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学网为广大网友收集整理了,职校德育教育的困境探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忽视实践环节,缺失知行合一
目前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普遍存在着以说教、灌输为主的方法,这很难使学生对教学内容认知、认同、付诸实践,甚至还会产生逆反心理。道德的修养、德性的养成不但在于“知”更在于“行”。纵观当今高职生的德育现状,他们不是道德知识不足,而是缺乏道德实践,存在严重的认知与实际脱离的现象:道德理论讲得头头是道,是非善恶也十分分明,但一到实际生活中,一事当前,要么事不关己,漠然置之;要么先从自身利益考虑,有利则行,无利则避,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存在很大的差异。而目前由于各高职院校教学上的种种需求,学校在学生道德理论实践安排很少。
从学校德育评价方式来看,都比较偏重于德育教学的考核,而考核的方式只以试卷方式进行,以“分”定优劣,以成绩论德育的现象十分普遍。完全忽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评价,社会实践、公益活动评价都不在考核内容和范围。这样的评价方式忽视了德育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如何培养做道德人,忽视了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和独立情感体验,也忽视了德育的实践功能与社会功能。
二、解决的对策
(一)改善社会德育环境
形成有利于大学生思想道德发展所急需的强有力的社会支持体系。当前,市场经济体制自身的特征及在我国实行中形成的种种缺陷,造成了人们行为的短期化、功利化,社会价值评价上金钱至上、拜金主义盛行,过度的追逐名利之心也打破了本应宁静的校园,大学生道德观念发生缺失主要表现在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倾向于多元化和功利化,同时行为失范。因此,全社会应形成连贯的社会道德支持体系,即由家庭、学校、社区、新闻媒体、社会团体和政府等方面构成通力合作体系来关爱和支持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通过建设文化体系、发展文化事业,最后建立起一种可以明确引导大学生群体行为、意义丰富的社会文化形态,使得受教育者的道德思维得到发展,道德实践能力得以提高,使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水平处在一个较高的层次。
(二)提高对高职院校德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正确的认识,是行动成功的前提。只有充分认识到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才能开展好德育教育工作。高职院校要从长远的眼光和战略的高度全面了解德育教育工作对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作用。“两课”教学是高职德育的主渠道,“两课”教师在高职德育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应该充分肯定他们的地位和作用。面对快速发展的中国社会,面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形势和广大学生的现实需要,下大力气加强“两课”教师队伍建设,提高育人者的素质,是一项紧迫的任务。高职院校应建立健全“两课”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发挥其对“两课”教学改革和建设的领导、组织和协调作用。为加强“两课”教育教学管理,高职院校应成立专门承担“两课”教学工作的“两课”部门,作为一级教学单位。根据中共中央关于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批示精神,按照中宣部、教育部关于高校“两课”课程设置的具体要求,规范课程设置。
(三)创建“以人为本”的德育教学新模式
1.更新教学内容,突出与时俱进
在高职院校德育教学的改进中,德育内容的改进是核心。当代学生所关注的焦点不再只是单纯的政治理论知识,还迫切想得到思想、生活、情感的理解与交流,,关注就业形势和政策。因此,德育的内容也应从单纯的政治思想与品德教育扩展为包括提高素质、实践能力、心理教育、职业能力、就业指导在内的全方位的德育教育。首先,在政治思想理论教育的过程中,既要善于抓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带有普遍性的思想认识问题,有计划地进行教育,又要注意密切结合形势的发展和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教育,强化其价值的主体意识,使学生能够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学会辨别真假、善恶和美丑,形成自己的思想品质和道德信。其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心理学知识和技术,本着无微不至关怀学生个体内心状况的原则,通过倾听诉说,给予同情、理解、鼓励、委婉劝导等方式,对个体进行心理帮助和指导,使学生走出心理误区,成为具有正常心态的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人。在此基础上,才能有针对性地,适时地向学生灌输高尚的道德标准情感意识,从而使德育工作效果得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学生对世界和自我的客观正确的认识,养成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情绪适度,意志坚强,行为正确,个性健全。要通过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大学生心理辅导或咨询工作,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增强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
2.转变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方法
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在德育教学中。教师必须改变师生的主客体地位,使学生成为真正课堂的主体。改变传统德育课程“我讲你听”的填鸭式教育方法。增加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自主意识,增强自我教育在高校德育中的分量、增加师生互动、多采用交互式讨论和专题报告的方式。通过运用演讲、辩论、问卷调查等多种方法增加师生间的互动,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自我批判的习惯和能力。教师要提高授课质量,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思想政治理论课不能就理论讲理论,必须紧密联系包括历史与现实的、国内与国外、自身和别人的种种实际来进行教学,教学中既要讲清楚基本理论观点,又要对一些重大问题做出说明和评述,通过讲授,使学生从理论上有所领悟。此外,德育教师还要努力加强对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科学研究,用这些实践科学研究中的成果去支撑教学,从而使德育教育不再是空洞的说教。
3.开展社会实践,达到知行合一
德育教育要强化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育人。社会实践是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课堂,在实践中检验真理,把德育理念转化为学生的自我内心体验并外化为自觉的行为,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稳固的道德品质。长期以来,我们只关注学生是否了解道德规则,以及了解多少,而很少了解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践行情况。道德内化必须与学生的实践活动密切联系,我们应该注重将道德认知化为实际行动,从而提高学校德育的有效性。高职院校德育的实践活动可以通过社区服务和企业实习的形式,它是让学生走向社会,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技能,进行多种形式的义务服务和职业锻炼,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高职学生参加的社区服务范围非常广泛,可以结合高职学校的职业化教育的特点,为当地的居民提供服务,诸如环境治理、为老年人和残疾人服务、社会宣传、募集资金等等,同时这种服务活动还会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通过社区服务,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以及社会生存的基本能力。通过深入到企业实习,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培养其意志力、探索力及自主、自力、自强、公平竞争和爱国爱校的精神,树立尊重他人、为他人服务、与他人合作、平衡人际的协作态度。这些实践活动也不断将学校德育内化为学生自己的道德信念,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有力地增强了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4.建立科学有效的德育评价体系
当前,学校要构建科学有效的学生德育评价体系。首先,改变传统的以考分来衡量学生道德水准的方式。德育是带有人文色彩的教育过程。“德”既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又展示在人的日常言谈举止之中,所以德育评价应在动态过程中进行,既要有教学评价,也要有实践评价;既要有终结性评价,也要有过程性评价,既要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要有学生相互的评价;既要有学校的评价,也要有社会的评价。其次,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评价体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评价相比于一般课程的考试来说,是一项更为复杂的系统工程,评价指标涉及学生的思想、信仰、态度、行为等。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就无法完成评价。所以,当前学校必须完善学生德育档案、完善学生评优评奖的监督机制,以动态的、客观的、多样的、合理的、积极的道德评价方式促进受教育者知与行的统一,增强德育的实效性。最后,建立教师教学评议体系。评议体系主要应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课堂教授,一部分是社会实践指导。
而且要加大社会实践的分值。因为道德水平的高低在本质上并不是体现在理论上而是在行动上,只有当一个人参加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时,亲身体验道德规范所包含的源于生活的内容和意蕴,认同了道德规范的合理性,从而内化为自己的道德信念,才会促使他在生活中去践行,因此,我们的德育方法应该更多地让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时,亲身体验道德规范所包含的源于生活内在逻辑的意蕴,认同道德规范的合理性,内化为自己的道德信条,增强行为的道德自觉性,实现知行合一。
作者:吴海霞 单位: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
职校德育教育的困境探讨责任编辑:陈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