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民收入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调查的五个村,有3631户农户,人口12960人,劳动力7212人,其中男劳动力3897人,女劳动力3315人。共有耕地面积1.6万亩,人均1.25亩;粮食面积2.5万亩,人均1.95亩;经济作物面积1720亩,人均0.13亩。2003年五个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414.79元,比上年增加342元,增长8.4%。农民收入特点主要是:
1、工资性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体。2003年五个村在非农产业从业的劳动力5545人,占77%。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3114.8元,比上年增加254.4元,增长8.9%,占农民增收的74%,占农民纯收入的70.6%;其中,仪征北山村、江都蒲塘村农民工资性收入分别达到82.8%和77.9%,最低的宝应茆舍村也达到60.5%。据对农民工资性收入地域构成分析,农民在乡镇内取得的工资性收入人均1497.3元,比上年增加115.37元,占纯收入的33.92%,其中,从乡镇第二产业得到的工资性收入961.8元,比上年增加75.8元,占纯收入的21.8%;从乡镇第三产业得到的工资性收入479.2元,比上年增加33.3元,占纯收入的10.9%。乡镇企业发达的头桥镇福成村农民镇内工资性收入占全部工资收入的83.7%。农民在乡镇外打工的工资性收入人均1617.5元,比上年增加139.1元,增长9.4%,占纯收入的36.3%。其中,从乡镇外第二产业得到的工资性收入1003.1元,比上年增加93.7元,占纯收入的22.7%;从乡镇外第三产业得到的工资性收入592.2元,比上年增加42.2元,占纯收入的13.4%。
2、家庭经营所得仍是农民收入的基本依靠。2003年五个村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1153.6元,比上年增加76.9元,增长7.1%,占纯收入的26.1%。其中,农业纯收入816.9元,比上年增加52.7元,占纯收入的18.5%;家庭手工业纯收入136.6元,增加14.2元,占纯收入的3.1%。在农业经营纯收入中,农民从种植业得到的纯收入人均567.6元,比上年增加16.9元,占纯收入的12.85%;从养殖业得到的纯收入227.9元,增加33.5元,占纯收入的5.2%。
3、农民收入的高低振幅有所扩大。2003年五个村人均纯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农户有673户,占总户数的18.7%,其中:人均纯收入低于1000元的绝对贫困农户有62户,占总户数的1.7%。人均纯收入高于8000元的有226户,占总户数的6.2%。在全部调查户中,人均收入最高的达97595元,而最低的人均不到200元。在人均收入不到1000元的62户中,头桥镇福成村就有32户,占总数的51.6%,而在人均纯收入9000元以上的115户中,福成村就占了72户,占总数的62.6%,农民收入两极分化的现象十分明显。
4、农民收入状况与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呈正相关态势。
不同的文化程度,对掌握先进技术和劳动生产技能的程度各不相同,从而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择业空间。在人均纯收入3000元以下的农户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劳动力比重都在35%以上,初中文化程度的占45%以上。而在人均收入8000元以上的高收入农户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18%左右,而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22%,其中从事工业生产的占40%。总体上呈现出劳动力文化程度高低与农民收入高低的相关关系。
5、农村劳动力从业结构以二、三产业为主。在五个村的农村劳动力中,从事第一产业的1667人,占劳动力的23.1%,比上年减少45人;从事第二产业的3434人,占劳动力的47.6%,其中:从事工业的2249人,占劳动力的31.2%,从事建筑业的1185人,占劳动力的16.4%,从事第三产业的2111人,占劳动力的29.3%。邗江头桥镇福成村从事工业的劳动力达到57.3%;高邮三垛镇中心村从事建筑业的劳动力达到24.4%。农村劳动力中从事二、三产业的已占到大部分。
转贴于 myedu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