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网学网调查报告为您提供关于农村教育问题的报告参考,解决您在关于农村教育问题的报告学习中工作中的难题,参考学习。
转载请注明来源:毕业论文 需要其他论文可去论文范文查找。免费毕业论文下载关于农村教育问题的报告关于农村教育问题的报告
摘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事业发展得如火如荼的今天,我们依旧有不得不去面对的问题。农村教育在全国教育事业中出现了问题,这不但是问题,而且将是农村教育的危机。我们必须对出现的这些问题作出适当措施而挽救现今的局面。
关键字:家庭压力 教育经费 师资水平 学生出途
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投资。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8.8亿人,相应的农村教育更应加强。我通过对农村教育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农村教育出现了许多问题。
一.农村家庭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
有40%的农民认为教育是家庭最大的经济压力。调查数据显示,有40%的农民将孩子的教育作为家庭经济压力的最主要因素。在义务教育阶段,有8.5%的适龄儿童失学、辍学,其中,44.3%的学生是因为“缴不起学费”而失学。“子女教育”是农民最沉重的经济负担。培养一个高中生的花费,可能需要花掉一个农村家庭10年以上的纯收入,而到高中毕业不算幼儿园的教育也需要12年。农民对国家义务教育的态度,从总体上看还是比较满意的,子女教育的压力主要来自初中以后,即高中与大学阶段。农村家庭收入普偏低于城市家庭,一个家庭的基本收入一般低于5000元,家庭主要收入来源一般是务农和外出打工。这点微薄的收入刨去家庭基本开支,根本不足以支付一个大学生子女的学费和生活费。更为可怕的是,有的家庭子女在2个以上,这更是加重了家庭的负担。
在调查中了解到,农村经济发展较落后,农民相对较贫困。政府在财政支出吃紧,教师工资难以发放的情况下,就通过增加学杂费,从中提取一部分发放给教师,以弥补财政亏空。有的学校为拿到出版社的回扣,把出版社的一些"辅导材料"强行要学生购买;一些九年义务教育的课程如美术、音乐、手工等因没有师资和条件完成教学如同虚设,但这些书还得学生购买,这些书除了增加他们的负担还有什么用?而农村还有一种怪现象就是摊派多,修路筑桥建戏台等,都要他们出钱,农民靠种几亩地如何能应付这么沉重的负担?杂费和书费让学生家长实在难以承受,尽管政府以推行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但这也不能阻止教师的这些强硬行为,比如教辅材料,他们会有如此理由:“我们上课要用到这些,不买上课就不要听!”这样的话,学生几乎不可能拒绝,家庭就必须为这些负费。年年如此,农村贫苦家庭有苦不能言。
二.乡村学校教育经费有所短缺
有些乡村学校会出现负债累累的现象。由于农村学生的学费难收齐,而教师的办公经费又不足,很多农村学校只得向私人借款维持学校的正常运作。有的学校为达到"普九标准"向私人借贷修建设施,等到新学年开始就从学杂费中提取一部分支付债务。有些地方主管教育部门不顾农村的现状而要求一些小学、中学一定要达到"普九标准",这无异是在让学校背负沉重的债务。更有些学校为应付上级的各种检查,花费巨额的招待费。导致农村教育的发展变得越来越艰难,有很多农村少年儿童无法得到公平的受教育机会,造成很多农村少年儿童"望学兴叹",以致不得不离开学校。农村学校的负债累累将严重阻碍农村教育的发展。
然而,学校还需要在教育设施上支出一笔巨大的费用。在调查中,可以看到资源分配不公平的现象:各政府、电力、交通等机构拥有资源支配的权力,它们利用部门所掌握的权力最大限度地实现部门利益,或从财政分配计划中优先得到所需资金,他们的办公室及职工住房等都是最好的。而教育资源却少之又少,何况城市人口的教育需要被优先满足,农村人口得到的教育资源就非常有限,远远无法满足农村人口接受教育的需要。在一所农村中学中我看到一种现象:篮球场是黄泥地,足球场是一块荒田,实验室的仪器陈旧的难以利用。如此的设施怎么进行有效的教学呢?相反在城镇的小学,教学活动多种多样,体育设施和其它教学设备可以说是完善,如此的差距是为什么?是资源的分配不公平。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使农村少年儿童处在教育资源非常短缺的环境中,而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这不仅严重阻碍农村少年的发展而且使农村青年就业更难。学校总会希望学生尽量得到更好的教育,因此,不得不花费一些本就不多的经费,来尽量满足学生的需要。这样,本就贫困的学校就更加贫困。
三.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问题多多
乡村学校任教的老师大多是民办教师,他们的学历通常都是初中到高中水平,而且没有经过正规的师范教育。根据规定要转正参加培训考试得花一笔不少的钱,由于地方财政支出有限,教师工资又难发齐,这给教师带来沉重的负担。而很多乡村任教的教师还要承担一些摊派,如修建公路、地方报纸的征订,这些费用全都直接从教师工资中扣除,这些摊派根本就不同教师商量,犹如强盗拦路抢劫,这些做法直接损害了教师的利益。一方面当地专科师范毕业生回乡任教,但政府由于教师工资、住房、福利待遇等支大而无力接收,另一方面没有经过正规师范教育的民办教师又由于能力有限而对学生的引导及培养造成阻碍。这就导致教育资源被浪费,而少年儿童接受知识的领域变得越来越狭窄。这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水平,我们可以发现农村大部分学生水平明显低于城市学生。那么再这样继续的话,农村学生的出路在哪里?
