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学网为需要文化论文的朋友们搜集整理了家庭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取向相关资料,希望对各位网友有所帮助!
一、基于对大学生就业取向和去向影响程度上的家庭背景的再分类
学者们对家庭背景分类研究有很多理论成果,本文通过对家庭背景的主要因素对就业取向和去向的影响研究,按照家庭背景构成要素的强度,把家庭背景分为强势家庭背景和弱势家庭背景两大类。所谓强势家庭背景即“家庭成员、亲属富裕或较为富裕,社会地位高或较高,人际交际广泛或较广泛”的家庭背景;弱势家庭背景则是“家庭成员,亲属经济条件非常困难或一般,社会地位不高或低,交际圈仅限于好朋友、同事、亲属之间”的家庭背景。
二、分别建立基于家庭背景分类基础上的就业指导“双向(取向和去向)对接”模式
(一)强势家庭背景下就业的“强→高成就需要”双向对接模式
强势家庭背景下的大学生因家庭拥有的社会资本比较充裕,盲目的自信,甚至自负,看不到自身性格或者就业意识存在的盲点,家长应通过学生所在学校的就业指导机构或社会咨询机构帮助大学生正确对自身知识、能力、个性、特长进行分析,有效把握自我,在考虑社会需要的同时,科学分析孩子的差距,并帮助其完善。20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利兰提出成就需要理论,他认为人在其基本的生存需要得到满足之后,行为则取决于另外三种需要的满足与否,即权力需要、合群(归属)需要、成就需要,尤其是成就需要。成就需要是指一个人完成自己所设置目标的需要,是指根据适当的标准争取成功的一种内在动力。具有成就需要的人有强烈成功欲望,渴望挑战,成就欲望很高的人,甚至会认为成就比报酬更重要。强势家庭背景下,大学生群体低层次的需要已基本得到满足,其精神等高层次的需要应该是教育者关注的重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高成就需要对大学生自身以及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注重满足、培养和训练“强势家庭背景”大学生的高成就需要,采用“强→高成就需要”双向对接模式,推动这部分学生最终实现由家庭背景取向的“强”到自身价值实现、成就感去向“高”的跨越。具体而言,对强势家庭背景学生的就业指导模式应分为以下几方面:
1、目标激励。引导他们确定适合的奋斗目标,所谓适合的奋斗目标即指具有一定难度,通过自身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这种目标一般具有中等程度的风险。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其奋发进取的精神,建立其适度的自尊心与自信心。
2、情境体验。虽然目前强势家庭背景的学生家庭背景往往能满足他们寻求实习岗位的机会,但这些实习大都基于家庭联络关系网的铺垫之上,往往无法使学生深刻体验真实社会生活的磨练。所以,就业指导工作者要注意提供能够满足学生成就需要的工作机会,创设具有挑战性的情境,分配挑战性的工作,并让学生有一定的自主权。使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靠自身努力得以成功的同时,锻炼自身能力,磨练意志,并学会承担责任。
3、反馈激励。工作过程和结果信息的及时反馈是提高其成就需要的有效方式。就业指导工作者要做到反馈及时、恰当、有效,使强势家庭背景的大学生能够体会到通过自身努力获得的成就感,品味到劳动的快乐,感受到通过努力获得成就后的满足。
(二)弱势家庭背景下就业的“弱→强成长需要”双向对接模式
针对家庭弱势背景的孩子,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心理观念:要靠自身的人格实力和才华竞争工作。就如当今阿里巴巴总裁马云、职业经理人兼走红励志书的作者李可等,都以自己的实力创造属于自己的财富。因此,就业指导工作者应该根据这部分弱势家庭背景所存在的在就业中的“短板”,有针对地提供帮助,提高其专业竞争能力、增强实践育人效力、增加实习机会、给予政策帮助扶持等,以实现这部分学生从“弱”家庭背景、少选择机会到“强”成长需要、宽就业通道的顺利对接。
1、加强高校实践育人环节,提高实验、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和各类竞赛,提高综合素质。改革成绩考核方式,增强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掌握方面的考核,使学生真正提高实践操作能力,践行实践思维教育。
2、认真组织发挥导师制在学生就业中的作用,导师一般社会资源比较丰富,在就业技能、就业信息等方面可以提供切实有效的帮扶,可以弥补家庭背景资源弱的学生在这方面的欠缺。
3、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切实落实双困毕业生就业扶持政策,采取一对一的帮扶措施,深入细致的做好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贯穿全程化职业指导的理念,在大学四年中,针对经济困难学生有意识的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创业和职业能力方面的拓展训练,提高家庭背景困难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
4、加强对家庭背景弱的学生的思想意识引导,使其认识到,在提高个人资本的同时,也学会利用社会资源,掌握政府关于就业方面的优惠政策,比如创业扶持政策,把握学校和老师的就业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认真搜集、研究招聘信息,为自身能更好的就业保驾护航。
作者:穆娟 蔡杨 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家庭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取向责任编辑:田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