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场民乐表演会上,幕布拉开了,古筝搬上来了,琵琶搬上来了,2胡搬上来了……,该有的‘民乐元素’都差不多凑齐啦,演奏员们也走上来了,这时,主持人宣布,演出到此结束了。”中国观众当然是莫名其妙,可是老外们以为民乐演出就是这样的,说不定还会对使其大开眼界的稀罕乐器赞美1番。
这是我在网上看到的对于号称演绎“中国元素”的北京奥运开幕式最贴切、最有趣的1个评价。京胡、汉字、书画、昆曲、飞天、太极、4大发明、孔子的学生、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等等,“中国元素”搬上来了1大堆,然后,表演结束了。
所以,在西方人1边倒惊叹开幕式“极其富贵,极其盛大”时,很多中国人自己却在感叹找不到中国文化的灵魂,更找不到泱泱大国被称为“神州”的感觉。老外看了,也并没有升起对中国文化的任何感受,更谈不上什么敬仰。
作为东道主,在开幕式上不就是想要表现1下本国的历史和文化吗?干嘛不用“中国文化”,而要用“中国元素”呢?原来这很有考究。因为“元素”就如同佐料和调味品,用来点缀1番而已。看来创作者压根就没有想要去表现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这有多方面原因,或者他们自己都不相信中国文化还有灵魂,或者他们不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灵魂有什么值得表现的,或者他们是不敢去表现我们传统文化的灵魂——道理很简单,无神论当然演绎不了敬天信神、忠孝节义、仁义礼智信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