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免费论文 原创论文 论文搜索 原创论文 网学软件 学术大家 资料中心 会员中心 问题解答 原创论文 大学论文导航 设计下载 最新论文 下载排行 原创论文
返回网学首页
网学联系
最新论文 推荐专题 热门论文 素材专题
当前位置: 网学 > 论文模板 > 文化论文 > 正文

德育改革求同存异

来源:http://myeducs.cn 联系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作者: 用户投稿 来源: 网络 发布时间: 14/12/21

以下是网学网为您推荐的文化论文-德育改革求同存异,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价值多元化的产生;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现实困境;对高校德育改革的几点建议,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经济体制转型使大学生价值取向向多元化发展、思想领域的复杂现状是多种价值观并存的重要原因、传统德育与社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强制式德育方法与学生主体需要不相符合平等是引进多元化价值的前提和基础、开放带来了价值多元化,那么在价值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高校德育了作就应该且必须树立开放理念、求同存异,引导学生学会共同生活、求同存异是高校德育工作在价值多元化的社会必须树立的理念,可作为当前德育改革的立足点、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求得多元化价值中的价值取向的全新定位,就是要面对现实,利用各种价值观念的矛盾冲突因势利导,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自主判断,接受并理解多元化价值,形成开放、兼容、思辨的思维方式,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既求同又存异,在存异中求同,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摘要:社会转型期,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文化,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学校德育上作面临着严峻挑战。似从存在与意识的关系原理出发,挖掘价值多兄化的社会根源,并具体分析当前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学校德育工作应立足于求同存异,引进多元价值体系的改革之路。

关键词:社会转型期;价值多元化;德育改革;求同存异

一、价值多元化的产生

价值多元化是指在同一个社会同时存在两个以上的价值观念体系。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原来计划经济中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高度整合的,关系破打破,出现了多种经济成分、多种政治因素、多种文化价值并存的局面。传统的以社会为本位的“主流价值”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社会价值体系开始由封闭、绝对,追求共性的一元化价值向开放、相对、允许个性共存的多元化价值转化。面对社会转型期引发的意识形态的嬗变和价值多元化的趋势,思想活跃但缺乏辨别力的大学生群体受到来自四面八方各种思想的冲击,处于迷惘困惑的状态,这使得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种形势下,如何才能做好高校德育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需要对高校德育工作加以改革的社会根源——价值多元化进行思考。下面笔者具体分析价值多元化产生的原因、现状和各方面的影响。

(一)经济体制转型使大学生价值取向向多元化发展

价值是一种外显内隐的看法,它影响着人们对行为方式、手段和目的的选择。在价值背后,是一整套有关人对自然、对人在自然的位置、对人与人的关系以及处理人与人、人与环境关系时值得做或不值得做的看法构成的系统,美国人类学家Kluckhohn称之为“价值取向”。价值的基本问题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价值取向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人们对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关系的不同看法和现实选择上。

市场经济的利益原则、等价交换原则和竞争机制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传统道德规范对人们的制约作用被削弱。如“注重实用,追求功利”的价值观开始取代传统的“重义轻利,默默无闻”的价值观,并在人们的思想中占了上风。在全社会改变了过去只讲集体发展、讳言个人利益的大环境下,自我意识不断增强的大学生开始对传统的人生价值体系进行批判性的思号,在对纷至沓来的新思想、新观念选择、接受的过程中,他们将重新定位自己的价值取向。在“讲奉献还是讲索取”这一基本问题上就有多种不同的选择,例如:只奉献不索取,多奉献少索取,少奉献多索取,不奉献不索取,不奉献只索取等。这种价值取向由一元向多元的变革是社会转型带来的必然结果。

