,初步形成既能满足居民需求又能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区域学习中心。进一步加强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和社区居民学校的软硬件设施建设,继续推进规范化达标工作。
3、整合资源优势,全面深化学校和社区双向互动。为充分发挥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作用,创新社区教育模式,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知识、提高自身各种能力的需要,加快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根据区域学校实际和社区教育工作需要,全区六个街道依据就近原则在区属部分中小学分别设置各街道社区教育分中心,具体为:迎龙桥街道(通德桥小学)、南禅寺街道(街小学)、清名桥街道(花园实验小学)、金星街道(金星中学)、金匮街道(沁园小学五星校区)、扬名街道(芦庄实验小学)。街道社区教育中心与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双向互动、互相支持,积极探索、推进学校资源包括师资、课程、设施等为辖区居民有序开展社区教育培训活动,在社区培训学员统筹协调下,切实发挥学校有效提升辖区居民素质的积极作用。
4、深化学习型组织建设,继续推进“幸福社区”创建。要进一步深化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重点建设一批以学习型社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学习型楼院、学习型家庭等为主要形式的、具有区域特色的学习型组织。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区内组织、单位、家庭、个人开展和参与终身教育活动的积极性,使学习成为单位和个人内在需求和自觉行动,并落实相关措施,确保创建工作取得实效。实施全区新一轮的“幸福社区”创建和民生幸福行动计划推进,要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社区居民满意为标准、社区居民参与为动力,进一步改善社区风气、增强社区凝聚力,全力深化“幸福社区”建设。
5、切实加强队伍建设,提升社区教育工作者整体素质。办好社区教育,推进学习型城区建设,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是否拥有一支数量充足、业务上乘、德行过硬的师资队伍。为此,要把加强社区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首先要整合区域内的各级各类人才资源,组织一支专职、兼职与志愿者相结合的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其次要定期开展各种业务进修学习,特别是社区教育基本理论和方法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素质,形成一支强有力的骨干队伍;第三要完善使用机制、激励机制和流动机制,以确保这支队伍的稳定和活力。
6、丰富教育培训活动,切实提高活动实效。开展教育培训,是社区教育的基本工作。要始终着力抓好量大面广、受社区居民普遍欢迎的各类短期培训活动,努力满足在职人员的岗位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老年人群社会文化活动、弱势人群提高生存技能培训、外来人群适应城区社会生活培训等各类人群的学习需求,积极抓好社区内的婴幼儿教育、青少年学生的校外素质教育,加强未成年人的德育工作。要紧紧围绕社区建设的中心工作和社区居民的教育培训需求,不断拓展和丰富教育培训内容,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积极创新培训形式,逐步提高社区居民的教育培训率,力争今年提高五个百分点以上,逐步实现有学习能力和学习要求的社区居民“人人皆学”的目标。
7、加强社区教育实验,深化社区教育内涵建设。(1)加强社区教育品牌建设。品牌是贯穿社区各项学习教育活动的灵魂和纽带。区域社区教育各项工作要围绕“品牌”这个中心,整体推进,引领发展。各街道要根据本区域产业、文化、生态特色等,培育特色品牌项目1~2个。(2)加强社区教育课题研究。注重开展社区教育理论研究,以社区教育课题研究引领社区教育深入开展,区社区培训学院及各街道社区要结合辖区实际,根据社区居民需求和社会重点、难点问题开展有特色、有深度、有实效的社区教科研活动,年内要积极做好“十二五”省级课题申报工作,力争区社区培训学院、各街道均至少申报立项一个省级课题。(3)加强课程开发建设力度。要秉承“基于社区、服务社区”的课程开发理念,遵循科学性、特色性、多样性、实用性的原则,借用项目管理思路,调动各方面力量,进行适合我区社区建设的本土化、特色化、人文化的社区教育课程开发与建设,不断提升我区社区教育内涵,打造社区教育品牌。建立课程评审和奖励机制,按照明确课程开发目标、编写课程内容、设计课程实施指导方案等程序,各街道及其社区教育中心在原有基础上各开发1—2门本土特色的课程。
8、强化管理制度建设,实施督查评估和考核机制。社区教育领导机构要负责制定好区域社区教育发展规划、有关政策,做好统筹协调工作,每年至少召开2次以上的社区教育联席会议。区社区培训学院、街道社区教育中心要负责拟定区域性社区教育年度工作计划,上报社区教育办公室并组织实施,同时负责社区教育日常管理和指导工作。各街道要建立健全街道社区教育工作章程,制定落实目标责任制、岗位责任制、考核奖惩制、社区办学备案制和社区教育队伍管理制度等各项管理规章和工作制度,保障社区教育可持续发展。区社区教育委员会将在2012年起实施社区教育工作考核制,进一步促进社区教育工作水平提升。
四、工作措施
1、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发展社区教育,对于保障社区成员终身学习的需求,促进社区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各级必须把社区教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各方力量,支持和参与社区教育工作,创造有利于社区教育工作的舆论氛围和政策环境,明确各级各部门推进社区教育的工作职责,把社区教育工作列入单位领导年度任期目标的考核内容,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各部门要分工合作、积极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把社区教育的工作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
2、进一步齐抓共管,形成推进合力。各级党政组织和社区教育工作领导机构要切实承担领导、组织和协调职责;区社区教育委员会办公室和街道社区教育领导管理办公室是区、街道社区教育工作的日常管理机构,要切实履行沟通协调和管理指导职责;各成员单位和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工、青、妇、科协等群团组织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按照职能分工和创建目标,积极支持和全面参与创建工作;社区内各成员单位和相关部门要根据区、街道统一部署,加强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区教育氛围,扩大社区教育成果的影响力。社区培训学院要加强对各社区教育中心的指导、示范、推广和协助管理作用,运用典型引路、示范推广等有效方式,全方位、多形式地开展各类社区教育活动,满足社区内各类组织和广大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3、进一步督查考核,强化评价激励。要加强对全区社区教育工作的管理,促进全区社区教育工作水平的提高,必须制订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社区学校考核评估方案,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管理和激励导向作用。要对全区社区学校社区教育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充分发挥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办学、管理、指导、服务职能,加强对各社区学校的指导和服务。积极扶持基础条件较好、积极性高的社区学校创建省、市示范性社区学校,对办学成绩突出、在全区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并在服务我区经济和社会建设中作出重要贡献的社区学校和个人给予奖励。
以上意见,请予批转实施。
居委教育工作指导意见责任编辑:陈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