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导读:在新的一年中,各位网友都进入紧张的学习或是工作阶段。网学的各位小编整理了调查报告-幼儿教师心理健康调查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工作和学习顺利!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新问题是目前备受关注的一个新问题,要促进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首先需要对心理健康标准有充分的熟悉,并明确其影响因素。促进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有效办法包括:注重引导,变压力为动力;给和机会,达到自我实现;优化组合,提高工作效益;创造环境,给教师一份温馨心理健康;幼儿教师;职业压力近些年来,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新问题一直备受关注。1995年上海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探究课题组对上海市3055名小学教师(包括幼儿园)进行的(SCL—90)量表测试调查结果为:心理健康新问题检出率为48,其中12有明显的心理症状,2较为严重,其余有轻度心理症状。2002年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辽宁省内168所城乡中小学(包括幼儿园)的2292名教师进行的检测结果为: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新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今年九月,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探究课题组对余姚市2023名教师(包括幼儿园)进行的检测结果为:52.1的教师存在心理新问题,其中33.24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65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51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最近也有调查结果表明,幼儿教师总体心理健康水平明显好于常模,非凡是敌对性、抑郁两项存在新问题少于常模,但在强迫、偏执、孽待、人际关系等方面,幼儿教师存在的新问题比较常见。由于调查标准、内容以及调查对象的地域性差异等新问题,各地有关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新问题的调查结果不尽相同。如不及时调整和疏导,势必影响幼儿园保教质量和幼儿的健康成长,影响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关注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已成为不容忽视的新问题。一、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基本新问题1、心理健康的含义
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心理疾病或变态,个体社会生活适应良好,还指人格的完善和心理潜能的充分发挥,亦即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将个人心境发挥最佳状态。心理健康是一个协调内外统一并使之适应和发展的过程。2、对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标准的熟悉
幼儿教师作为大众群体的一员,其心理健康标准和一般的心理健康标准在结构上具有一致性。当然,在考虑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标准时,除了要符合大众心理健康标准外,还应考虑幼儿>>教师职业的非凡性。有关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标准,以下几个基本新问题应进一步澄清。一是幼儿教师心理状况能否区分为健康和不健康两种状态。目前,多数有关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探究都报告了心理不健康的幼儿教师人数比例,如上文的48、51.23、52.1等,这在一定意义上意味着幼儿教师群体按心理健康和否可以区分为两部分,即健康者和不健康者。然而,人的心理是一个结构复杂,处于发展变化过程中的动态系统,每个人的心理都会在各个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状态水平。可能某些人在某些方面处于优势状态,而在其他方面心理健康水平较为薄弱。心理状态具有层次性和一定的维度,我们很难用健康或者不健康来说明一个人的心理状况。因此,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是一个相对概念,每个人的状况都位于从不健康到健康这个连续体的某个位置,可能距离健康状态更近一些,也可能距某中心理疾病状态更近一些。处于完全不健康的病态的人只是少数。对于幼儿教师这个群体来说,检测出心理新问题的教师,只是心理的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出了新问题,他们在其他方面不一定不健康,所以对其不能全盘否定;同时,应该意识到没有检测出心理新问题的幼儿教师也并不是完全健康的。两名幼儿教师的量表得分仅相差一分,我们不能把一名幼儿教师划在健康教师的范围内,而把另一名幼儿教师划在心理不健康的范围内。显然,这种划分不尽科学、合理。所以,在看待幼儿教师的心理新问题时,应避免把教师断然分成“健康”和“不健康”两个群体。关键是及时发现幼儿教师的心理新问题,有效地对其进行疏导和调节。