(二)思想领域的复杂现状是多种价值观并存的重要原因

大学是青年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但受外界因素影响,大学生对于嬗变中的真善美、假恶丑现象不仅缺乏正确的识别标准,也缺乏相应的识别能力。面对错综复杂的现实,不同的思想观念在大学生头脑中互相撞击,又都未能完全占领大学土的思想阵地,于是就形成了多种价值观并存的状态。大学生在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树立科学世界观的同时,并未彻底摆脱封建意识和迷信思想的束缚,其中一些大学生在西方资产阶级拜金主义、享受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腐朽没落生活方式的诱惑面前难以坚决抵制,因而在各种思想观念并存的影响下,一些大学生在人生目标上出现了迷失或偏离、此外,西方哲学思潮的输入与传播,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如西方人生哲学的自我至上价值观与大学生膨胀的自我意识,在反传统、反主流文化的轨迹上汇合在一起,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根本道德准则的社会本位价值观日趋淡漠,甚至形成自我中心的个人本位价值观。这种由于社会转型期思想价值多元化带来的大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上的复杂现状,对于高校德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不容忽视、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现实困境

价值多元化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挑战,诸多的冲突和挑战也是由社会转型期的思想发展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造成的。在此,笔者对目前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现实困境分析如下。

(一)传统德育与社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学校要培养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合作日趋加强,国内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日新月异的今天,作为未来国家建设者的大学生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素质和人格特征,是高校德育工作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传统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基本上以“书生型”为主,具有内向、谦虚,长于逻辑思维,重义轻利、不善交际等特点-这些虽然对于掌握科学知识,深入钻研书本有—定帮助,但限制了他们自身其他重要能力的发展,如创新能力、自主能力及社会活动能力等。市场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动摇了“书生型”模式的教育基础。现代社会更需要思想开放、精神独立、讲究合作的新型人才。过去高校德育一味强调人的社会价值,湮没了个人的自我价值和个性发展,这些狭隘观念已远远落后于社会发展。而大学生自身也从实际生活中感受到“走出书斋,实现自我价值”的迫切性,商品意识、价值规律以及合理的利益观念逐渐成为其价值观的基本组成要素。面对上述变化,高校德育要更新观念,倡导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价值观.如新型的金钱观、消费观、就业观和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等。然而,我国当前的高校德育内容体系对此却缺少应有的回应。

(二)强制式德育方法与学生主体需要不相符合

德育方法是实现德育目标、完成德育任务的途径和手段,是教师与学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媒介和桥梁。传统德育方法是强制式的,即教师在教学中居于中心地位,学生处于从属地位,通过由教师制定道德规范、向学生灌输唯一价值准则的方式进行。这一崇尚一元化的价值观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仍以此种方法从事德育工作似乎就难以奏效了。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的主体需要大大增强了。

当代大学生处于一个多元、开放、变化的社会环境中,他们在道德发展、价值和人生取向等方面都面临着多元的选择。学校德育不可能无视社会的复杂变化,强行向大学生灌输其中任何一种价值观念。而大学生的思想变化异常活跃,他们热切关注市场经济的进程和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独立地观察社会、审视人生,他们对绝对化、结论性的观点常常产生怀疑,他们大多是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乐于接受新思想。正是受这种崇尚个性、崇尚自主的自我意识的驱动,大学生日益表现出思想主体化特征。可以说社会转型、价值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张扬个性、突显自我价值的舞台。当前大部分高校仍沿用强制式的德育方法,忽视了学生强烈的主体需要,阻碍了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道路。

三、对高校德育改革的几点建议

通过上文分析,我们了解了当前高校德育工作存在的突出病症,对此笔者提出几点改革的建议。

(一)面对现实,引进多元化价值体系

目前高校德育工作所表现出来的对价值多元化的种种不适应,是由于教师尚未接受价值多元化的思维方式,价值多元化的取向未融入其工作实践中。要摆脱困境、赶上时代发展,高校德育工作必须面对现实,大胆引进多元化价值体系。具体来说,就是高校德育工作要打破落后、封闭的一元化价值体系,在平等的基础上、开放的环境中,自觉接受、引进多元化价值,积极促成学生对高校德育工作的理解和配合,使学生在自我判断和自主选择中树立健康开放的现代多元化价值观。