四.农村学子的出途在哪里
新农村建设不是一个搞基础建设的简单运动,他更深层次的内延是对农民的意识形态的一次建设、一次提高、一次变革。政府提供的资金建设是有限的,只能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而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全依赖于农民自身的素质。所以,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增强农民的自主和自立的信心才是我们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而这一切在于农民素质的提高和农民如何获得较好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
由于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剔除个别情况,现今99%以上的农村小孩可读完初中。这对整体提高农民素质水平是一次重大的改革。但是分析现状,在了解了村镇部分学生、家长的实际情况后,可以了解到可毕业的农村初中生的出途大约会在何方。
下表可以明确反映这一情况:
可毕业农村初中生的出途
上高中 上民办技校 学徒 在家无所事事 外出打工
28% 11% 15% 21% 53%
72%
但他们目前谋生之途怎么样呢?这些单纯的读书人,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学习生涯,回到了乡下不知所措,非常迷茫;在外打工,体力不支;在中专院校读书,大部分家庭难于承担近3万元的学习费用;跟到师傅学,也不知道何日出头……这样的农家子弟,将是以后农村的主力军、将是新农村建设发展的真正主体,他们能否推动新农村建设和不断发展呢?
在学校里他们学的大多是基础文化课,根本没有学会应用科技知识的方法,没有学会如何种植、养殖,更不用说学习农业机械化、农业现代化的本领。如果仅仅这样就把这些农家子弟送回农村是不可取的,新农村建设将无法真正依靠农民自身的力量来完成持续发展。
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面临这些问题,我们应当怎样做才能改善这种情况,更好的进行新农村建设?
农民的希望:“孩子都有学上”。农民越来越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他们希望新农村的孩子,不仅要上初中,更要上高中、上大学。农民希望从源头上规范教育收费,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乱收费的问题,期盼国家继续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与支持,增设农村高级中学,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希望教育行政部门能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城镇重点中小学的优秀教师定期到农村执教,使农民子女也能享受到城镇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保障农村孩子上高中、上大学的权利。
据调查的情况,当地政府拿出的有限资金来办乡村教育,是不能满足广大农村青少年对教育的需求的。而且有的贫困地区由于财政吃紧还会挪用教育经费。为改变农村教育现状,我们要首先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变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首先要把教育经费的挪用作为重点抓,把有限的教育资源用到实处。迅速成立一个调查小组,查清乡村小学、中学的负债状况以及教师的工资问题,对因负债建校舍的,要通过财政拨款支付,使学校能较好地运转。其次,教育管理权限下放学校,增加学校的决策权,并向学校提供良好的办学环境;对农村教师问题要切实做好改变教师的素质,加大师资力量并进行良好的培训,提高师资水平,建立良好的师资队伍,对不合格的民办教师给予辞退,招收有大专学历的毕业生回乡任教,同时对教师的福利等问题要根据实际给予改善。最后是加大农村教育资源分配,当地政府应该把农村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在分配资源时着重加大农村教育的经费,为农村教育提供土地资源和其它的设备。再次,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放宽私人投资办学,来补充政府投资教育的不足,建立一个机制对农村教育投资监督。比如对于初中毕业生,在踏入社会之前提高他们的职业教育水平,再给他们一次继续职业教育的机会——创建乡镇级农村职业教育(农民继续教育:成年农民也可以进行继续学习)这样一个平台。
而特别是面对还在上学的学生,义务教育后,高校招生可适当向农村倾斜。要想加强农村的高中教育,避免农村高中生源的过度流失,应当从两个方面着手予以“诊断”:一是在高校招生过程中,通过某种方式,针对城市、农村、本地和外地生源的不同特点,按相应的比例择优录取,以增加农村学生进入高校学习的机会;二是在农村高中高考升学率偏低的情况下,转变办学思路,将农村高中与本地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结合起来发展。这样,农村高中既可为高校输送优秀学生,又能让高考落榜的农村学生在高中阶段学到一些职业技能,为农村输送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合格劳动者。
……
解决教育问题,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面对的,是一项具有意义的事情。我们必须面对,不能逃避。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就必须充分认识这件事的重大意义。建设新农村,必然还会遇到其它方面的问题,但教育问题必须解决,这样,我们的新农村建设才会出现更大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