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学网调查报告编辑为广大网友搜集整理了: 成吉思汗与六盘山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绩等信息,祝愿广大网友取得需要的信息,参考学习。
一、成吉思汗与六盘山陈育宁先生首先就本次会议的主题“成吉思汗与六盘山”提出:这是一个既重要又新鲜的命题,其重要在于成吉思汗的晚年活动在六盘山地区留下了许多重要的踪迹;其新鲜在于成吉思汗晚年在六盘山地区活动的资料收集、实地考察和深入研究是过去研究成吉思汗领域中的薄弱部分,系统研究的成果较少,因此围绕这一主题的讨论,就显得格外有吸引力。其次他的《关于成吉思汗研究的几个问题》中就关于成吉思汗的评价、成吉思汗与西夏、成吉思汗的葬地等问题谈了自己的认识和看法:成吉思汗一生创建了两大历史功绩即走向统一、走向世界;成吉思汗与西夏的战争有着重要的历史原因,在评价这场战争时要有历史的辩证观点;成吉思汗葬地的问题是一个百年命题,在证据和资料不充分、时机不成熟特别是民族心理不能承受的情况下,不宜到处搞挖掘,也不宜急于下结论。格·孟和的《放宽历史视野重新审视成吉思汗对人类文明作出的贡献》,作者从历史的宏观视野,根据现代化的实际需要,重新审视成吉思汗对人类文明作出的历史性贡献,即走向统一、走向开放、走向文明。这“三个走向”的观点,是对13世纪蒙古文化精神内涵的新概括,是对蒙古民族挤进文明行列的高度总结。
个走向”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薛正昌的《成吉思汗病逝六盘山———兼论成吉思汗开城行宫与安西王府》,六盘山即陇山北端,在宁夏南部固原境内。历史上,这里是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草原游牧文化相融和过渡的地带,也是关中北出塞外、北方少数民族南下的重要通道,军事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发生在西北地区的不少历史事件和文化现象都与六盘山地区有关。晚年的成吉思汗,却将他最后的行宫选在了六盘山腹地开城,也是他最后“病逝”的地方。
成吉思汗奠定开城行宫的历史地位之后,就蒙元的统一过程看,其灭金及统一南宋的过程都与六盘山有关。而地处六盘山下的开城安西王府,又是蒙元统一战争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历史现象,为蒙元的统一发挥过一定的作用。
佘贵孝的《成吉思汗在六盘山地区的活动》,为搞清成吉思汗在六盘山的主要活动,作者系统收集梳理了成吉思汗避暑六盘山、成吉思汗在六盘山地区的活动、成吉思汗病死六盘山等问题的资料,并作了深入的分析、论证,以期充实成吉思汗在六盘山地区活动的内容。敖堃的《大众传播范畴中的成吉思汗形象》,成吉思汗为蒙古民族的发展壮大作出了不朽的功绩,但在成吉思汗数十年南征北战的历程里,也使得许多城市变为废墟。大众是怎样知晓、理解这一位纵横欧亚两大洲的历史人物的?作者认为成吉思汗的形象的变化,受地缘政治变化影响非常大,无论是歌颂他还是贬低他,都已不是那位草原的主人的原始面目。
冯国富的《蒙元帝国时期的开城路安西王府与六盘山军事活动》一文,对蒙元帝国时期成吉思汗及宪宗蒙哥、世祖忽必烈等蒙元首脑先后在六盘山地区避暑、驻跸,从而六盘山成为蒙古汗国的军事大本营,到忽必烈封皇子忙哥剌为安西王,设立开城路后有更多的军队驻守在六盘山地区的史实进行了详细论述,并认为安西王府是蒙元帝国政治、军事的中枢之一,灭金、攻取南宋的方略都是在这里议定的,安西王府及其所在的开城路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政治和军事格局,在攻取南宋的过程中,一度成为陕、甘、宁、川的军事指挥中心,具有极高的地位和至尊的权利。
二、开城安西王府元代开城安西王府遗址位于宁夏南部固原城南20公里处六盘山北段东麓的开城镇,是元世祖忽必烈之子安西王忙哥剌设在六盘山地区的王相府,也是蒙元时期西北军事、政治的中心,毁于公元1306年八月的开城路地震。余军就近几年三次大规模的元代宁夏固原开城“安西王府”
遗址的考古发掘情况,分遗址的地理位置、遗址概况、遗址考古调查经过方法、遗址勘探情况、遗址性质判别、遗址勘探意义、遗址区文物选介等方面,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与会代表作了详细介绍,引起了与会学者的极大兴趣。周佩妮的《元代开城安西王府的建筑规模及文化内涵》认为开城安西王府是蒙元政权早期历史的特殊产物,近年来,随着考古勘探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城安西王府的建筑规模及其轮廓初步显现。而且开城王府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蒙元早期的军事与镇戍活动,留下了难得的名人文化资源;以王府为基地,推广宗教信仰,呈现出了浓厚的宗教文化色彩;考古勘探与发现,显示出了丰富的考古学文化。
黄丽荣的《蒙元时期的固原———从出土文物看蒙元时期开城安西王府》认为,元代开城安西王府,是忽必烈时期修建的,是安西王分封之后的产物;大地震后,安西王府的辉煌不在;近年在遗址出土了大量的元代遗物,由此可看到元代开城安西王府的历史地位。王金铎的《安西王府建筑遗址述略》,为使这座沉睡了数百年的王宫遗址能够发挥考古研究之价值,作者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元代开城安西王府遗址,试图从史料记载和出土文物中透视当时的府邸风貌、建筑规模及重要地位。
三、族源族属这次会议中有关族源族属的研究范围比较大,已经从单纯的蒙古族的族源族属扩大到与其有关的各个民族,包括汉人蒙古化、六盘山地区回族的形成、西夏遗民等。李德山、李焕青的《“蒙古”一词的来源及蒙古族先世诸说疏证》,就“蒙古”一词的来源及含义进行了考释,并就蒙古族先世诸说进行了疏证。他们认为“蒙古”一词的含义就是“貊”也即“靺”,后来满族的族称也是由此而来,故满、蒙本是一族的两支,二者是亲缘民族;蒙古民族核心主干部分的先世,即史籍中所记载的蒙兀室韦。以前,由于所依据的材料不同,个人认识、研究角度的不同,形成了多种观点,这些观点对考证蒙古的先世都有所裨益,有的从另一个角度或方面证明了蒙古族就是貊族和室韦族的合成。(本论文由网学http://myeducs.cn 整理提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或联系我们的客服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