二是幼儿教师所表现出的心理和行为不适应现象能否都可称之为心理疾病或心理障碍。幼儿教师作为社会的人,在和环境互动中会表现出适应和不适应。有些不适应可能是情境性的,有些不适应可能是特制性的。例如,在绩效评估时,或是在优质课评选的一段时间内,幼儿教师会表现出焦虑,这种焦虑可能会随时间和情境变化而减弱或消失,这称之为情境性的;若焦虑不因时间和情景改变而边,则称之为特质性的。目前有关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所采用的自评量表,大多为状态量表,即要求教师根据最近一周内的个人生理和心理状况进行自我评定,如“最近一周我时常感到焦虑。”可见,量表题目反映的主要是受测者接受测验前某一段区分新问题的性质是情境性的还是特质的。因此,在判定幼儿教师心理是否健康时,对哪些现象是幼儿教师暂时的心理状态、哪些现象是稳定的人格特质表现、哪些是正常新问题、哪些是异常新问题进行区分是必要的。对状态性的新问题应及时干预,以免转化为特质性新问题。对具有人格特质新问题的幼儿教师应做好有效的监控,而不是简单将其归入心理异常的群体。三是幼儿教师违反职业道德是不是心理健康的表现。职业道德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职业行为和活动中的非凡表现,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以及应当具备的道德观念,是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在道德行为上的具体表现。幼儿教师职业道德是整个社会广泛认同的也是处于教师职位的社会成员必须达到的标准,是对幼儿教师行为的规范。2007年教育部师范教育司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就包括爱国守法、兢兢业业、热爱幼儿、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和终身学习。显然,职业道德具有社会评价意义,是社会,尤其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教师行为的要求和规范。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是指向教师个体的适应和发展的涉及教师认知、情绪、自我等方面。例如,有探究者认为,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标准是对教师角色的认同:勤于幼教工作,热爱幼儿教育;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能正确地了解自我;具有教育独创性;在幼教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均能真实地感受情绪并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绪。也有探究者认为,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标准是自量、自尊、自立,能够从心理上正确熟悉自己,积极认同、接纳自己的幼儿教师身份;爱教、敬业、勤奋,能较好地适应幼教工作的职业环境;热情、关心、随和,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非凡是师幼关系;积极、乐观、自制、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能较好地协调和控制情绪;理智、连贯、公正、行为合理。由此可见,心理健康强调个体对环境的适应和自我调节,有水平高低之分而无“好”和“坏”、“是”和“非”之分。当然,职业道德和心理健康也有一定的联系,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观念、道德情操、道德行为都是基于一定的心理基础而形成发展的。心理健康是形成幼儿教师良好职业道德的前提条件,而良好职业道德也是幼儿教师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体现。二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是个体对环境的适应和自我调节,其影响因素涉及社会因素、组织因素和个人因素等方面,因此,幼儿教师个体要维护和促进自身心理健康,一方面,个体要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另一方面,社会和组织要能够为个体发展创设健康和谐的环境。基于此,我认为,就幼儿教师这个群体而言,影响起心理健康主要有以下四方面重要因素:1幼教改革中的现实压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在当今幼教界掀起了教育改革的滚滚浪潮,《纲要》对幼儿教师角色作了新的界定,同时提出了新的期望和挑战。教师已从单一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课程的共同开发者,教师必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这就要求教师具有相应的角色承担能力,需要相应的专业素养,必须成为学习者、探究者。无论是为了自己的生存考虑,还是为了符合国家对教师的要求,幼儿教师必须为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参加各种业务学习、展开各种课题探究,为自己的学历提升,参加计算机、英语、普通话等培训,“学无止境”对幼儿教师来讲,恐怕心得尤为深刻。从具有中专学历的幼师生向大专、本科学历迈进,这其中所>>付出的精力,只有幼儿教师自己才能心得到。