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做法和经验
1.以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为重点,确定村务公开内容
各地在推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中,注重抓了五个方面的规范:
一是规范村务公开项目,一般选择十二项内容,即村经济发展计划、财务收支、三提五统、两工使用、集体经营项目、公益建设、计生指标、宅基地审批、村级干部报酬、水电费收缴、专项资金和物资的使用分配、上级有关社会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等。
二是规范村务公开程序,对确定公开的事项,先由村民监督小组或议事小组审议,再经村“两委”会议审定后公布。对涉及村上重大村务的公开,还必须提交村民代表会议审议决定。
三是规范村务公开形式,主要是通过召开会议公布和设置室内外公布栏公布。兰州市红古区、天水市北道区村村都设立了永久性室外公开栏,做到严肃醒目,美观大方,群众随时都可以知晓村务,监督村务。同时完善了村务工作档案,重新订立了各种会议记录本,群众意见登记薄等,便于上级督促检查村务公开情况,有利于群众随时查阅监督。
四是规范村务公开范围,凡属公开的事项,要求村一级公布到组,组一级公布到户,村上重大事务要及时召集村民代表会议,由村委会主任负责报告工作,接受质询和监督。
五是规范村务公开时间,根据所要公开的内容和要求,一般分为按月按季公布、半年公布、年终公布和随时公布四类。金塔县建立了村务公开对照监督卡,就公开的项目、期限、方式、责任人等先行公布,接受村民监督。
2.以清理财务为突破口,着力抓好财务公开
财务公开是村务公开的关键和重要内容,是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能否真正推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必须先行到位。针对全省村级财务会计科目乱、白条抵账多、财务收支透明度差的状况,省农业厅及时制定下发了《推行村级财务公开,规范财会管理工作的示范方案》,同时抽调专人在陇西和民乐两县先行试点。他们对两县1993年以来的村级财务进行了全面审计清理,共涉及金额1.19亿元,其中清理出违纪资金52.41万元,农户拖欠款255万元,收回集体资金103.02万元,解决了一些群众反映强烈而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遗留问题,为全面公开财务奠定了基础。
各地在财务清理工作中,突出了“两个重点”,即欠款回收和整章建制;抓住了“四个环节”,即清财、处理、兑现、建账;实行了“三统一”,即统一会计科目,统一会计账薄,统一会计凭证。部分县市在试点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探索财务公开办法。兰州市红古区在推行村务公开中,针对部分村级经济实力强,村上掌管着一定数量的资金,但是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群众对一些财务收支有意见的实际,专门制定了“财务双代管”的办法,其基本内容是,以乡村财务清理结果为依据,由乡镇农经站统一会计科目、统一代管各村会计账务,各村设立复账,资金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属不变,村上各项开支一般需经“两委”负责人共同签字,村民理财小组审核签章,报乡镇农经站审核备案后方可支付,一次性支出数额在3千元以上的,还必须提交村民代表会议审议通过,否则,银行不予划账支付,乡镇农经站不予记账。乡镇农经站每月与各村核对一次账务,每季度对村财务状况审计一次,并将审计结果进行公布。实行“财务双代管”办法,有效地制约了村级财务中收支的随意性,增强了财务的透明度,给了群众一个明白,使组织监督和群众监督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3.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促进村务公开经常化
实行村务公开,制度是保证,只有建立了规范的村务公开制度,干部才能知道怎样搞公开,群众才能知道怎样去监督。已经推行村务公开的县市,普遍建立了村民代表会议议事制度,村民委员会选举制度,村委会会议议事规则,村级财务监督制度,民主评议干部制度,以及村务民主管理制度等。
在推行村务公开中,一些县市还把村务公开延伸到乡镇政务公开,公开乡镇政府及“七站八所”的办事规则、收费依据、办事程序和办事结果,努力做到向群众收费有法可依,为群众办事有章可循,促进了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增强了政务工作的透明度。天水市秦城区要求各乡镇专门设立政务公开栏,公布乡镇政府近期的重要工作、税费征收标准、水电费收缴等内容,同时组织人大代表对乡镇政府和“七站八所”的工作进行视察评议,进一步强化了乡镇干部的公仆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受到了群众的欢迎。
实行村民代表公议议事制度,是实现村民自治的一种有效形式。过去,许多村里的事情是干部说了算,现在通过村民代表会议议大事,村民有了对村务管理发表意见的新场所,民主管理有了新载体。村上一般按7-10户村民推荐一名代表,参加村民代表会议,他们具有一定的参政议政能力,热心为群众服务,通过他们参与村务民主管理,反映群众的呼声,监督村上干部的工作,促进了民主管理制度的落实,激发了群众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转贴于 myedu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