首先,平等是引进多元化价值的前提和基础。在一元化价值的社会背景下,在将道德作为知识、将知识作为标准答案的学校德育中,很难做到真正的平等。而在价值多元化的前提下,教师权威受到挑战,学生主体性突显,师生平等已成为必然。价值多元化冲击着“主流价值”观念,社会各种价值取向已不存在“主流”、“非主流”之分。在新旧思想观念的激烈冲突、嬗变中,人们不再用单一的、绝对的观点去评判事物和社会现象。反应敏捷又不受传统观念束缚的大学生,价值观也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分化。再加上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教师想要继续凭借其权威,灌输已失去支配地位的“主流价值”或其他任何一种价值取向,无沦如何都是行不通的。因此,教师只有放下高学生一等的道德权威观念,真正做到师生平等.才是面对现实、自觉进行教学改革的正确态度,这也为学校德育引进多元价值体系提供了可能。

其次,开放带来了价值多元化,那么在价值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高校德育了作就应该且必须树立开放理念。在这个开放的年代,许多传统道德品质受到质疑,各种“非主流”价值取向纷至沓来。对此,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的学校德育工作不能因为其违背传统而将这些价值观念拒之门外,而必须连同传统的价值取向一起介绍给学生。教师应联系特定事件让学生作出思考,学会自我判断,这在价值多元化的社会是至关重要的。尤其进入网络时代,各种信息渠道畅通,各种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生活方式更加清晰地呈现在人们面前,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网络的开放性、无约束性和虚拟性在给思想尚未成熟的学生极大诱惑的同时,也为学生理解、接受多元化价值提供了途径。高校德育工作应该抓住机遇,趋利避害,最大限度地保证网络交流的自由、开放和民主,使学生在复杂多变的信息环境中自主表达、充分交流,逐渐形成道德判断和选择能力,最终树立健康开放的现代多元价值观。

(二)求同存异,引导学生学会共同生活

引进多元化价值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共同生活。在价值多元化的社会中,具有不同价值取向的人怎样开展工作,共同生活呢?多元化价值社会同样追求社会与个人发展的和谐统一。这就意味着个人在价值取向指引下的发展要有一个公众的尺度,以使得每个社会成员的发展与其他成员的发展共同组成的整个社会的发展相协调,使人们在冲突中共同生活。其实,前人早就对在相似的情况下作何选择提供了答案,那就是求同存异。

求同存异是高校德育工作在价值多元化的社会必须树立的理念,可作为当前德育改革的立足点。上世纪末,让学生学会共同生活的目标就已将学校德育工作带入了新天地。在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明确了将“学会共同生活”作为学校德育的一大支柱。与此同时,该委员会主席洛尔在1996年发表的《论未来教育》中指出:通过了解他人,了解他人的历史,了解他人的传统和他人的精神,进而学会与他人相处。可究竟怎样才能让学生学会与具有不同价值观的人相处呢?高校德育工作必须立足求同存异,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求得多元化价值中的价值取向的全新定位,就是要面对现实,利用各种价值观念的矛盾冲突因势利导,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自主判断,接受并理解多元化价值,形成开放、兼容、思辨的思维方式,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既求同又存异,在存异中求同。

新晨范文网

德育改革求同存异责任编辑:刘老师    
  • 上一篇资讯: 国外与德育发展
  • 下一篇资讯: 小学德育变革
  • 网学推荐

    免费论文

    原创论文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论文首页 |原创论文 | 论文专题 | 设计下载 | 网学软件 | 论文模板 | 论文资源 | 程序设计 | 关于网学 | 站内搜索 | 网学留言 | 友情链接 | 资料中心
    版权所有 QQ:3710167 邮箱:3710167@qq.com 网学网 [Myeducs.cn] 您电脑的分辨率是 像素
    Copyright 2008-2020 myeducs.Cn www.myeduc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09003080号 常年法律顾问:王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