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学网为广大网友收集整理了, 论新课改背景下初高中数学的衔接问题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形成原因及其重要性1.1 初高中数学教学的不同特点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高中数学教学的差异越来越显著,初中教学带有明显的“义务制”教育色彩,而高中学习则侧重应用能力,并面向三年后的高考选拔。这就使初、高中两个阶段的教育特点呈现出了较大的差异:初中数学教材难度较低,偏重于常量的研究与定量计算,因此对学生抽象思维的要求不高,加之初中学生不擅长独立思考和自学研究,不具备系统的数学思维。而高中数学教学不但难度高、内容多,又增加了应用性的知识部分,课时相对较为紧张,因此无法像初中数学那样反复讲解练习,对学生消化理解知识的能力要求更高,高中数学开始增加对数学概念、原理的定性研究和抽象思维,例如立体几何问题的研究,需要从仅仅有平面图形的概念转而形成空间想象能力,学生在短时间内常常不能适应。此外,高中数学学习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对规律的自主探索,《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
1.2 教学衔接的重要性鉴于上述教学特点的差异,初高中数学教学的目的和成果就产生了明显的不同,也使学生,特别是在新课改中成长起来的初中毕业生,面对陡然上了一个台阶的高中数学课程要求显得手足无措。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初高中的教学差异,站在学生的立场设计好两个教学阶段之间的衔接,实现定量到定性、形象到抽象学习目标的平稳过渡。
2 当前初高中数学衔接的教学效果分析虽然目前多数高中教师都意识到初高中数学知识及学习方法上衔接的重要性,并设立了相应的“衔接教学”环节,一些学校还在高一开学前开设了集中补习课程,以期缩小初高中数学的知识“断层”。然而据一项相关调查显示,高中一年级学生普遍认为高中数学的难度“明显高于初中”,一半以上的学生表现出了畏难情绪,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较初中而言大大降低。与课改前相比,高一新生的成绩也出现了一定的下滑,可见目前的初高中数学衔接仍存在着较大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目前高中数学“衔接”教学以知识补习为主,认为初高中形成断层的原因仅是因为初中教学大纲的改革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减少,觉得只要把删去的内容通过“补课”补回来就完成任务了,但效果却并不明显。
事实上,初高中数学教学的本质差异是学习目标改变了,从研究形象的数学问题提升到抽象的数学规律,没有经过系统思维训练的学生普遍感到吃力,从而导致了学生心理、成绩等方面问题的产生。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首先做出教学调整,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法,在归纳和探索中认识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应用知识原理解决问题的兴趣和信心。
3 调整高中教学思路 处理好初高中衔接的过渡问题3.1 认识差异 调整心态除认识到初高中的教学差异外,心态的调整也是至关重要的。调整心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不能消极地对待初中课改,抱着自扫门前雪的心态,只顾教完高中教学大纲上的内容便甩手了事,而必须从学生的角度整体看待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教学的连贯性与差异,通过不断的自我学习掌握初中数学的教学范围,明确两个教学阶段间缺失的知识内容,在引入新概念和复习课中适时介绍并深入讲解,弥补缺失的内容对学生学习造成的不利影响。
例如原有初中教材中已删除的立方和与立方差公式、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及已经降低难度要求的圆的有关知识等问题,如果没有注意到初中教材的改变,就会给学生接受后面的知识带来麻烦。而初中数学中对函数、三角函数等很多概念都存在着定义不严格的问题,这种回避的方式必然会导致学生对知识理解不清晰,而函数知识是贯穿高中数学始终的重要数学概念,教师应有意识地进行补充讲解和训练。
另一方面,学生的心理调整也需要教师来引导,从问题的表面引发思考,逐步使学生掌握归纳和提炼数学观点的方法,从中不断总结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的差异,最终认识到数学的抽象性,真正激发出其对数学探索的兴趣,从而真正实现“应用”
和“创新”这两大教学目标。在学生遇到学习瓶颈时,可采取现身说法的策略请顺利实现学习衔接的同学、学长传授经验,从亲历者的角度引发学生的共鸣,让学生明白每个高一新生都会面临知识的衔接障碍,只要处理得当,高中数学还是有办法学好的,从而克服畏难情绪,转变学习态度。
3.2 科学运用教材和教辅材料相比生动通俗的初中数学教材,高中教学内容丰富但难度和应用要求较高,高一新生对这样的教材难免不适应。教师应将课本中的素材进行简化和联系实际,力求课堂效果生动丰富,尽可能向初中靠拢。按照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讲解、复习和考试安排,数学课时非常紧张。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对整个高中数学课程教材的结构体系、要求等要有整体的把握,避免增加学生的负担。此外,一些学生因感到学习困难盲目购买辅导书,但没有注意到其内容与新教材并不配套,甚至还存着一些照搬、抄袭的现象,使用这些教辅材料不但浪费学生的精力和时间,还可能给他们造成知识间的联系混乱。因此,教师因以自身的丰富经验,负责任地为学生选择教辅材料并进行指导。
3.3 优化课程设计3.3.1 高中数学思维模式的形成与基础知识相比,高中数学更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与发展。高一新生的思维习惯正处在由直觉形象型向抽象经验型过渡的阶段,教师必须在各章节渗透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二次函数这一学生较熟悉的初等函数,逐步在教学中进行拓展,通过函数的图像,讨论不同定义域下图像的取舍,在不同定义域下同一函数值域的区别,进一步由图像观察函数的单调性,并学习用单调性求解函数的值域。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引入归纳、转化、数形结合等论新课改背景下初高中数学的衔接问题。