更有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教材五花八门、课程摇摆不定等新问题,使得幼儿教师无所适丛,,处于迷茫状态。而“班级人数太多”、“活动场地太小”、“设备材料不足”、“新旧观念制约”等状况,还有面临的职评新问题、考评新问题以及来自自身的情感新问题、家庭新问题、子女新问题等等,凡此种种,幼儿教师身上的压力远远超出其他职业者的压力。2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冲突青年幼儿教师由于踏上工作岗位不久,往往对自己的岗位、对儿童、对家长布满了理想主义色彩,他们对自己的工作期望很高,然而一旦碰到工作分配不如意,或者和家长摩擦、教师摩擦等就会感到灰心、失意,出现心理新问题;而中年幼儿教师面对日渐增长的年龄,感叹:舞姿不再婀娜,嗓音不再甜美,装扮的小兔不再可爱,孩子们对自己的喜欢程度也不如以前,由此产生悲哀感;骨干教师们,面对年轻教师的脱颖而出,为了维护自己曾得到的荣誉而背上了不必要的思想包袱,成为心理压力。而传统的教师角色,造就了教师职业的崇高,吐丝的春蚕,燃烧的蜡烛、多少都意味着牺牲,颇带悲壮色彩。3工作上不断磨难的困扰幼儿教师其职业的非凡在于所面对的是3—6岁的幼儿,由于孩子年龄小,有加之独生子女倍受父母关注、疼爱,面对班级中30多名幼儿,以及身后的家长,幼儿教师往往感到一种重要的社会责任赋予双肩,很多幼儿教师把幼儿能不能得到发展的责任归咎于自己,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而有些幼儿园为了满足家长的需要,开设各类喜好班,周六班、加时班,使教师们始终处于疲惫的状态。有些幼儿园,尝试开展“小班化教育”探究,但又考虑到教育的成本,由一位教师承担20—25名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的保教工作,教师从早到晚象抹了油的转盘,始终处于连轴状态,日复一日这些教师身心疲惫,且对工作产生厌倦感。还有一些地方政府,对幼教事业极不重视,运用承包、拍卖等方式把幼儿园推向市场,使幼儿教师感到工作不稳定,且生活得不到保障。一些园长们,不仅要为园保教质量的提升而烦恼,更要为幼儿园的生存新问题、资金新问题而苦恼。4不良人际关系的刺激幼儿教师往往都是女性,她们有着共同的弱点:情绪轻易波动,从众心理较强;注重领导和同伴对自己的评价,会为一点小事唠叨不休等,这些弱点集中于一个群体中,就会造成教师之间较难相处,而“你上我下”、“择优上岗”、“优胜劣汰”的竞争,使教师之间的关系复杂得多。同时之间关系变化的这种负面效应,无疑是形成教师心理压力的又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三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促进促进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是一项系统过程,需要从社会层面、组织层面和教师个体层面入手,综合各种因素,创设和谐发展的组织氛围,进而提高教师的适应能力,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1注重引导,变压力为动力时代的发展使教育的功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幼儿教师要积极应对。幼儿园要积极创造条件为教师提供学习培养机会,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注重业务提高的同时,更要重视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使教师意识到,幼儿教育工作是一种承担着社会责任的专业性的职业,从而,能自觉地提高自己的敬业精神和专业素质,并一自己职业的社会价值和专业独特性而自豪。红烛、春蚕的奉献精神固然可贵,更应该看到奉献的同时,教师的自我价值得到了实现。2给和机会,达到自我实现作为园长,管理者,要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把教师看承幼儿园未来发展的生命线,树立“为教师发展服务”的管理思想,设法创造每位教师“自我实现”的机会,让每位教师获得成功,获得自信。园长要有博爱精神,心理装着每位教职工,和每位教师坦诚相件见,平等对话。面对不同的个体,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多一点引导鼓励,少一点批评、指责;多一点率先示范,少一点空洞说教,让每位教师看到自己的闪光点。3优化组合,提高工作效益在一个幼儿园中,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是客观存在的。有许多人认为,幼儿园的教师应该年轻为好,因为年轻教师,布满着活力;孩子亦喜欢年轻、漂亮的教师。其实,老教师的保教经验,尤其是对孩子生活上的细微照顾,这是年轻教师所不具备的,因此,园长在考虑班级教师组合时,要注重学历、年龄、个性等方面的合理、良性组合,让有经验的老教师带刚毕业的青年教师,在青年教师的班上配有经验的保育员,这样可以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形成一个团结和谐、心情愉快的群体,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挖掘最大的能量。4创造环境,给教师一份温馨幼儿园要注重情感管理,建立民主、宽松的管理环境,形成良好的管理氛围,同时充分发挥工会、团支部、党组织的功能,组织教师开展有益身心的活动,在每位教师生日时,送上一份祝福,帮助解决由生育、子女入学、住房等一系列新问题所带来的后顾之忧,使她们安心工作。园长要真诚面对教师,创造机会让教师参和幼儿园的民主管理,让教师敢于说话,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让主人翁精神根植于每位教师的心中。幼儿教师心理健康调查责任编辑:刘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